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豫西登封煤田白坪井田“山西组”的植物化石有28属66种,其中 Gigantonoclea cflagrelii,Primocycas chinensis 为首次发现.文章论述了“山西组”植物群的性质、组合特征、植物化石的生态环境,根据地层中新发现的植物化石初步探讨了山西组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2.
西昆仑西段温泉沟组浅变质地层中的笔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昆仑西段塔什库尔干东南发育一套遭受浅变质的沉积地层,对该套地层形成时代的确定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化石依据.本次工作在达布达尔乡沙依地库拉沟该套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完整的笔石化石,经鉴定,主要分子有Monograptus xizangensis, Pristiograptus elegans,Demirastrites raitzhainiensis,Oktavites planus,Rastrites hybridus,Diplograptus cartatus,Glyptograptus gracilis,Climacograptus bidongensis等8属20种,且均为早志留世早中期分子,它可为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确切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禄劝中泥盆世海口组为以碎屑岩为主的滨海相含煤沉积,地层中产有丰富的鱼类、植物和双壳类化石;在个体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动植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识别出2个化石群落组合.将化石生态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埋葬规律同煤岩学、沉积环境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了角质残植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淮北煤田二叠纪含煤地层植物群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鉴定了植物化石62属、137种,总结了淮北煤田早二叠世含煤地层植物群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该植物群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植物组合,即早二叠世早期怀特华夏羊齿 Cathaysiopteris whitei —朝鲜羊齿 Callipteridium koraiense —疏脉科达 Cordaites schenkii 组合和早二叠世晚期剑瓣轮叶 Lobtannularia ensifblia—单网羊齿 Gigantonoclea spp. —蹄痕茎 Caulopteris spp.组合。  相似文献   

5.
云南禄劝中泥盆世海口组为以碎屑岩为主的滨海相含煤沉积,地层中产有丰富的鱼类,植物和双壳类化石;在个体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动植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识别出2个化石群落组成,将化石生态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埋葬规律同煤岩学,沉积环境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了角质残植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福建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即童子岩组,它是福建省的主要含煤地层,一种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它不仅发育完整,含煤层数多,也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笔者通过对采自天湖山煤田、龙岩、永定等地植物化石系统研究,总结了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的面貌和特征。该植物群组成共计33属80种,分属于九大类群,其中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的大羽羊齿类和栉羊齿类最丰富为特征,并称之为Cigantonoclea spp.—Tingia carbonica Flora。此外,笔者将该植物群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植物组合,对早二叠世晚期古气候和古地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序言孢子花粉分析这门学科,在我国已有好几年的历史,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础仍不巩固,原因之一就是未能足够重视已知(经动物化石或植物化石鉴定的)地层中的孢粉组合的研究。因此,标准未能很快建立起来,从而使地层对比发生一定的困难。1958年,笔者到山东工作时,曾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彭世福同志的帮助下了解了一些中新生代地层。笔者当时特别注意到临朐的山旺层。山旺层的植物化石早由胡先骕和钱耐(W.Chaney)教授研究过,其时代已确切无疑,为我国北部中新世上部的标准地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1:250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 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 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 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 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 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辽东半岛中、晚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些银杏苏铁类花粉化石比华北腹地出现的时代早,说明中、晚石炭世华北板块东北缘与其腹地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有差异,现在的相对位置是中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南秦岭白水江群不是单一的地层,而是由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灰岩块体、基性和超基性岩块组 成,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多年来一直划分为早古生代志留系地层。因此,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微体化石 采样和分析,在碎屑岩所夹的砂屑灰岩、硅质岩中,获得晚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和遗迹化石。结合在白水江群所夹 的灰岩块体中发现的奥陶纪和泥盆纪化石,以及在火山岩块体中获得元古代的锆石U-Pb年龄,进而推断出白 水江群为晚古生代最终形成的混杂岩。  相似文献   

14.
在陕南镇巴下寒武统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段的碳酸盐地层中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海绵骨针化石。基于形态描述法,对海绵骨针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及产地与层位判断。结果表明:根据与其共生的小壳化石和三叶虫等生物地层学资料,发现这些海绵骨针化石属于筇竹寺期; 该区海绵骨针类型不仅包含有形态规则的二轴四射骨针、三轴六射骨针、三轴五射骨针,而且还有形态不规则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式骨针等; 其中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五刺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二射式骨针为本次发现的新类型,极大地丰富了海绵骨针的类型。陕南镇巴筇竹寺期海绵骨针化石的数量以及分异度快速增加,充分说明海绵动物在陕南地区寒武纪早期开始大量繁盛并且迅速演化。  相似文献   

15.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第一幕,对于揭示后生动物起源至关重要。对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宽川铺组第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中发现的动物球状胚胎化石进行大量观察,发现了两枚Olivooides-like的新型动物胚胎化石。此类化石的胚胎表面并非PunctatusEmeiensis常见的密集分布的典型或非典型的尖刺状结构,而是呈基端具螺旋状环褶、末端较圆滑的锥状突起。新型动物卵的发现暗示了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动物化石卵的多样性很可能发端于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  相似文献   

16.
皖南白际岭地区金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区域金的地球化学特征,白际岭地区上溪群浅变质岩同江西双桥山群浅变质岩有着类似的有利金富集成矿的层位;燕山期酸性岩体也有利于金成矿;金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布受断裂构造、地层及岩浆岩控制.与金共生的异常组合存在5种类型,其中以Au-As-Sb,As-Pb-Zn-Au-Ag-Sb多元素组合为区内最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已知金矿化(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类同于金山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以Au-Sb-As等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为该类型金矿的指示元素,在本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对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这次对沙尔布尔地区的1:50000区调工作,在地层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有;以用Sm-Nd法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为依据首次划分出震旦扎根据生物化石确定了上奥陶统;按岩性的不同将中志留统分为两个组,即沙尔布尔组和哈拉钦布克组,并根据原哈尔加乌组中发现的大量中志留世化石组合,将该组改为沙尔布尔组;在卡拉岗组内首次采集到对确定该组的地质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化石.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部松潘—甘孜地区广泛分布一套三叠系黑色砂板岩层系,由于其岩性单调、古生物化石贫乏,给该 区地层划分、对比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从锶同位素地层学基本原理出发,对甘孜北部西康群新都桥组中薄层状 灰岩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6件样品的N(87Sr)/N(86Sr)分别为0.708688、0.708659、 0.708907、0.708223、0.708341、0.708266,平均为0.708514。表明该地层的碳酸盐岩样品可能遭受了不同 程度的成岩蚀变,多数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偏离同时代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