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术前1d、术后24h、1、3、6、12个月检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CHD组血浆PAI-1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血浆t-PA水平在术后1个月升高,术后3个月始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介入封堵术可通过改变血浆t-PA、PAI-1水平而改善小儿CHD患者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3.
邱阳  郭燕丽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重庆医学》2008,37(4):345-345,347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与球囊导管测量的ASD直径的关系,评价ASD直径的各种测量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32例,均于心导管检查前1周内接受TTE检查,以测量到的ASD直径的最大值作为该ASD直径的TTE测量值。32例均于心导管术中以球囊导管测量ASD直径并以此作为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结果ASD直径二维超声测量最大径(19.5±8.9)mm;球囊测量最大径为(21.3±8.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应用TTE可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球囊测量并不优于TT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心尖部?基底部的旋转运动的影响,并评价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左室旋转运动的急性期影响?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25例单纯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术前及封堵术后3天的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及平均峰值,绘出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的平均旋角度—时间曲线;双平面Simpson法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术前基底部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的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减低(P < 0.05),前壁的旋转角度峰值也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左室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D组术后基底部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的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升高(P < 0.05),前壁的旋转角度峰值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左室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而言,ASD患者术后除侧壁仍较低外,其余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ASD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和左室整体扭转运动有影响,对心尖部的旋转运动的影响不明显?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以改善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因而也改善了左室整体扭转运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虽属中央型,但缺损缘短小或缺如者多见.带孔封堵器为合并严重肺高压的房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7例继发孔型ASD成功进行封堵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测量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RVED)、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A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三尖瓣口收缩期反流峰值流速(TR)和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FVP)。结果:封堵术后RVED、RAD、RVEF、E峰、A峰、TR和PFVP减小,LVED增大。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使右心系统的几何构型改善,右心舒缩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年龄≥40岁)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 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的305例ASD患者,每例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均常规行12导联ECG各1次,其中19例术前有各种心律失常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介入封堵前后ECG变化.结果 封堵术后QRS电轴由术前(79.1±36.1)°转变为(76.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正常心电图比例增加,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厚例数虽然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窦性心动过缓例数显著增加(P<0.01),但年龄、缺损直径和封堵器大小与心率≥60次/min的非窦性心动过缓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年龄、缺损直径和封堵器大小与非心房颤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心律失常封堵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中老年ASD患者封堵治疗后短期内即可使与右心容量负荷有关的部分心电图指标有所改善,封堵治疗术后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对于已经形成的持续心律失常短期内不会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 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玉顺  代政学  贾国良  张军  李寰  王小燕 《医学争鸣》2001,22(21):1921-1923
目的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研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全组74(男26,女48)例,年龄7~64(31.6±16.4)岁.按照选择封堵器的最终依据不同,分为球囊测量组41例,术中用球囊充盈测量ASD伸展径,根据ASD伸展径选择封堵器;非球囊测量组33例,术中TEE测量ASD大小直接选择封堵器.结果两组一般情况、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和封堵器直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球囊测量组手术时间(78.1±16.8)min和透视时间(15.4±6.1)min均明显长于非球囊测量组的(56.6±12.5)min和(10.1±4.3)min(P<0.01).两组技术成功率为100%,完全闭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球囊组食道超声所测房缺大小和球囊伸展径均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973(P<0.01).结论直接依据TE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对部分ASD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房缺周缘较长、较硬者;及边缘为硬缘和极软缘组成,而剔除极软缘者,TEE可直接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结合球囊测量房缺伸展径选择封堵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解剖变异的显像能力和确定解剖分型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经皮导管关闭.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VSD患者240例,经过超声心动图筛选有73例(30.4%)不适合导管关闭;在167例(69.6%)适合导管关闭的患者中,有62例(37.1%)患者自愿选择了这一治疗方法.结果 使用Amplatzer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了58例患者的VSD,成功率为93.5%,其中22例(37.9%)患者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患者有7例(31.8%)右室侧见2个或以上的开口.导管关闭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1.7%)患者室水平残余少量分流.导管关闭不成功的4例超声心动网的分型均为膜周流出道型,而外科手术均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有7例(12.1%)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除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10 d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为0.10~1.05 cm[平均(0.37±0.27)cm],导管关闭前后患者轻微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率和返流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的VSD,能使用Amplatzer 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超声心动图能精确地显示VSD的解剖变异和确定分型.必须警惕的是,超声心动图可能将双动脉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这是导致导管关闭治疗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传导阻滞是经皮导管关闭VSD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5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随访。结果:①5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显示VSD最大直径为9.7mm,最小为2.6mm,平均4.89±0.92mm,术中X线左心室造影显示分别为10.8mm、2.0mm,平均5.22±0.91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明显差异;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超声测值小于X线测值(3.13±1.32mmvs5.84±1.71mm),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可见5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1周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6个月后虽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分流速度小于200cm/s,且未见溶血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示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VSD封堵术患者,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房间隔结构异常封堵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以2015年5月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房间隔结构异常封堵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封堵术前,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cTCD)发泡试验证实有右向左分流(right-left shunt, RLS)以及经食管超声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或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后复查cTCD发泡试验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效果,完全封堵及合并症情况,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平均年龄(48±14)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 PFO患者8例,ASD患者2例。所有患者术前cTCD发泡试验均证实为大量RLS。PFO直径1.1~2.0 mm,平均(1.7±0.3)mm。ASD直径分别为4.5 mm和3.4 mm。手术成功率100%。8例PFO患者使用的封堵器型号均为18/25 mm,2例ASD封堵器的型号分别为12 mm和10 mm。封堵术后仅1例PFO患者在cTCD发泡试验中有中等量残余分流,完全封堵率90%。术后1、3、6个月随访,未见封堵器移位及表面血栓形成,未见脑缺血事件复发。结论 经导管PFO/ASD封堵术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右向左分流,但需注意封堵术后中远期残余右向左分流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