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多油层合采时,由于层间压力及物性的差异,各油层对油井产量及合水率的贡献不同。论从简单常见的油水两层模型入手,假定各油层地饱压差较大,油层为刚性水驱,基于达西定律,结合分层和全井的IPR曲线,推导出了全井的含水率与井底流压、合水率与产液量、含水率与产油量、产油量与产液量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论虽以油水两层为例,但其研究思路、方法和所得结论可推广到含油气两相流条件下的多层油藏。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2006,27(Z1):151-154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管外窜流封窜机理与方法,研究了管外窜流出液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不同压力体系、不同流动介质的管外窜流出液模型.用回压模拟井底压力,在不同井底压力和不同油水层压力下研究了管外窜流油水层压力变化规律,产水率变化规律,得出当油层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油层有油产出;当井底压力大于油层压力而小于水层压力时,流动稳定时油层压力和井底压力大小相同,含水率达到100%;当井底压力等于水窜层压力时,水窜进油层,油水层压力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油水两相的驱替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即巴克莱·利弗雷特(Buckley-Leverett)的水驱油非活塞式理论,韦尔杰(Welge)的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以及艾富罗斯(Эфрос)的实验理论研究成果,推导出经典水驱油理论所对应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水驱特征曲线以及含水率上升曲线。该方法推导过程中虽未引入油水两相相渗函数,但亦能导出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液量的关系式,与以往水驱曲线推导方法有很大差异。经油田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与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现有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是基于达西定律的,而低渗油层和某些稠油油层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鉴于此,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其分流量方程、等饱和度面推进速度方程、水驱油前缘饱和度和位置计算公式,进而研究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导出了井排见水前后开发指标计算公式(中高渗油层达西流情形下的注水开发指标的计算是其特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指标有较大的影响,见水前产油量按达西流计算,随时间增大而递增,按非达西流计算则随时间增大而递减;按达西流计算的初始产油量、见水后产油量及产液量均比按非达西流计算的高。建立的计算方法为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宾厄姆型稠油油田注水开发的理论及计算的研究也很有意义。图4参9(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确定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状况和生产资料的分析(以国内某油田Y区块为例),确定中高含水期油水分布状况。通过产量劈分,计算出每个层位的月产油量、累计产油量和月产液量、累计产液量,得到每个小层的水驱特征曲线,进而得到各小层剩余油储量以及剩余油平均饱和度。根据计算地质储量和给定地质储量得到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对比,可以确定各小层的实际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堤油田桩1块Ng3油层综合含水率高达96.3%,开发效果变差的实际情况,应用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在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水平井调整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产能及含水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水平井应尽量部署在油层构造的较高部位,且距油层顶2m左右,并尽量与构造线平行;与老井井距不能小于水锥半径;水平井段长度为200m,初期产液量为200m3/d,当含水率达到85%时可提高产液量至400m3/d,实施后开发效果较好,累积产油量达2 603×104t,采出程度为20.10%,预计比调整前提高采收率6.2%.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水相渗透率曲线资料,结合水与油的分流量方程与油井见水后油水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对水驱油过程中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液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甲型与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公式.探讨了两种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出现时的含水率界限以及应用两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可动油储量与地质储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加梅 《石油仪器》2012,26(1):36-37,39,99
溢气型同轴线相位找水仪通过气液分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油水气三相流转换为油水两相流状态下的测量,从而减小气相对液相流量和含水率测量的影响,提高了产层特性判断的准确性。通过在海拉尔油田贝301区块的现场试验与对比分析,对于低产液油井,溢气型同轴线相位找水仪测量结果能够提高流量和含水率的测量精度,并实现产气量估算分析。另外,总结分析了仪器含水率计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水突进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用活塞式水驱油方法,研究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中油水两相径向渗流特征,包括单一油层的驱替特征和双层油层在水驱过程中油水界面突进的差异。分析表明:相同注采压差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生产阻力越大,油水界面推进越慢,产液量越低。增大注采压差.可以增加油井的产液量,减弱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启动压力梯度加剧了双层油层注水开发时的层间矛盾.特别是在低渗透层渗透率小于50mD时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萨中地区合理注采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生产数据分析与计算,建立了萨地中地区各套系合理注采比预测模型,萨中全区合理注采比预测宜采用注采比与水油比法,萨葡层宜采用物质平衡法,高台子宜采用多元回归法,根据预油公司可得出一定似设条件下(定产,定压和定含水上升速度)今后两至三年注采比较变化规律,数模计算结果与注采比较件拟合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本项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依据理论分析计算,给出一次,二次加密调速井及基础井网,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匹配关系,提出了调整注采比和注采结构的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生产实际中没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而无法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求储层油饱和度的新方法。