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瑞廷        袁海潮    李弦      李国旗  李青锋      李博武  姚志亮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179-193
为了解阿尔金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选取曼特里克地区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锆石U-Pb年龄为(880.3±3.4)Ma; 岩石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典型的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花岗岩区; 阿尔金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  相似文献   

2.
甘肃南泉银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南泉银金矿地球化学异常与成矿的关系,Au,Ag异常为矿致异常,Au具岩浆热液深部来源特点,Ag来源既为岩石同沉积矿化,又有后期岩浆热液外来物质的多次加入,其成矿规模远远大于Au的成矿规模,碳酸盐岩对Au,Ag成矿有选择性,矿床具层控特征,同时归纳出南泉银金矿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深部过程与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东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是滨太平洋地区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兰峪背斜的北冀及其核部形成了一条近NE向的金矿带。按其寄主岩特征主要成为3种类型,从深层至浅层分别是:(1)产于基底-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厂峪式金矿;(2)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中的峪耳崖式金矿;(3)产于盖层-元古宇长城系和蓟县系灰岩中的冷口式(或万庄式)金矿。这3种金矿的寄主岩石虽然不同,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矿化特征非常相似之处。边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矿化特征非常相似。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成分显示,金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与中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受断裂带的控制,此外,万庄金矿还受喀斯特古溶洞的控制。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该地区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岩浆水。该地区的金矿被认为是壳幔物质交换的产物,并且是多阶段金矿化的结果。最后,建立了冀东地区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哈西亚图石英闪长岩是东昆仑地区中生代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类典型代表,岩体出露于东昆仑中构造带,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包体为闪长质岩石,并含有一系列岩浆混合成因的证据,如水滴状、长条状塑性流变外形,淬冷边、反向脉等高—中温混合迹象,以及低Mg/(Fe+Mg)、Na/(Ca+Na)值等混合成因特征。包体A/CNK值介于0.77~0.87,属准铝质,富Al2O3、Fe2O3、MgO,贫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同时又具有Ta、Nb、Ti的“TNT”负异常,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暗色微粒包体花岗质岩石是幔源岩浆经历多次熔融、同化、存储和均一(MASH)过程后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在混合岩浆中,富镁铁质端元是由辉长质岩浆进化而来的闪长质岩浆。  相似文献   

5.
都龙隐伏花岗岩体是老君山花岗岩基南延隐伏部分。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都龙隐伏花岗岩是老君山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晚期产物。隐伏花岗岩呈脊状侵入在寒武系中,在其“顶上带”产生了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标志及异常。都龙锡石-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隐伏花岗岩与锡的成矿作用在时空上及物质来源上关系密切,花岗岩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滇黔桂“金三角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区域岩浆活动的基础上,认为本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空间关系相互依存;基性侵入岩及火山岩是重要的赋矿岩石或矿化主岩;大量产于基性岩浆岩及火山岩区的金矿床(点)及外围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的矿源和水源都与岩浆活动有关.进一步的找矿应注意基性岩出露地区及其隐伏岩体上部的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内生矿产资源丰富,内生成矿事件主要有加里东期(以志留纪为主)、印支晚期(晚三叠世)、燕山中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3期。以区域矿产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上述3期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探讨。①受加里东运动自东南向西北扩展以及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加里东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成矿特征有别的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发生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于局部产生与岩浆活动相关的W、萤石等成矿作用; 雪峰构造带(Ⅱ)东部的雪峰冲断带(Ⅱ1)形成了以构造活化成因为主的金矿和锑金矿; 雪峰构造带(Ⅱ)西部的武陵低缓褶皱带(Ⅱ2)及湘西北构造抬升带(Ⅲ)内形成了与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活动、加里东运动后的伸展活动以及相应的热液活动有关的汞铅锌矿。②印支晚期受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湖南省自东南至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因后碰撞减压熔融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从而于其东南部形成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西北部形成锑金钨多金属矿床; 雪峰构造带(Ⅱ)可能无内生热液成矿作用; 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小型脉型铅锌矿。③燕山中晚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构造岩浆带(Ⅰ)受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陆内碰撞后期增温减压、俯冲板块崩塌等深部构造作用控制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床和金矿床; 雪峰西部构造带(Ⅱ)成矿作用弱,局部存在Au、Hg成矿作用; 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少量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和砷矿。  相似文献   

