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氨酯/乙炮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 《弹性体》2008,18(1):70-73
综述了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IPNs)中两组分的聚合机理;重点讨论了分步IPNs、同步IPNs和胶乳IPNs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PU/VER IPNs合成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滴定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连华  胡春圃 《弹性体》1995,5(2):13-19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的乙烯基酯树脂(VER)与聚氨酯(PU)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V)时,VER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异氰酸酯的化学计量忽略VER中的羟基,则对所合成的PU/VERIPN而言,PU对VER的增韧效果较差;若异氰酸酯的用量考虑VER中的羟基含量,则用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合成的PU/VER(组成比50/50)IPN的拉伸或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或纯VER网络要高得多,可获得兼具刚性与韧性的材料。在这类IPN中添加少量聚醚接枝的VER,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 IPN).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PU网络先形成,网络形成得较完善.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当PU 和VER的组成比为80/20和70/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Tg),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 (θ),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泡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种不同固化体系对乙烯基酯树脂(VER)的固化和对聚氨酯(PU)网络的匹配,以及单体结构和配比对PU/VERIPN硬质泡沫塑料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过氧化二苯甲酰和N,N-二甲基苯胺合用的固化剂体系。实验表明,增加IPN中PU网络的高羟值聚醚(N303)的添加量,PU/VERIPN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增大,冲击强度下降。S组的泡沫塑料的VER和PU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Tanδ曲线出现一个很宽的阻尼平台,表现出较好的低温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乙醇在几种聚氨酯(PU)/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IPN)中的吸收动力学数据,用蠕变传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并对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在PU/含促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CBIPN)膜和PU/正丁醇接枝乙烯基酯树脂(HBIPN)膜中的D远大于在PU膜和PU/不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PIPN)膜中的D,关联得到的CBIPN和HBIPN膜的杨氏模糊也远大于纯PU和PIPN膜,与其它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在网络间引入化学键或氢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荣洲  张凌  赵爱军  沈翔 《粘接》2004,25(1):36-40,45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应用和表征方法。综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与形态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乙醇平衡吸收量,以探索这类IPN用作功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IPN中2个网络间的相容性和互穿程序对乙醇的平衡吸收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氨酯改性液化MDI(U-MDI)、三官能团聚醚多元醇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氨酯柔性组分(PU),将其与乙烯基酯树脂刚性组分(VER)共混,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互穿网络弹性体(PU/VER IPN)。通过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测试,研究了PU中BDO用量、—NCO与—OH物质的量比,VER中苯乙烯含量以及PU/VER配比对IPN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中BDO用量下降使PU/VER IPN的T_g向低温方向移动;—NCO与—OH物质的量比降低,可拓宽有效阻尼温域。随着VER中苯乙烯含量增加,tanδ峰值升高,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随着PU/VER IPN中VER比例增加,tanδ峰值下降,当PU/VER质量比为80/20时,tanδ值最大,IPN阻尼峰值0.73。随着PU中BDO用量和VER组分比例的提升,PU/VER IPN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蓖麻聚氨酯半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环氧/聚氨酯IPN连续梯度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控制组分流量的机械连续法制备得到了具有连续梯度的环氧/聚氨酯IPN梯度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梯度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梯度结构,组分的含量从一端到另一端梯度渐变.通过梯度材料的硬度和密度的分析,计算得到了梯度材料中各组分体积分数沿轴向的变化情况.所制备的梯度材料中存在微孔结构,并且随着聚氨酯组分含量的增多,微孔孔径变大,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环氧树脂(E—51)与甲基丙烯酸合成了大分子链中含有羟基或羟基被封闭的乙烯基酯树脂(分别称为VERH与VERA),并用它们与聚氨酯(PU)合成了不同组成的PU/VER互穿网络(IP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这些IPN材料的形态,发现网络间的化学键对IPN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它们抑制了两个网络间的分相以及PU硬段局部有序结构的形成。对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络间的化学键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酚醛树脂/氯磺化聚乙烯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般方法制备了固性配醛树脂(PF)/氯磺化聚乙烯(CSM)共混物。测定了共混物制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浇铸体的冲击性和耐蚀性。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昆物浇铸体断面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形成了IPN结构。共混物的耐氧化性优于热固酚醛树脂,并改善了酚醛树脂的吸水性一和脆性。  相似文献   

14.
向前  淡晓宏 《塑料工业》1993,(6):19-21,26
冷浇注型绝缘树脂是通讯电缆、输变电力电缆附件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由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活性烯类单体等构成树酯基材,填充SiO2等无机填料。固化后,形成绝缘聚合物互穿网络。将这种材料按双组份配蚵以长期贮存,混合后可在室温下浇注,并可在12~24小时内完全固化。固化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可作为冷浇注型电缆附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IPN)涂料印花粘合剂。介绍了IPN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不同配比时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摩擦牢度性能的影响。IPN粘合剂可克服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延伸性差、湿摩擦牢度低、易吸尘和粘搭性强的缺点,是改进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性能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用特殊悬浮法合成共聚掺混树脂的方法,并讨论了粒经、掺混树脂含量等因素对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多元混合引发剂和悬浮剂及加入适量的助分散剂、界面活性剂、调粒剂等,并通过控制搅拌速率、温度等工艺条件能有效地控制粒子的粒径、粒度分布及粒子形状,从而制得具有良好性能和粒度均匀的掺混树脂;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25~40μm),掺混树脂的平均粒径越大,对降低糊粘度的效果越好;增加掺混树脂的含量对降低初始糊粘度更为有利,在PVC糊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掺混树脂可降低塑化温度,缩短塑化时间,从而改善了PVC糊树脂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聚氨酯不饱和聚酯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求出了PU的反应速度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PU在半-IPN体系中的反应为二级反应,IPN体系中PU组分与UP组分的反应相互影响:UP组分使PU组分的前期反应速度变慢,后期反应速度相对增加;PU组分使UP组分聚合的诱导期明显缩短。PU和UP的配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是反应前期PU组分含量越高,PU组分反应转化率也越高;反应后期,  相似文献   

18.
A montmorillonite modified by octadecylammonium salt (OMMT) was prepared. A polyurethane (PU)/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the OMMT, poly(propylene glycol), 4,4-diphenylmethylate diisocyanate, and 1,4-butanediol. The MMT platelets were dispersed in PU matrix on a 10 ~ 50 nm scale. Compared to that of pure PU,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ear strength of the PU/OMMT nanocomposites increased, respectively, and the MMT platelets dispersed on a nanometer scale enhanced the PU. The temperature of initial weight loss of the PU/OMMT nanocomposit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PU because of the acid catalytic action of protonated MMT platelets in the first thermodegradation step. But its temperature of initial weight los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U because of the barrier effect of the MMT platelets in the second thermodegradation step.  相似文献   

19.
胶乳型互穿网络制备高性能MBS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元章  魏文杰  卢晓 《塑料工业》2002,30(2):15-16,33
采用胶乳型互穿网络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MBS树脂,产品在亚微观形态上具有完美的核一壳结构,并与PVC具有极好的相容性,比较于传动方法制备的MBS树脂,制品的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耐高温环氧树脂增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双酚A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VER)与双酚F型环氧树脂(EP)同步固化的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采用DSC研究了混合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对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m(VER):m(EP)=90:10时,固化材料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207.3℃,分别比纯环氧树脂和纯VER树脂高25℃和75℃;当m(VER):m(EP)=50:5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了8.08kJ/m2,体系具有最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