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开展CO2改善特超稠油开发效果物理模拟研究、CO2腐蚀与防腐蚀研究、蒸汽吞吐井注入CO2相态变化研究,细化了CO2增产机理,确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管道及设备的保护措施,明确了蒸汽吞吐井注入CO2后的相态变化及焖井时间,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CO2技术在超稠油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选及合理开发界限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分析了超稠油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建立了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超稠油蒸汽吞吐作业时,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参数优选及合理开发界限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 ,分析了超稠油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建立了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 ,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施超稠油蒸汽吞吐作业时 ,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 ,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转SAGD的初期以蒸汽驱动作用为主并逐步向重力泄油作用过渡,并可划分为蒸汽吞吐预热、驱替泄油、稳定泄油、衰竭开采4个开采阶段。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布井方式、井网井距、水平井段长度、转SAGD时机和注采参数。该模拟方法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转SAGD的初期以蒸汽驱动作用为主并逐步向重力泄油作用过渡,并可划分为蒸汽吞吐预热、驱替泄油、稳定泄油、衰竭开采4个开采阶段.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布井方式、井网井距、水平井段长度、转SAGD时机和注采参数.该模拟方法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深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热采中地层蒸汽干度及其加热降黏效果,提出了混合高温气吞吐热采工艺技术,即在常规蒸汽吞吐过程中,混入氮气、二氧化碳或烟道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等非凝析气体,以有效控制注蒸汽过程中的热损失;并根据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深层稠油井混合高温蒸汽吞吐过程中井筒温度梯度、井筒压力梯度、混合流体干度及物性参数等的定量计算数学模型,以对注汽井的井筒动态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以胜利油田孤东GO51X11井为例,发现注汽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曙一区深层超稠油油藏经历多年蒸汽吞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但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面临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及稳产难度逐年增大等问题,蒸汽吞吐后接替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在室内利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装置,针对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的影响因素、调控策略和生产特征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阶段形成的温场对...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南部井区于05年投入开发,初期采用常规注汽,注汽压力高,干度低、注汽质量无法保障,生产效果差,吨油成本高.随着油藏研究的深入,超稠油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该区构造及沉积相、原油粘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了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提高了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本次研究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成果,对提高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非常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亮 《科技信息》2012,(12):340-340
胜利油区王庄油田坨826块沙312小层特超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高压下高温蒸汽注入地层,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表面物理性质和流体的组成等均匀有所改变,给该块的开发造成较大困难。综合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对多孔介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石骨架的破坏、结垢沉淀和蒙脱石水化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桂林  王新军 《科技资讯》2006,(36):166-167
单家寺稠油油田自1984年投入开发,已经历了20多年的蒸汽吞吐开采,吞吐轮次最高达20个周期,随吞吐轮次增加,开发中的矛盾日益突出,产量急剧下滑。为提高稠油开发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单家寺油田进行了稠油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通过加快难动储量的技术攻关、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汽参数,控制水锥、开展不稳定汽驱、蒸汽驱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秀菊 《甘肃科技》2009,25(18):30-31
从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两个角度分析冷42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中出现的周期递减大、投入产出比低这一矛盾的原因,同时试验并推广了高温化学助排和高温氮气助排两项蒸汽吞吐辅助措施,明显改善了油藏蒸汽吞吐周期效果,见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所述高温助排技术为冷42块油藏下步开发工作探明了路子,也值得在相似稠油油藏开发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1957-1961
针对江55块浅薄层稠油油藏直井开采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研究及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而言,井网1和井网2的开发效果相差不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井距越大,采出程度越低。井距增加4倍,采出程度下降10%。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优选125m为水平井蒸汽吞吐最佳井距。周期注汽量越大,加热范围越大,采出程度增加,但是油汽比降低。兼顾二者,优选周期注汽量3 600 m3。随着蒸汽干度和焖井时间的增大,采油量增加,蒸汽干度最少在0.4以上,焖井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单家寺稠油油田自1984年投入开发,已经历了20多年的蒸汽吞吐开采,吞吐轮次最高达20个周期,随吞吐轮次增加,开发中的矛盾日益突出,产量急剧下滑。为提高稠油开发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单家寺油田进行了稠油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通过加快难动储量的技术攻关、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汽参数、控制水锥、开展不稳定汽驱、蒸汽驱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洪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22-2424
针对桩西油田桩139块稠油油藏埋藏深、井斜度大、边底水活跃及高含水的开发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立足蒸汽吞吐,完善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优化射孔井段、逐周期增加注汽强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缓解油藏边底水上升,注蒸汽伴注高温防膨剂降低注汽压力,措施实施后,单井吞吐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深层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油粘度对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油黏度是影响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剖析原油黏度对该类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以QX+Y油藏为基础,分析了原油黏度分布特征和差异,并依据原油黏度区域分布特点,平面分单元,纵向分层系,对黏度区域进行了划分,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黏度区域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及原油黏度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机理,为水平井措施挖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综合采用多种工艺措施能降低高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改善该类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稠油掺稀油开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热损失大等问题,使注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在注蒸汽过程中向地层掺入稀油的方法来降低地层稠油的粘度,实验研究了超稠油掺稀油后粘度的变化,并按非线性混合方法计算了稠油与稀油混合后的粘度.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掺稀油的注入量、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稀油后的生产时间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稀油开发超稠油的过程中,焖井结束后可适当延长生产时间,以增加周期产油量;掺稀油的最佳注入时机应选在第3或第4周期开始;周期注入稀油的量为10~15 m3,在此范围内,换油率较大;稀油的注入方式按2~3个段塞注入比较合适.注汽过程中掺稀油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稠油掺稀油开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热损失大等问题,使注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在注蒸汽过程中向地层掺入稀油的方法来降低地层稠油的粘度,实验研究了超稠油掺稀油后粘度的变化,并按非线性混合方法计算了稠油与稀油混合后的粘度。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掺稀油的注入量、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稀油后的生产时间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稀油开发超稠油的过程中,焖井结束后可适当延长生产时间,以增加周期产油量;掺稀油的最佳注入时机应选在第3或第4周期开始;周期注入稀油的量为10-15m^3,在此范围内,换油率较大;稀油的注入方式按2-3个段塞注入比较合适。注汽过程中掺稀油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典型的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枣35断块为例,进行了枣35断块衰竭式开发、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试验阶段的开发效果评价。枣35断块作为一个封闭性好的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经过不同热采开发方式优选、前期蒸汽吞吐先导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枣35断块适合采用面积式组合蒸汽吞吐方式开采。通过合理井网井距的论证,优选出最佳热采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复杂结构井技术开发稠油油藏,可提高稠油油藏的动用程度,注汽开采时优势更明显,可有效增加波及范围,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目前对复杂结构井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远落后于矿场实际应用,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效果出入较大,尤其是对复杂结构井注蒸汽热采,考虑多因素条件下很难求得解析解。根据某油田已实施的多口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实际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以初期产能作为参考序列,油层厚度、渗透率、复杂结构井长度、井距、夹角、注汽参数等作为比较序列,最终依据关联度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对复杂结构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影响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效果的主控因素,并针对主控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为稠油油藏利用复杂结构井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