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平湖油气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湖油气田是在我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型油气田,其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平湖组和花港组。纵向上油气藏分带特征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正常原油带、含油凝析气带和轻质原油带;平面上不同区块的油气分布组合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这种复杂的油气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盖层质量、构造(尤其是断层)分布以及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所引起的蒸发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T气田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结合气田区构造演化和储盖发育特征,文中综合分析了油气充注历史,厘清了西湖凹陷T气田的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T气田的原油和天然气,是由气田区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在低熟—成熟阶段生成的伴生油气;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上新世至今,平湖主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控制了气田区平面和纵向总体含油气面貌,直接盖层的埋深、厚度及封盖能力决定纵向上"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扩散为主的运移方式产生色层效应,导致原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纵向上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3.
将地化、地质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的地化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梳理了油气成藏过程。不同构造带原油成熟度、母质来源及成藏过程存在差异:西湖凹陷原油成熟度分布在成熟-高成熟范围,中央背斜带以成熟原油为主,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在成熟-高成熟范围均有分布。油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央背斜带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三潭深凹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平湖组和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平湖组原油源岩以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宝石组原油的源岩以宝石组泥质烃源岩为主。西湖凹陷原油普遍具有"蒸发分馏、气洗分馏"的成藏机制,以保俶斜坡原油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湖构造带有正常凝析油、非正常凝析油、轻质原油和正常原油4种类型原油。天然气以热解成因的凝析气为主。平湖构造带产出的油气以凝析气为主,原油次之。花港组油气藏以背斜型油藏为主,并多被断层所切割;平湖组油气藏依附于断裂,多为受同生断层控制的断块和半背斜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2017,(2):21-26
近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的油气勘探过程,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物源发育特征并控制砂体的发育及储层物性条件,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针对这种差异特征开展研究。此文通过重矿物组合特征、镜下观察以及岩性、物性统计等技术手段对平湖构造带平湖组与花港组砂体物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平湖组南北重矿物组合差异较大,而花港组差异相对较小。结合斜坡带古构造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处于断陷发育期的平湖组砂体受控于古隆起基岩的岩石组成不同,导致其南北出现较大差异,而处于坳陷发育期的花港组砂体的物源分布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杭州斜坡带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北段重要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基础地质特征尤其是沉积特征尚不明确。基于录井、测井、地震、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平湖组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沉积相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总结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和垂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平湖组总体属于半封闭海湾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障壁海岸沉积则广泛分布。平湖组经历了完整的海侵—海退过程,平湖组五段沉积时期三角洲连片展布;平湖组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继承性发育,潮坪规模最大,为海侵阶段;平湖组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向凹陷中央缓慢扩张;平湖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时期海平面下降,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继承性发育的三角洲不断推进,为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7.
“气洗”是油气藏后期改造的重要营力之一,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曾发生过大规模气洗作用,但现有研究仅限于描述阶段,并未对原油的“气洗”地球化学特征展开系统研究。通过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和天台反转带原油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的甾烷、萜烷指纹特征及碳同位素特征相似,显示出具有相同母源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但不同原油的物性特征、轻烃、正构烷烃及金刚烷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计算原油的石蜡度、芳香度和正构烷烃损失量及对金刚烷系列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气洗作用应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非生物降解或热裂解。为进一步厘清原油的气洗作用过程及成因,探讨了原油气洗作用的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平湖斜坡带北部原油主要为强烈蒸发分馏后的残余油,晚期可能被东部横向运移而来的高熟天然气混入,使原油中部分轻烃和金刚烷化合物含量升高;②平湖斜坡带南部主要受运移分馏作用影响,浅层聚集次生凝析油,分馏后的残余油在深层形成轻质油和蜡质油藏;③天台反转带原油主要为“气洗”晚期阶段形成的次生凝析油,其残余油目前尚未发现,暗指其深部储层或许具有一定规模的轻质、蜡质油藏。  相似文献   

8.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综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等多方面资料,利用Eaton法计算出平湖构造带已钻井的压力曲线,揭示了平湖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并利用加载和卸载曲线判别了欠压实和生烃对地层高压形成的贡献。这些研究结果对油气成藏研究和钻井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成鑫 《海洋石油》2010,30(2):9-13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陆架盆地投入开发最早的油气田,平湖组是其主要的产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平湖组沉积相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影响了对其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综合古生物、地化、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平湖组的沉积相为受潮汐作用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包括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这为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油气运移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运移为主,断裂隔挡和岩性封隔成藏,重点地区是平湖地区.中央背斜带以垂向运移为主,局部背斜构造成藏,成藏圈闭与断坳叠加关系密切.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烃源岩纵、横向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非均质性强,具有斜坡带和西次凹多源供烃特征.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了原油类型划分与油-源精细对比,梳理了原油分布与生烃次洼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原油以凝析油为主,含少量轻质油和正常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14.
