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中平面往复快速扫描6探针组观测HL-2A装置边缘等离子体的扰动特性。在一次放电中能测量到边缘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分布及其涨落量,雷诺胁强与极向流和带状流的关系,以及静电涨落驱动的粒子通量和热通量的径向变化。在多发弹丸注入(MPI)和多脉冲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条件下,研究了边缘参数的涨落和相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SMBI和MPI等注入手段改变了边缘的扰动特性;雷诺胁强的径向梯度可以驱动带状流,抑制湍流输运。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稳定放电过程中利用快速扫描气动探针系统得到电子温度、密度、等离子体电位、极向电场以及它们的涨落、粒子通量、能量通量在径向的分布。研究了HL-2A装置边缘的静电涨落及其输运。实验结果指出,在等离子体边缘涨落量不服从玻耳兹曼关系,存在由于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的梯度所产生的径向电场剪切层。分析了涨落对边缘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边界条件对整个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L-H模转换机制与边界径向电场Er,Er的梯度及极向旋转速度等参数密切相关。同时,边缘等离子体的径向输运与边缘极向电场Eθ的变化有关。在HL-1M装置中利用低杂波(LHW)注入和电子回旋加热(ECRH)实验,观测边缘等离子体流速和电场的径向分布和变化来研究改善约束性能与Eθ、Er,dEr/dr及边界涨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弹丸注入加料与传统的补充送气加料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更深的燃料沉积,(2)更高的加料效率,(3)更纯净的等离子体等。同时通过弹丸注入加料提高等离子体的性能已在很多托卡马克装置上得到了验证。由于弹丸注入后的粒子沉积会引起局部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梯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等离子体输运性能,所以弹丸注入加料也可以作为研究粒子输运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约束的环向等离子体中观察到粒子与能量的损失率远比新经典输运理论所预言的损失率要大得多,该状态取决于平均等离子体参数与库仑碰撞。若干类型的等离子体湍流提供了附加的等离子体输运。等离子体参数的涨落将通过静电涨落和磁涨落引起输运。该涨落所驱动径向粒子通量为:  相似文献   

6.
高辉  翟侃 《物理学报》1995,44(9):1435-1441
在KT-5C托卡马克上,采用多块组合的可偏压限制器控制等离子体边缘电场,进行了改善等离子体的边缘参数及其机制的研究。实验显示,限制器的正、负偏压都能改变等离子体电位,但正偏压更胶儿,能有效地建立边缘电场,进而抑制边缘扰动改善等离子体约束。利用可移动静电探针,测得正偏压期间边缘电子温度Te(r)、电子密度ne(r)、空间电位Vp(r)分布变陡,与计算得到的边缘粒子通量Г(a0)减少,整体粒子约束时间  相似文献   

7.
吴雪科  孙小琴  刘殷学  李会东  周雨林  王占辉  冯灏 《物理学报》2017,66(19):195201-195201
基于HL-2A托卡马克装置的真实磁场位形,应用大型边缘等离子体湍流模拟程序BOUT++中的子程序模块trans-neut对不同的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密度和宽度进行模拟.在SMBI过程中,保持单位时间内分子注入个数和注入速度恒定,在恒定通量情况下,通过调整注入分子束密度和宽度来研究SMBI注入深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密度较小、注入宽度较大时,SMBI的注入深度更深,分子和原子的分解率和电离率的时空区域较宽.分子分解局域化会抑制全局分解率的增长,而分解局域化又会引发局域分解率的加速增长,进而促进全局分解率的增长,促进效果占优导致在注入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恒定通量的分子注入发散角越小,分子注入深度越浅.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的杂质含量由杂质源分布以及SOL和芯部等离子体中各种杂质输运过程确定。HL-2A装置主真空室的活动马赫/雷诺协强/朗缪尔10探针阵列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能力,能够直接测量边缘等离子体参数并研究边缘扰动和相关特性。大量的实验表明:约束的改进与旋转速度的增加和边缘涨落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HL-2A 装置上优化和发展了偏滤器靶板上的红外测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高约束模放电期间边缘局域模的热沉积分布特性。在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超声分子束注入使边缘局域模所引起的偏滤器靶板上瞬间热通量峰值下降了~60%,并伴随着边缘局域模爆发频率增加了2~3 倍,而等离子体储能仅下降了~8%。分析结果表明,大幅度的丝状结构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得到了有效抑制,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瞬间热通量峰值也随之下降。此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偏滤器室内的热辐射损失大幅度增加,从而耗散了热输运所携带的部分能量,进一步分散了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能量,有效地保护了偏滤器靶板。  相似文献   

10.
在HL-2A 装置上优化和发展了偏滤器靶板上的红外测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高约束模放电期间边缘局域模的热沉积分布特性。在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超声分子束注入使边缘局域模所引起的偏滤器靶板上瞬间热通量峰值下降了~60%,并伴随着边缘局域模爆发频率增加了2~3 倍,而等离子体储能仅下降了~8%。分析结果表明,大幅度的丝状结构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得到了有效抑制,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瞬间热通量峰值也随之下降。此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偏滤器室内的热辐射损失大幅度增加,从而耗散了热输运所携带的部分能量,进一步分散了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能量,有效地保护了偏滤器靶板。  相似文献   

