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则指肝肾气血亏虚,实则指风、火、痰、瘀,以虚为本、实为标,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但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药物质量控制差,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治疗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谭文澜 《山西中医》2004,20(5):61-6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变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肌强直、震颤、运动迟缓三大主证。该病属中医学颤证、震颤、振掉等范畴。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老年脑病研讨会把帕金森病统一命名为老年颤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减少,黑质内DA神经元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发病缓慢,病程缠绵,日久难愈,需终身服药。近年来,业界对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 ,又称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属祖国医学颤振、振掉范畴 ,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其病机不清楚 ,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现就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概述如下。1 辨证论诒本病系疑难病证 ,病程漫长。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 ,与肝、脾、肾有关。病机是本虚标实 ,本虚者脏腑功能减退 ,气血亏少 ;标实者有风、痰、瘀、火诸端。王坤山等 [1]分 7型论治 :1阴虚阳亢 ,风动振摇用天麻、钩藤、全蝎、羚羊角、蜈蚣、生龟板、生鳖甲、生地黄、麦冬、阿胶、白芍、鸡子…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医药在PD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PD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调控α突触核蛋白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机制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5.
何思陈  周道友 《新中医》2014,46(3):199-201
<正>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1]。目前临床上西医的治疗方法虽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有明显的不足。而临床研究证实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其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十余年来中医中药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levy小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祥 《河北中医》2009,31(7):1105-1107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乩、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存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昔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件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呈卜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痛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的范畴,认为多因饮食失定,湿浊内蕴,日久化热,阻滞经络,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特征。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从辨证论治、单药治疗、专方治疗、自拟验方四个方面对近年来(1989-2009)单纯中药治疗帕金森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为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只有"心脏移植"替代一途,而中医学治疗体系建立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对疾病产生对因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具有调整、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整体作用,纠正心衰病理基础,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前景.笔者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中医曰:“白疒匕”,是一种原因不明而常见的无传染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皮肤损害远较一般皮肤疾患为重,且缠延反复,顽固难愈,复发率高,属于“顽癣”范畴。祖国医学中有关本病的记载不少,如《诸病源候论》云:“干癣但有医郭,皮枯索痒,搔之屑出是也”。《医宗金鉴》亦言:“癣疮,其名有久,一曰干癣,搔痒即起白屑,索然凋枯……五曰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占相连,时时作痒”。长期以来,如何治愈银屑病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因此是国内外皮肤领域重点研究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近十年来帕金森病的针灸临床研究重点文献的分析中,发现头针为主的针刺方法在改善PD症状方面的效果比较肯定,同时针药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增效减毒效应明显,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在神经电活动、脑血流、DA能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等方面开展了机制研究。帕金森针灸临床研究需要在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评价、多中心-大样本、更为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针、药和康复训练三结合等方面加强力度,重视非运动系统的功能和疗效评估,拓展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机制研究需要重视脑功能成像和有关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晶体物质和有机物异常积聚形成的产物,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中的砂淋、石淋,其发生原因历代书籍记载颇详,《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以水煮盐,火大水少,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医学中,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心水”的概念,并指出短气、下肢或周身水肿等症状为“心水”的主要病症,这与CHF症状极为相似。心衰一词首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脾脏脉论第一》:“心衰则伏。”其他与CHF相关论述可见于心悸、喘证、怔忡、水肿、痰饮等篇中。近年来,随着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对中医药治疗CHF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将中医治疗CHF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小儿遗尿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且以原发性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取效较为满意,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易志刚 《新中医》2007,39(6):100-10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促疾、雀啄、晕厥、胸痹等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心动悸”。为了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弘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就近7年来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又称为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功能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侵犯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全身各个外分泌腺,同时又累及肝脏、肾脏、胃肠道及淋巴等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1].SS在中医尚无与之完全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以口、眼干燥为特点,大多数医家将此病归为燥证范畴,也有人将其命名为燥痹、痹证及燥毒证.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仍以西药复方左旋多巴为主,但长期应用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不同程度的药效减退,并可加速帕金森病的自然病程。现就目前关于本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 10年中医药文献 ,从辨证分型、辨证施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概况。建议尽快统一帕金森病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 ,加强基础实验研究 ,进行科学的疗效分析。参考文献 2 1篇  相似文献   

19.
马翔 《河北中医》2007,29(5):465-46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美国肾脏资料系统(USPDS)统计,超过30%的终末期肾衰竭由糖尿病所致,且比例在逐年上升,有微量蛋白尿10年以上的患者,约50%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0.
时良玺  梅海云  刘欣 《河北中医》2012,34(3):468-470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及偏身麻木等临床表现,一般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或短暂性意识障碍[1],亦称缺血性卒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前景广阔,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