���������㶫���뱳б��������ϵ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优化勘探目标选择,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量模拟技术,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有机质丰度与生、排烃强度;浙新统花洪组砂质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花港组上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的配置关系良好,是烃类聚集的理想场所;该区存在4个含油气系统,多属天然气系统,其中中平湖组一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其油气生成聚集效率高,是本区目前主要的油气勘探对象,整体上,浙东中央背斜带具良好的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地质要素和较为复杂的成藏作用过程,具有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宋春刚  曹强  叶加仁  雷闯  单超 《石油学报》2016,37(8):962-974
基于近年大量勘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分析确定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主要发育平湖组和花港组2套源岩,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煤,平湖组煤系源岩为该区主力供烃层系,最大厚度分布于保俶斜坡带中部及三潭深凹-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并沿凹陷两侧逐渐减薄。源岩评价表明平湖组以中-好烃源岩为主,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煤以Ⅲ型为主;三潭深凹与中央背斜带内平湖组现今多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源岩成熟早且生气强度明显高于生油强度。有机质生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偏氧化的沉积环境。西湖凹陷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多属煤型气;西湖凹陷天然气成熟度(Ro值)多在0.58%~1.97%,为成熟-高熟源岩热演化产物。中央背斜带及三潭深凹花港组产出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下部平湖组成熟-高熟源岩,亦有该区花港组下段成熟源岩贡献;保俶斜坡带中部平湖构造带花港组产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花港组自生;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产出天然气多来源于平湖组,部分井产出的高熟气样可能来源于邻区三潭深凹高熟平湖组源岩贡献。系统分析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深化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高,是西湖凹陷最重要的生排烃层系,其于早中新世进入成熟,于中中新世达到生排烃高峰,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发生于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是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最重要的时期,是凹陷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存在着2期油气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于中中新世,主要以液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中段、上段和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末-现今,主要表现为气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煤层分布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凹陷为一大型坳陷盆地,其主要烃源岩为平湖组煤系地层。平湖组沉积环境为稳定、宽阔平坦的滨海低地湿地,浅湖水塘星罗棋布。平湖组煤层空间展布具有多、薄、散、广、均的特点。广泛分布的煤层揭示了西湖凹陷广阔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及包裹体测试等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和平湖组异常高压进行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压力主要起始于花港组下段,并且异常高压段具有"阶梯式"增大的特征,横向上从平湖构造带至西次凹向中央反转构造带及从凹陷的边缘向凹陷的中部,高压顶界面在地质层位上有变老的趋势。由高压流体注入引起的传导型超压在区内目的层发育,并对应着良好的油气储层,说明了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空间上的一致性。利用盆模软件模拟出剩余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认为中新世(15~7Ma)以及上新世至第四纪(3~0Ma)是剩余地层压力异常的2个关键时期。结合油气充注史研究认为,中-晚中新世和早上新世该区发生了2次油气充注,说明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证明了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高压与油气充注具有良好的时空耦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