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偏钒酸铵(NH4VO3),硝酸镧(La(NO3)3)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La-BiVO4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以盐酸四环素为模型反应的抗生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盐酸四环素降解前后的吸光度进行测定进而得出降解率。主要研究了镧掺杂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条件对La-BiVO4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实验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La的掺杂量为0.44 g、焙烧温度为503℃、焙烧时间为3.1 h时制备的La-BiVO4光催化剂降解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最佳,为76.69%。  相似文献   

2.
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为铋源、二水合钨酸钠(Na2WO4·2H2O)为钨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多孔钨酸铋(Bi2WO6),并以纳米板条堆叠形成椭球结构的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基底通过溶剂热法在原位还原金属铋(Bi)的同时制备出具有Z型异质结构的g-C3N4/Bi/Bi2WO6(CN/B/BWO)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PL)光谱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铋可以作为类石墨相氮化碳和钨酸铋之间的电荷转移媒介,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可协同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提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采用350 W氙灯照射30 min,样品CN/B/BWO-0.7对盐酸四环素(TC-H)的降解率达到99.94%,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钴、硝酸镧及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4种不同物质的量的比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CoO3。利用XRD、SEM、TEM、FT-IR、XPS、H2-TP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CoO3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HC)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并分析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TCHC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在20℃下可见光照射1 h后,n[La(NO3)3]∶n[Co(NO3)2]∶n(柠檬酸)=1∶1∶6的LaCoO3催化剂对TCHC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89.29%。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3)3·5H2O为铋源,Co(NO3)2·6H2O为钴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基片上分别制备了应用于固定式光催化反应器的Bi-TiO2复合膜及Co-TiO2复合膜。研究了涂膜方式及煅烧升温速率对膜表面形态的影响,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比了旋涂法及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掺杂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旋涂法制备的薄膜与陶瓷基体结合较为紧密,而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催化活性较高。当煅烧温度为500 ℃,升温速率为10 ℃/min时,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较高。当摩尔比为0.010时Bi-TiO2复合膜的催化活性较佳,100 min光降解甲基橙比率达到8.10%。钴或铋掺杂TiO2均可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Bi-TiO2膜的催化活性优于Co-TiO2膜。  相似文献   

5.
以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2WO6/Bi2O2CO3异质结,利用XRD、XPS、SEM、TEM、BET、FT-IR、UV-Vis、PL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以环丙沙星和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下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并探究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2WO6/Bi2O2C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远高于纯Bi2WO6和纯Bi2O2CO3,原因是Bi2WO6和Bi2O2CO  相似文献   

6.
以尿素、硝酸铋、钨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在热缩聚法制备g-C3N4的基础上,通过水热法制备Bi2WO6/g-C3N4复合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研究Bi2WO6/g-C3N4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相比于单体光催化剂的性能有显著提高。在Bi2WO6与g-C3N4质量比为2∶1、水热温度为180℃、水热时间为12 h条件下,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光照时间210 min时,甲基橙降解率达到了98.15%,相比于单体Bi2WO6和g-C3N4光催化剂的效率分别提高了25.1%和37.7%,且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经过4次重...  相似文献   

7.
李石雄  黄元浩  廖蓓玲 《化工进展》2020,39(z1):175-179
在配合物的水热合成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新的化学反应和催化机理。本文通过[Zn(L)2·(H2O)2·(NO3)2](L=4(3H)-喹唑酮)配合物在130℃催化乙腈分子中的CC键断裂,原位合成化合物2-甲基-4(3H)-喹唑酮。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分析2-甲基-4(3H)-喹唑酮和[Zn(L)2·(H2O)2·(NO3)2]的结构,结果表明[Zn(L)2·(H2O)2·(NO3)2]和2-甲基-4(3H)-喹唑酮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三组温度控制实验表明,温度对2-甲基-4(3H)-喹唑啉酮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温度高于130℃有利于该催化反应的进行。采取电喷雾质谱表征2-甲基-4(3H)-喹唑酮的形成机理发现,[Zn(L)2·(H2O)2·(NO3)2]催化乙腈分子中的CC键断裂,生成(CN)2和·CH3。·CH3有选择性地引入到4(3H)-喹唑酮中的C原子和N原子之间。本文对原位引入CH3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锰和硝酸镧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不同比例的SO2-4/MnO2/La3+。以催化合成乙酸苄酯为探针反应,考察H2SO4浓度、La(NO33的质量分数、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硝酸镧的加人为硫酸锰的3%(质量分数),浸渍浓度为1 mol·L-1的H2SO4,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3 h,酯化率到达最大,为89.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铁掺杂比例下的钨酸铋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UV-Vis和PL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其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考查了Fe/Bi2WO6复合材料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掺杂量为11%时,复合光催化剂在光催化-芬顿协同作用下的降解能力最好,此外,对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p H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了光芬顿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丁昊  曹章 《山西化工》2022,(9):13-14
利用Cu(acac)2、Cu(NO3)2·3H2O、CuCl2和Cu(Ac)2·H2O为铜源,Pt(acac)2为铂源,在1-十八烯体系下液相还原制备出了不同的PtCu双金属纳米材料,研究了PtCu双金属纳米材料的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化程度极大影响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以Bi(NO33·5H2O、KCl、Na2WO4为原料,采用微波蚀刻法在其基础上负载BiOCl/Bi2WO6。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及透射电镜(TEM)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Rh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RGO:RGO-BiOCl(质量比)为2%、Bi2WO6:RGO-BiOCl/Bi2WO6(摩尔比)为50%,降解率可达94.6%,远高于纯BiOCl。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溶液燃烧法,分别以Ni(CH3COO)2·4H2O、Ni(NO3)2·6H2O、NiCl2·6H2O和NiSO4·6H2O为镍源制备系列Ni/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揭示了镍源对合成Ni/Al2O3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加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i(CH3COO)2·4H2O为镍源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25m2·g-1,最大孔容0.39c...  相似文献   