8.
湖南金矿的成因类型可划分为8大类16亚类。主要类型矿床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如变质热液金矿(Ⅰ)及与其相关联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Ⅳ),主要产于雪峰古陆与湘中凹陷的马山—龙山—紫云山东西向穹窿状隆起区内,成矿期为雪峰期与加里东期,后者(Ⅳ)有燕山期岩浆期后的热液叠加;岩浆热液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及岩浆热液含金多金属矿床(伴生金),均产于晚古生代地层的铜山岭—水口山—七宝山北东向深熔构造岩浆带中,成矿期为燕山期。以往金矿的勘查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系的变质热液金矿,近几年的找矿突破,已使岩浆热液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第四系砂金矿床,与变质热液金矿床一起,成为该省金矿的主要类型,从而开拓了新的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9.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缘为强烈的金钼铜矿化,南缘发育金钼矿化,而东缘则以金矿化为特征;早期为金钼铅锌矿,到主期为金矿,晚期为金银组合。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次为中—晚三叠世,少量为侏罗纪,其中小秦岭、熊耳山、太行山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总体稍大于胶东金矿年龄,冀东的金厂峪、峪耳崖和牛心山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辽东地区白云、猫岭等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三叠纪—侏罗纪。由此可见,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除大体具一致性外,成矿时代差异性也是一大特征。华北克拉通金矿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区域及周边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矿区变质岩基底遭受后期热液蚀变和金活化迁移作用、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控制。中侏罗世及其以前,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主要受中亚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了挤压到伸展作用的转变,局部出现地幔上隆与岩石圈减薄,沿EW向发育了一系列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甚至出现碱性岩,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金钼铜矿床和金矿床。这也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在北缘遭受的首次克拉通破坏与金矿成矿事件。在白垩纪及其以后,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引领,华北克拉通遭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由此引发金矿的更大规模成矿作用。金矿区变质岩围岩能否提供成矿物质,并不完全取决于Au含量,而是决定于是否发生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能够把岩石中的金活化和萃取出来,同时被热液搬运,并在合适的构造环境下富集。花岗岩类和中基性岩脉对金矿的影响主要是“热机”的作用,是成矿热液(岩浆热液)的提供源,也是部分矿质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0.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存在的北部EW向构造拗陷区、东部SN向构造坳陷区和西南部NE向构造隆起区,隆、坳转换带空间呈线性展布.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岩浆活动的范围,转换带则是该区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作用的重要场所,所划分的近EW向、NW向转带和东南部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金矿带和金化集中区,且不同的深部背景条件下,其金矿成矿作用、矿化特征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在转换带构造隆起区一侧金矿成矿作用以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为主;而转换带构造坳陷区一侧则在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基础上叠加较强的岩浆热液作用;在构造坳陷区边缘附近的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则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Bainiuchang silver-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Yunnan tin-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The probable reserves and inferred resources of the deposit are of 6 470 t Ag and 1.10 Mt Pb and 1.72 Mt Zn and 86 kt Sn.Orebodies of the deposit occur in clastic-carbonate rocks of Tianpeng Formation and Longha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Cambrian System above the Bainiuchang concealed granite of the late Yanshan period.The concealed gran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n-bearing granites.Abundance of the mineralization elements Sn,Cu,Zn,Pb,Ag and Sb is high in the granitic rocks.Sulphur isotope data of the metal sulphides indicate that most sulphur is derived from the magmas.The ores are similar in rare earth element(REE)patterns to the granitic rocks.The granitic magma activity results in ore-bearing structures.Rocks of the Middle Cambrian System above the concealed intrusion suffer from skarnization,hornfelsing,marbleization,siliconizing and carbonatization.The mineralization elements Sn,Cu,Zn,Pb,Ag and Sb successively appear from the top of the granite to surrounding rocks.These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ic magmatism is the principal mineralization factor.The opinion that the south Bainiuchang ore field and the north Awei ore block are tin and copper potential exploration areas was put forward and was verified by drilling tests.  相似文献   