11.
用郎缪尔三探针对HT-7超导托卡马克边缘等离子体涨落进行了高时空分辩测量.给出了欧姆放电下涨落幅度的径向分布、谱特征及传播特性.实验观察表明,在由Er×B确定的极向旋转速度剪切层附近,等离子体电位、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相对涨落水平和两两间的相干系数均有明显下降,其极向互相关函数亦减小,这说明剪切层对涨落具有去相关作用.由涨落驱动的径向局域粒子输运通量Γtur测量显示出湍动输运具有时间上的阵发特性。将悬浮电位涨落φf2的自动率谱P( 关键词: 托卡马克 边界涨落 湍流输运  相似文献   

12.
施明亮  潘宇东等 《光子学报》2000,29(Z1):414-416
本文叙述了使用十六道光电二极管测量系统,对中国环流器新一号核聚 变装置等离子体辐射损失功率的测量结果。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电子回旋波(ECW)波注入,辐射损失功率随时间的变化。(2)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后辐射功率密度增加了1.5倍。(3)超声分子束注入到等离子体后,辐射功率密度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13.
边缘和芯部等离子体的同时控制对优化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性能是重要的。边缘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空间电位等通常采用朗缪尔静电探针测量,而旋转速度可用马赫探针测量。好的加料技术对于获得高性能等离子 体也很重要。在HL-1M装置上已开展了8发弹丸注入和分子束注入(MBI)加料实验,它能使等离子体产生中空的温度和电流密度分布,并容易获得高密度和良好的约束。本文主要介绍在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多发弹丸注入和MBI三种典型放电中边缘等离子体参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聚变堆条件下,等离子体中杂质将严重影响燃料的浓度,并产生大量的功率损失而倍受关注。普遍用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杂质输运研究的方法是瞬态扰动法,主要以主动注入杂质源来研究杂质的扩散和对流过程。短脉冲型的杂质注入一般可采用快过程的压电阀和激光吹气两种方式,而激光吹气方法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最好的杂质输运研究方法,因为杂质的注入时间和注入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几乎能研究任何状态的等离子体杂质输运过程并对等离子体参数的扰动最小。杂质输运信息可通过探测杂质离子的辐射来得到,这些辐射主要包括由光谱仪测量的线辐射信号和由软X射线成像技术得到的软X射线辐射信号,通过这些测量可带出杂质分布的空间和时间演化的信息,再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编码,重建实验数据,从而得到杂质输运的扩散系数D、对流速度V和约束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在EAST上使用相关电子回旋辐射(CECE)诊断系统观测到不同等离子体参数下的电子温度涨落特征,介绍了欧姆放电、L模放电及无ELM的H模放电的三种现象。在欧姆密度爬升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涨落与电子密度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即存在电子温度涨落处于较高水平的电子密度的窗口。初步分析表明,电子温度涨落变化是电子密度梯度和电子温度梯度共同影响的结果。不同辅助加热下的L模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涨落的频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由于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的功率有限,其对电子温度的改变很小,而中性束注入(NBI)有较高的注入功率,能够明显提升电子温度,加热方式及加热功率大小引起的电子温度变化与电子温度涨落变化相关。在没有边缘局域模(ELM)的H模期间,可以观测到频率为18kHz的准相干模,其存在于归一化半径ρ=0.71~0.87较宽的径向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处理烟道废气(PPCP法)属于干法脱硫;流程简单;能同时脱硫脱硝;产物是肥料,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无二次污染;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反应器在短脉冲电压的作用下阻抗变化的复杂性,使得脉冲能量难以有效注入反应器,导致能量注入效率低和脉冲电源关键器件的寿命缩短,因此,研究能量注入效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HL-1M装置高气压分子束注入下边缘等离子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HL-1M装置的高气压分子束流注入加料实验中,利用提高注入口气源的气压来提高超声分子束流的速度和增加入射的粒子密度,从而改变了边缘电场、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和边缘静电雷诺胁强。利用马赫/郎缪尔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刮离层的边缘雷诺胁强、等离子体极向旋转、径向和极向电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束流速度和粒子密度的增加,延伸了分子束流的注入深度,提高了注入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HL-2A装置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和带有低温冷阱的分子束阀门结构如图1所示。用于产生氢团簇的阀门是由美国通用阀门公司的产品(General valve series99),该阀门的喷嘴直径为0.2mm,阀门出口至边缘等离子体的距离为1.28m,低温冷阱灌人液氮冷却阀体和工作气体。本实验氢团簇是在气体射流基础上建立的,一定压力的真实气体通过小孔进入真空室绝热膨胀,导致运动气体显著冷却,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低温状态下变弱,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形成团簇。团簇的形成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还有喷嘴的形状和尺寸,范得瓦尔斯力或原子键的强度等。目前尚无严格的理论预言团簇如何由气体射流自由膨胀而成。但是,还是有一个经验定标的参数T,称为哈竞那(Hagena)参数,用于描述团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HL-1M装置运行初期第一壁材料对等离子体删削层杂质流通量及分布的影响,并与HL-1装置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热通量探针测量,给出了HL-1和HL-1M装置删削层的热通量分布。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利用马赫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流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欧姆放电,超声束流入和多发弹丸注入期间,利用马赫/朗缪尔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刮层和边界层的边缘电场和等离子体旋转;环向马赫数Ma、极向流速度vpol和电场Er的径向分布是分别在超声束注入和多发弹丸注入期间进行测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