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④渥曼青霉素+缺血后处理组(Wort+I-PostC)组;⑤rhEPO组;⑥Wort+rhEPO组;⑦rhEPO+I-PostC组。术中监测心电变化,于再灌注结束后采用伊文氏蓝-TTC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Akt mRNA、p70s6k mRNA水平,Akt、p70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心肌梗塞面积:I-PostC组、rhEPO组和rhEPO+I-PostC组心肌梗塞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组间无统计差别;I-PostC+Wort组和rhEPO+Wort组较I-PostC组和rhEPO组心肌梗塞面积显著增大(P<0.05)。(2)心肌组织中Akt mRNA、p70s6k mRNA、Akt、p70s6k蛋白表达: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均有Akt mRNA、p7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对老年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模型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21~23月龄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R+PI3K抑制剂Wortmannin(Wort)组、IPC组、IPC+Wor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7只。分别建立I/R、IPC模型,Wort组大鼠再灌注前尾静脉注射Wort 0.6 mg·kg-1。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提取心肌组织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kt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速离心法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mPTP开放程度。结果:与I/R组 (0.288±0.071)比较,IPC组大鼠心肌组织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46±0.051)明显升高(P < 0.05),I/R+Wort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44±0.010)明显降低(P < 0.01)。与I/R组(0.216±0.024)比较,IPC组大鼠粒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0.187±0.022)明显降低(P < 0.05),I/R+Wort组大鼠粒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0.218±0.029)无明显变化(P > 0.05)。与I/R组(1.15±0.15)比较,IPC组大鼠线粒体SOD活性(1.39±0.14)明显升高(P < 0.05),I/R+Wort组大鼠线粒体SOD活性(1.17±0.21)无明显变化(P > 0.05)。在6~20min时,与I/R组比较,IPC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明显降低(P < 0.05),I/R+Wort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无明显变化(P > 0.05);与IPC组比较,IPC+Wort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老年大鼠IPC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心肌mPTP的开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结构[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表面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44/p42 MAPK)表达。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20)、I/R组(n=20)、I/R+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组(n=20)和I/R+pHBP组(n=20)。采用垫扎球囊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I/R+rhEPO组和I/R+pHBP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5 min经尾静脉注射rhEPO(3000 U/kg)、pHBP(1μg/kg),I/R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梗死面积。术后3、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的p44/p42 MAPK表达。结果与I/R组心肌梗死面积[(18.45±1.24)%]比较,I/R+rhEPO组[(12.32±1.27)%]、I/R+pHBP组[(11.64±2.32)%]心肌梗死面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血清LDH[(3012.24±175.21)U/L]及CK-MB[(216.02±15.24)U/L]比较,I/R+rhEPO组和I/R+pHBP组的血清LDH及CK-MB[(2433.24±116.32)、(2511.12±98.72)、(128.16±17.52)、(121.31±21.43)U/L]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3 h,与I/R组比较,I/R+pHBP组p44/42 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24 h,与I/R组比较,I/R+rhEPO组p44/42 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BP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肠系膜阻力血管的舒张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取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约2 mm长血管环,置于DMT 610M系统,记录张力变化。 结果:CAP(10-9~10-5 mol/L)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和去内皮血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中内皮完整组的血管舒张作用比去内皮组更明显,两者相比CAP在10-7~10-5 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舒张作用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和CGRP竞争性阻滞剂CGRP8-37阻断。CGRP(10-10~3×10-8 mol/L)对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和去内皮血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中内皮完整组的血管舒张作用比去内皮组更明显,两者相比CGRP在3×10-9~3×10-8 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物质对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无舒张作用。 