12.
山东洼孙家金矿床是胶东招一掖金矿带中段的一个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岩石断裂破碎带内,金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论述了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花岗质岩石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新立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中部,矿体赋存于柳毛组云母石英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片麻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片麻状花岗岩具有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U、Ta、Nb、Zr、Ti、Hf),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呈弱Eu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为(266.0±4.7)Ma,成矿流体为花岗质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因此,推测新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二叠世。矿区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准噶尔两类花岗质成矿岩浆建造及其矿床系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东准噶尔地区,不同时期和成因归属的花岗质岩石广为发育,成矿作用十分明显。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花岗质成矿岩浆建造,即A2型造山后碱性花岗岩和隶属科迪勒拉Ⅰ型花岗岩类的中性—中酸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前者主要与锡的成矿密切相关,形成自成体系的锡矿床系列。后者主要与铜、金成矿息息相关,形成自成体系铜矿床系列和金矿床系列。二者均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尤以与中性—中酸性浅成侵入岩类有关的金矿床系列,其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壳不同层次侵位的花岗岩浆具有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之间存在不同的密度差和粘度差,加之不同地壳层次存在着不同的岩石流变学特征,导致花岗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具有相异的侵位机制和侵位构造特征。一般来说,在下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形成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不利于岩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矿床的形成;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因处于相对开放环境,且又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因而有利于形成诸如接触交代或其他岩浆热液矿床。由于不同侵位机制的岩浆体系具有不同的机械力和化学活动性,从而产生不同特征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营造出不同的侵入接触成矿环境。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杂岩体以多次脉动、增量式生长为特征,其增量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正环带-内侵式和不规则-离散式,其中有利于成矿的杂岩体往往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清白牛厂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开展了深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白牛厂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综合作用形成的矿床,主要控矿地质因素有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及沉积作用。矿区主要有燕山期花岗质岩、中寒武统田蓬组地层岩石等6类深部找矿标志。此外,得到了4个深部成矿区域,分析了预测区的地质条件、主要参数及工程条件,并通过钻孔工程验证了成矿预测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47 REE distribution data of the Southern Hunan geosynclinal arkose-silicarenite and various period granitic rocks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partially melting experiment series in company with the occurence and petrogeochemical features of various period granitic rock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all of the above-mentioned salic rocks can be partially melt to produce granitic magma.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ynopsis of the first author Peng Shenglin, professor, born in 1948. Major research fields: Metallogeny, Economic Geology, Experimental Geochemistry.  相似文献   

18.
北衙金矿位于大理州鹤庆县北衙乡,为哀牢山。一金砂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金矿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都与燕山晚期。喜山期富碱斑岩密切相关。金矿体按产出特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受接触带控制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的矿体和受岩相古地理控制的古风化壳矿体。原生矿体主要形成于中温热液阶段,黄铁矿等为主要载金矿物。矿区独特的地质条件使氧化带深度可达400米,矿体遭受强烈表生氧化并形成金的次生富集。金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具有深源浅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变质作用与花岗岩的形成具有不可分割的成因联系。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交代花岗岩、侵入花岗岩四者均属同一作用(深成作用)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产物。南岭地区两个时期(晋宁旋回和加里东旋回)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岩的规律伴生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不论交代花岗岩抑或侵入花岗岩,均是业已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冷凝结晶的产物。所谓花岗岩化,其确切涵义是指固态原岩经选择熔融转变为花岗岩浆的过程,是花岗岩类形成初期阶段(岩浆发生阶段)的特征作用。混合岩化则系花岗岩化过程的低级阶段,也可称为低级花岗岩化。成矿作用主要与这一演化系列的高级阶段所形成的侵入花岗岩,特别是地槽发展末期的后构造期侵入花岗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