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储层产水率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并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建立了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岩石参数和流体特性对产水率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裸眼井常规观测井资料和套管井中生产测井资料(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和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研究确定区块每一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式。根据不同储层的经验关系式及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可求出对应产层的含油饱和度值,从而为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哈德4油田开发初期地层压力较高,大部分油井均能自喷生产。利用PIPESIM软件对哈德4油田的哈德1井做了不同压力水平保持条件下不同含水时期油井自喷生产特征研究,预测了该井不同液量下的停喷压力,并通过系统节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不同油嘴的协调产量和影响参数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将为确定合理的油藏压力保持水平、合理的采液量以及及时进行采油方式转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递减率定义出发,建立了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与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产液量变化率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式,提出一种产油量递减率影响因素分解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素对产油量递减率的贡献大小,明确产油量递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油田下步调整挖潜、减缓递减的措施提供依据。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油田实际产液量变化要求,且具有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易于矿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控制储层物性不同的2套含油系各油层产液量,达到抑制高含水油层、释放低含水油层的目的,借鉴气井井下节流器和注水井分层注水水嘴的设计方法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应用井下油嘴控制各油层产液量的技术思路。依据不同油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压力的差别建立数学模型,首先按达西定律计算不同油层的产液量,然后按不同产液量井下油嘴的过流面积计算其前后压差,再通过控制2个油层的合理生产压差,得到高渗层、低渗层的能量守恒方程,从而优化分层采油井下油嘴的直径。现场应用12口分层采油井,单井平均日增油3.6 t,含水平均下降22.1百分点,为分层采油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苏丹层状边水油藏部分水平井呈现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等现象,综合多学科知识对油藏 进行研究,运用无因次日产油水平、无因次累积产油及月含水上升率等指标评价水平井不同含水期的开 发效果,总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主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苏丹层状 边水油藏高含水期实现控水稳油的重要技术,水平井位置、产液强度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水平井含 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水平井位置及产液强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储层保护情况是影响水平井产量递减 的主要因素;主要开发对策为早期加强地质优化设计和生产参数优化,中后期采取卡堵水及提液等措施 控水稳油,并适时注水补充能量和加强储层保护,提高单井产能,以改善苏丹层状边水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井经济极限产量与含水的一种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盈亏平衡的基本原理,考虑年产液量、年产油量、年注水量、吨液费用、吨油费用、吨注水量费用、吨油税金以及与井数有关的费用等因素,建立了经济极限产量、含水的关系式,为生产井经济极限产量、含水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经现场实例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已开发油田确定关井界限、预测经济可采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巧莹 《海洋石油》2010,30(1):63-66,104
针对目前胜利油区埕岛油田单井液量低、产油量低的问题展开提高采液量研究。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提液潜力和适合该油藏的提液时机及提液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具备提液的潜力和提液条件,在含水达到70%~80%时提液效果最佳,提液条件是恢复地层压力到原始压力的0.85倍,恢复压力的最佳注采比为1.1,提液最大生产压差为3.5 MPa。矿场应用取得了提液增油的明显效果,对海上同类型油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单元注聚扩大区提液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驱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同时结合扩大区的地质及开发状况分析。制定了合理提液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提液的最佳时机为整体见效后;最佳提液幅度为10%-20%;提液应以非主流线方向的油井以及剩余储量丰度高的井区为主。应用以上原则采取提液措施后,提液井产液量由530t/d增至I656t/d。产油量由53t/d增至169t/d。含水率下降了0.2%。  相似文献   

20.
多因素调控的注采比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驱油理论和注采平衡原理,推导和建立了受多因素调控的注采比预测模型,经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该数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矿圹资料预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在裂缝发育程度不同的各油田进行各含水阶段的注采比预测。在编制注采方案时,依据合理的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及含水率的调控值,能够预测合理的注采比及合理配置注水量,进而提高油田注水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