结论:CAP对大鼠肠系膜阻力动脉具有部分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该作用机制与其促进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径有关;CAP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效应与CGR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Yu Y  Zhu J  Wu Y  Baron A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22-425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是否可独立直接地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增强胰岛素作用,能否缓解FFA所致的内皮功能异常,方法:将SD雄性大鼠29只,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5只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FFA组9只采用脂肪乳+肝素静脉输注,升高血FFA水平2-4倍,Ins组5只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输入短效胰岛素;FFA+Ins组10只,在脂肪乳+肝素静脉输注的同时用胰岛素钳夹技术输入胰岛素,输液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主动脉置于器官池中,通过力转换器,放大器以及电子计算机记录主动脉环的张力,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对照组及Ins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良好,FFA组EDV明显受损,FFA+Ins组EDV介于对照组与FFA组之间,各组动物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结论:由于循环中FFA水平升高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因此推测FFA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升高血中胰岛素浓度有助于部分缓解FFA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增龄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方法 成年及老年大鼠各20只,利用组织器官水浴系统,通过乙酰胆碱(Ach)、N-硝基左旋精氨酸,测量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变化(%).结果 1)老年组大鼠主动脉环对10-8~10-4mol/L Ach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均较成年组明显减弱,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2)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经10-4mol/L L-NNA预处理20分钟,阻断一氧化氮合酶(NOS)后,同样剂量的Ach不再诱发上述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结论 随增龄血管内皮分泌的一氧化氮(NO)逐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NOS的异常表达对NO 减少起着重要的作用,eNOS随增龄表达减弱,而iNOS 随增龄表达则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对EDRF/NO的影响。方法检测心肌缺血、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动物模型的损害指标,观察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NO释放剂离体灌流对冠脉舒张反应和冠脉流量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cGMP含量分别降低27%和43%,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分别升高68%和200%;②与对照组比较,ISO组乙酰胆碱(Ach)灌流,使冠脉血管的舒张反应和冠脉流量降低,而硝普钠(NPS)灌流,冠脉流量未有明显变化;③与对照组比较,I/R组冠脉灌注压升高1.4倍,心肌cGMP降低69.7%,心肌LDH和蛋白漏出量分别1.33倍和2.1倍;Ach灌流组与I/R组比较,冠脉灌注压、LDH、蛋白漏出量无明显差异;④NPS灌流组与I/R组比较,冠脉灌注压、LDH和蛋白的漏出明显降低;⑤在内皮细胞完整情况下,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主动脉cGMP降低80.28%(P<0.01);与缺氧组比较,L-Arg灌流、L-NNA灌流组和NTG灌流组分别使主动脉cGMP增加278.57%(P<0.01)、降低42.86%(P<0.01)和增加914.29%(P<0.01);与NTG组比较,MB+NTG组可使主动脉cGMP降低35.94%(P<0.01);⑥去内皮情况下,缺氧组对EDRF/NO的影响与内皮完整时相似,但L-Arg组或L-NNA组都不明显改变血管cGMP水平,NTG组明显升高cGMP水平,MB组可部分阻断这一作用。结论心肌缺血、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显著抑制EDRF/NO生成与释放,使NO生成缺陷和释放减少,使其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8.
吴炎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5-22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方法选择老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老龄组15只,缬沙坦组15只,利用组织器官水浴系统,通过乙酰胆碱,测量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变化(%)。同时测定NOS在不同组大鼠主动脉中的含量。结果⑴老龄组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10-9~10-5 mol/L)诱发的血管内皮舒张反应均较缬沙坦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⑵在老龄组主动脉环血管内膜层可见棕褐色的反应颗粒,但与缬沙坦组相比较,可发现棕褐色的反应颗粒明显减少,NOS的分布下降降低(P〈0.01)。结论随年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NO逐渐减少,引起血管内皮舒张性降低,NOS随年龄的增加表达下降。与老龄组主动脉环相比,缬沙坦组主动脉环NO以及NOS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联素对食物诱导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处死动物,将3 mm长的主动脉环置于培养皿中,分别以脂联素及脂联素加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L-NAME)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在器官浴槽中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其最大舒张程度仅为对照组的29%.脂联素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高脂饲料组增加102%,脂联素加L-NAME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接近丧失.结论 脂联素对肥胖动物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确切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兔不同部位血管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肺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舒缩反应性。方法:用生物测定法观察家兔肺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缩反应,用张力传感器记录血管环张力变化。