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所至下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顺序饱和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及夹心酶免疫放射分析法对30例肺炎支牟体所至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进行了肺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所至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TNF-α和IL-8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TNF-α在肺炎支原体所至下呼吸道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细胞免疫和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理,特别是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0 例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其 X 线肺部受侵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并设立了对照组,分别检测了各组极期和恢复期的 T 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受体( S I L- 2 R) 及天然杀伤细胞( N K) 数。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极期和恢复期 C D4 均下降, C D8 极期和恢复期均上升(t = 2 .63 ,2 .66 和2 .77 ,3 .36 , P< 0 .05) 。全部病人,无论极期还是恢复期 S I L- 2 R 均显著高于正常,而在病的极期变化尤为明显(t= 5 .26 ,3 .19 , P< 0 .01) 。检测还显示: S I L- 2 R 与病情有关,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结论 患支原体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检测 S I L- 2 R 的水平可作为监测其严重程度的指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发病年龄以10 ~14 岁为多发。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6例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TNF-α、IFN-γ、IL-6和IL-8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临床型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P<0.05),除急性肝炎外,其它型肝炎血清IFN-γ、IL-8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升高更为明显,与急性肝炎组比较,TNF-α、IFN-γ、IL-6、IL-8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各型乙型肝炎患者TNF-α与IFN-γ、IL-6、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IFN=0.24,P<0.05,rIL-6=0.35、P<0.05,rIL-8=0.44、(P<0.05);TNF-α、IFN-γ、IL-6、IL-8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5);动态观察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病程中诸因子的变化,发现IFN-γ在病程初和肝昏迷开始时水平最高,而TNF-α、IL-6、IL-8随病情加重而逐渐上升,肝损伤最重时达高峰,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结果提示:细胞因子异常增高与肝脏炎症有关,可能是通过各种途径共同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张海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790-1791
目的 调查柳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 结果 在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 719例,阳性率31.86%,且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0.00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秋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01)。 结论 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生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肝外梗阻性黄疸术后应用脂肪乳剂对血清脂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梗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术后第1~7d行TPN支持。随机分为两组:I组(观察组)热量的35%~40%由长链脂肪乳剂提供,Ⅱ组(对照组)单纯由葡萄糖供热。两组其它条件相同,于术前及TPN后第1,5,7d分别检测血清8种游离脂肪酸(FFA),血脂(TG,Tch)脂蛋白(HDL,LDL,VLDL)结果:I组已升高的T-FFA和T-SFA明显下降,已低下的EFA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Ig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恢复期进行血清IgE水平测定,并对非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伴有喘息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50例检测血中IgE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和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IgE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恢复期其血清IgE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及非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血清IgE水平升高,且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咳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来自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住院期间的1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其病程分为感染组(176例)和治愈组(60例),同时选取7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愈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3和5.11,均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期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在1:320及以上者53例,滴度在1:160者65例,滴度1:80的58例)不同抗体水平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64、0.48和1.40,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水平在感染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1563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不仅引起肺部感染,还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我们对1997-1998年1563例呼吸道门诊和住院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7年8月-1998年8月本院呼吸道门诊和住院患儿共1563例,其中男性921例,女性642例。年龄3个月-13岁。 2.方法:MP ELISA-IgM试剂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用492nm波长、酶标仪、检测肺炎支原体IgM…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否参与促排卵过程中卵泡发育的调节,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促排卵前、后血清和卵泡液中TGF-α水平。结果:促排卵过程中,血清TGF-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但其在卵泡液内的水平明显低于同期血清值(p< 0.05)。而且卵泡发育数目多,则相应的卵泡液TGF-α浓度低。提示: TGF-α与促排卵周期卵泡发育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78-217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MP轻症感染患儿(P<0.01);观察组WBC及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参与了MP感染的发生发展,对炎症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慢性疾病性贫血(ACD)血清中IFN-γ和Epo变化,及其发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IFN-γ及RA伴ACD患者的Epo变化。并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模型,观察IFN-γ对钴盐(CoCL2)诱导的Epo产生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及伴ACD者血清中IFN-γ显著增高,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A伴ACD者的E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2.
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中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与胸腺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介导机制。方法复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动态检测感染24小时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及肺病理变化,同时采用碘化丙啶染色DNA含量分析法观察胸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小鼠吸入铜绿假单胞菌3小时后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证实肺部有炎症发生,血清和BALF中TNF开始升高,同时胸腺细胞出现凋亡。在炎症过程中,BALF及血清中TNF升高与胸腺细胞凋亡发生率在动力学基本平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菌血症可引起胸腺细胞发生凋亡,TNF在细菌感染引起胸腺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方法培养肺炎支原体,并分析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在150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5例,感染率26.3%;其中急性支气管肺炎234例,急性支气管炎161例。395例均有咳嗽,103例伴有发热,49例伴有喘息。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序贯治疗,可以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反复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福州市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进行调查研究。方法:ELISA方法测定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特异性IgM及IgG,各年龄组检出情况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单项阳性者30例(16.3%),IgM及IgG均阳性者41例(22.3%),共71例(38.6%)提示近期MP感染,IgG单项阳性者33例(17.9%),提示曾经有过MP感染。好发年龄为1岁以上小儿(P<0.05),夏秋季节多见。结论:MP是福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汕头市健康人群肺炎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黄光明,黄从明,黄宜柱,黄建云肺炎支原体是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了解汕头市正常人群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我们于1994年8~11月对汕头市区、潮阳市.澄海市等地的健康人群进行了肺炎支原体血清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汕头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黄光明,黄从明,黄宜柱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之一。为了解汕头市儿童(MP)的感染状况,现将204例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和43例健康儿童血清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梅州市卫生防疫站作者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IL-2R,AP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RRTI患儿SIL-2R、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而CD4/CD8比值及血清IgG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4细胞百分率,血清IgA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RRTI患儿存在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5、IL-18和TNF-α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8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急性期组)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儿(恢复期组)55例,急性期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CPIS评分>6分组14例与 CPIS评分≤6分组20例。同时收集同期50名健康儿童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5、IL-18和TNF-α水平。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中IL-5、IL-18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儿血清中IL-5、IL-18和TNF-α水平高于恢复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中 CPIS评分>6分组与 CPIS评分≤6分组比较,血清中IL-5、IL-18和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5、IL-18和TNF-α在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谱及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 49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病原体IgM,并对以上病原体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495份标本中共有1 132份检出病原体IgM,阳性检出率为45.4%,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及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7%、10.7%、6.5%,肺炎支原体占绝对优势;在IgM阳性病例中,35.8%的患儿发生≥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及副流感病毒Ⅰ型等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肺炎支原体及副流感病毒Ⅰ型感染以夏季为著,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感染以冬季与夏季为著,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则以冬季与春季为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季与夏季是儿童更容易发生感染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