13.
以Co(NO3)2·6H2O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9种Co3O4催化材料,考察了其对水中酮基布洛芬(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效能。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所制备的Co3O4对水中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率提高了12.0%~63.8%,且在n[Co(NO3)2·6H2O]:n(尿素)=4:1、煅烧温度400℃下制备得到的Co3O4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EM、XRD、FTIR、XPS、BET等表征分析显示,该Co3O4催化剂表面呈覆盖细小微粒的球状颗粒,晶相为立方相,且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表面羟基密度为1.075×10-5 mol/m2。机理研究证实,Co3O4对水中KTP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4.
王雪莹  黄雪莉  黄河  罗清龙  邹雪净 《化工学报》2020,71(11):5059-5066
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其合理利用和开发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研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Na+, K+, Mg2+//Cl-, NO3-, SO42--H2O体系在-15℃、NaCl·2H2O饱和条件下的相平衡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图。相图中有六个零变量点和八个两盐结晶区,只存在一种复盐KCl·MgCl2·6H2O。八个两盐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Cl·2H2O+Na2SO4·10H2O、NaCl·2H2O+NaNO3、NaCl·2H2O+KCl、NaCl·2H2O+KNO3、NaCl·2H2O+MgSO4·7H2O、NaCl·2H2O+MgCl2·8H2O、NaCl·2H2O+Mg(NO3)2·6H2O和NaCl·2H2O+KCl·MgCl2·6H2O,其中NaCl·2H2O+Na2SO4·10H2O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较易结晶析出。与该体系在25℃下的相图相比,复盐种类减少5种,零变量点减少19个,相关系得以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吉芳英 《精细化工》2023,40(2):380-387+397
以牛粪、双氰胺(C2H4N4)和Ce(NO3)3·6H2O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铈氮改性水热炭(Ce-N-HTC),采用XRD、元素分析、SEM、TEM、FTI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盐酸四环素(TCH)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pH=7.0下,Ce0.3-N-HTC{m[Ce(NO3)3·6H2O]/m(双氰胺)=0.3}对TCH 70 min内的降解率可达90.3%,且HCO3对TCH降解率的影响较大。竞争性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表明,Ce0.3-N-HTC可通过自由基(·OH)和非自由基(1O2)两种途径实现对TCH的降解,循环使用5次对TCH的降解率仍能保持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CH3COONa·3H2O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沉淀结晶法制备MgCO3·3H2O晶须,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CH3COONa·3H2O对晶须结晶过程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晶须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3%的CH3COONa·3H2O时可以成功制备长径比约为30的棒状MgCO3·3H2O晶须,CH3COONa·3H2O的存在促进了MgCO3·3H2O晶须的形成。该体系中晶须的生长过程:首先形成无定形的4MgCO3·Mg(OH)2·4H2O,之后无定形4MgCO3·Mg(OH)2·4H2O逐渐转变为MgCO3·3H2O并生长成较大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这是因为CH3COONa·3H2O电离产生的Na +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轴向的(101)晶面,抑制了该晶面生长,而径向晶面生长速率未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无定形MgCO3·3H2O生长成棒状晶须。  相似文献   

17.
以Zr(NO3)4·5H2O和Na2SiO3·9H2O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浸渍添加稀土Ce和La,一定温度焙烧后制得掺杂稀土S2O82-/ZrO2-SiO2固体超强酸。通过XRD、FT-IR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硬脂酸的酯化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率。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改性的S2O82-/ZrO2-SiO2催化剂,添加了Ce或La的固体超强酸酯化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TiO2和铋镧共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以活性黑KN-B为模型降解物,考察了铋单掺杂和铋镧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影响,研究了催化剂投加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对活性黑KN-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铋掺杂的TiO2光催化活性高于TiO2,而适量铋镧共掺杂TiO2光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最佳掺杂比是0.5%的Bi和0.2%的La.当铋镧共掺杂TiO2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1,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1,pH为2.2时,活性黑KN-B在125W高压汞灯光照下20min后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以Bi(NO3)3·5H2O、Fe(NO3)3·9H2O和GO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铋/石墨烯(BiFeO3/r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TGA、SEM和TEM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粒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BiFeO3/rGO纳米复合材料对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分析了BiFeO3/rGO对AP热分解的催化机理及其对AP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rGO的引入有效阻止了纳米BiFeO3颗粒的团聚,大大增加了比表面积;当BiFeO3/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为4%时,AP的高温分解峰降低最多,达167℃,表观分解热增加了1631J/g,达2518J/g,表观活化能从172.07kJ/mol降低至128.35kJ/mol,表明所制备的BiFeO3/rGO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催化AP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Co2+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和粉末状生物质多孔炭难以回收的问题,提出以核桃青皮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炭前驱体,加入Fe(NO3)3·9H2O浸渍后,热解制备磁性生物质多孔炭(MBCx)。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综合物性系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MBCx进行表征,并考察了MBCx对废水中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前驱体与Fe(NO3)3·9H2O质量比为15:9时,所得MBC9的比表面积为249 m2·g-1,平均孔径为4.45 nm,MBC9表面的O、N和Fe元素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4.04%、3.17%和1.28%。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很好地描述MBC9对Co2+的吸附过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30.38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