结果;肾动脉环对由10^-6mol/L的苯肾上腺素(PHE)引起的收缩力显著高于肺动脉,而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收缩力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有内皮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h)均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而以肾动脉的舒张反应最显著;三组无内皮血管环对Ach均不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论:肾动脉对PHE的收缩反应及对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均高于肺动脉及主动脉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通路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保护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中的作用。方法40只定期受孕的SD大鼠,于孕第15天孕囊内注射脂多糖( LPS)或磷酸盐缓冲液( PBS ),新生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高氧组、rhEPO 组、rhEPO+LY294002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CL-2和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高氧组、rhEPO+LY294002组新生大鼠肺组织BCL-2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 Caspase-9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增加;rhEPO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 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于高氧暴露第1、7、14天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内炎性暴露联合生后高氧可导致肺细胞凋亡增加,rhEPO可能通过减少肺细胞凋亡,对新型 BPD 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鼠模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定期受孕SD大鼠于孕第15天孕囊内注射脂多糖(LPS)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孕第21天剖宫娩出早产鼠,早产鼠于生后6h内分为5组:PBS+空气组、PBS+高氧组、LPS+高氧组、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rhEPO(1 200 IU/kg)干预组于高氧暴露6h后开始第1次背部皮下注射,隔天1次,共7次.分别在高氧暴露第1、7、14天处死早产鼠,观察各组生存率、体质量、肺质量并计算肺质量/体质量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PBS+空气组比较,经高氧干预后早产鼠生存率降低、体质量减轻、肺质量增加,病理损伤加重,肺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以LPS+高氧组更明显(P<0.05),肺质量/体质量比值增加(P>0.05);rhEPO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相应改善(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参与调解VEGF相关通路,对BPD模型早产鼠起到一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具有抗衰老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5%D-半乳糖2.5mL/(kg.d)共6周建立大鼠衰老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及小〔1000U/(kg.d)〕、中〔3000U/(kg.d)〕、大剂量〔5000U/(kg.d)〕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比较各组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小鼠后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a+-K+ATP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每组随机抽取1只大鼠,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①衰老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MDA水平升高,Na+-K+ATP酶、T-AOC及SOD活性降低(P<0.05),且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呈现一系列衰老改变;②中剂量rhEPO干预组较衰老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组织MDA水平下降,Na+-K+ATP酶、T-AOC及SOD活性升高(P<0.05),且海马组织电镜下超微结构较之改善;③小剂量rhEPO干预可部分对抗衰老大鼠脑组织Na+-K+ATP酶及SOD活性的降低(P<0.05),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大剂量rhEPO干预对衰老大鼠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剂量的EPO具有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大鼠模型,为研究肾性甲旁亢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36只8~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6组(n=6):5/6肾切除高磷饲料组(STNx HP);5/6肾切除低磷饲料组(STNx LP);5/6肾切除正常磷饲料组(STNx NP);假手术高磷饲料组(Sham HP);假手术低磷饲料组(Sham LP);假手术正常磷饲料组(Sham NP).肾切除组大鼠分两步进行肾脏切除,术前1周及2次手术后7、14、21、28 d在大鼠眼内眦静脉取血,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术后4周取大鼠残余肾脏及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复合体,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STNx NP组、STNx LP组和STNx HP组术后存活大鼠数分别为5只、4只和4只;假手术各组大鼠未见死亡.肾切除组术后各时段血清iPTH水平均高于术前和各自假手术组(P<0.05);STNx HP组血清iPTH水平明显高于STNx NP组和STNx LP组(P<0.05).STNx HP组术后各时段血清P水平高于术前和Sham HP组(P<0.05);而STNx NP组、STNx LP组与各自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STNx HP组(P<0.05).STNx HP组大鼠术后28 d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甲状旁腺组织观察可见腺体增大,腺体中主要见主细胞及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结论:高磷饮食合并5/6肾切除可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模型,具有动物成本低,操作方法简便,实验周期短,动物死亡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吗啡肽-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内吗啡肽-1+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EM50+Wort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Wort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期间动态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等生化指标,RT-PCR检测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Akt蛋白和总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339.94±26.65 vs 284.01±34.99;75.02±14.45 vs 55.83±20.98,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132.77±8.25 vs 84.10±12.42,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高(0.61± 0.06 vs 0.38±0.04,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1.70±0.39 vs 3.78±0.71;0.30±0.08 vs 0.53±0.07,P< 0.05),Bcl-2基因的表达量升高(1.20±0.44 vs 0.55±0.25,P<0.05);与EM50组比较,EM50+Wort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增加(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EM-1后处理可调节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对EM-1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发挥一定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抑制剂对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引起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struct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变化的影响,了解NOS与ERK1/2在11,12-EET心脏保护中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假手术组(Sham);11,12-EET缺血再灌注组(EET+I/R);11,12-EET缺血再灌注加PD098059组(EET+I/R+PD)。观察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时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采用化学比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sNOS活性。结果 I/R组的±dp/dtmax均低于Sham组及EET+I/R组(P<0.01);EET+I/R+PD组均低于EET+I/R组的±dp/dt max(P<0.01)。I/R组心肌sNOS低于Sham组(P<0.01)及EET+I/R组(P<0.01);EET+I/R组高于EET+I/R+PD组(P<0.01)。结论 11,12-EET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ERK进而增加sNOS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定期受孕SD大鼠于孕第15天孕囊内注射脂多糖( LPS)或磷酸盐缓冲液( PBS),孕第21天剖宫娩出早产鼠,早产鼠于生后6 h内分为5组:PBS+空气组、PBS+高氧组、LPS+高氧组、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 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于高氧暴露6 h后开始第1次背部皮下注射rhEPO 1200 IU/kg,隔天1次,共7次。分别在高氧暴露第1、7、14天处死早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辐射状肺泡计数(RAC),采用ELISA 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量。结果与PBS+空气组比较,经高氧干预后其病理损伤加重、RAC降低、BALF及肺组织TGF-β1表达量升高(P<0.01),并且以LPS+高氧组更显著(P<0.05,P<0.01),上述指标在高氧暴露后第14天与第7和(或)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干预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得到相应改善(P<0.05, P<0.01);BALF中TGF-β1水平与RAC呈高度负相关,与肺组织TGF-β1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P<0.05或P<0.01)。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参与调解TGF-β1相关通路,改善BPD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从而对BPD起到一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第芳  谢煜 《西部医学》2011,23(7):1212-1213
目的通过检测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IL-6、BGP、IGF-1表达的影响情况,以反映骨转换,探讨雌激素和维生素K防治骨质疏松(OP)的机理。方法以去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OP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卵巢去势+雌激素组(OVX+E组)、卵巢去势+维生素K组(OVX+Vitk组)和卵巢去势+雌激素+维生素K组(OVX+E+Vitk组)。卵巢去势1月后分组给药,8周后集中统一处死。取左侧股骨检测骨密度,取右心室血清检测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OVX组与Sham组比较,雌激素(BMD)显著下降,血清IL-6测量值明显升高,表明造模成功。OVX+E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差别有显著性;OVX+Vitk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测量值低,差别有显著性;OVX+E+Vitk组血清IL-6含量与Sham组最为接近。结论去卵巢大鼠BMD下降,骨吸收指标IL-6升高,表明绝经早期骨代谢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状态,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是OP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骨密度及血清IL-6含量检测表明,维生素K和雌激素防治OP均有效,二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 L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SAP+LC组,各组再分为术后2 h和6 h组(n=8)。测定大鼠血清IL-6、淀粉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LC对SAP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法观察LC对SAP大鼠心肌细胞间巨噬细胞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LC作用后SAP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术后2、6 h血清IL-6、淀粉酶、TNF-α含量均分别明显低于SAP组和SAP+LC治疗组(P<0.05),SAP+LC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2、6 h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SAP组和SAP+LC组(P<0.05),SAP+LC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2、6 h心肌细胞间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AP组和SAP+LC组,SAP+LC组明显低于SAP组。假手术组术后2、6 h心肌组织MAPK评分明显低于SAP组和SAP+LC组(P<0.05),SAP+LC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 结论: LC可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对SAP大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