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独特亚型,以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多、危及生命的出血和t(15;17)染色体易位为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砷酸(application of arsenite acid,ATO)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大量患者长期生存。本文综述相关研究发现:ATO在肝脏中由无机砷(iSA)转化为甲基化砷,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早幼粒细胞分化、凋亡。在任何年龄阶段,无论白细胞是否>10×109/L,ATO联合其他药物治疗APL,都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累积复发率(CIR),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单药ATO可高效安全治疗APL。对于复发APL,一部分相关研究支持继续ATO+维甲酸(ATO+retinoic acid,ATRA)或ATO+ATRA+化疗的治疗,一部分研究支持移植前给予ATO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和长期生存,观点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ATO常见的毒副作用主要为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心脏毒性及肝毒性,明显比化疗药物造成的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亚砷酸注射液10m lAs2O3(10mg)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持续2至4小时,连续4周~6周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4天左右,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10例初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例;3例复发患者中,2例达CR,1例未缓解。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好,毒性反应小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骨髓坏死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病理现象,现将我院1例BMN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亚砷酸注射液10ml As2O3(10mg)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持续2至4小时,连续4周~6周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4天左右,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10例初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例;3例复发患者中,2例达CR,1例未缓解.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好,毒性反应小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39例,ATRA 40mg/d分2次口服;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缓解后巩固治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交替治疗4-6个疗程,ATRA与As2O3交替治疗。结果:39例初治患者中,仅2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37例均达到CR,CR率94.87%(37/39),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无病生存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分析及FISH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标本经细胞培养后,采用染色体G带显带方法分析是否存在t(15;17),同时用FISH方法进行与t(15;17)相关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38例确诊APL的患者中,病理形态学检出率为92.1%(36/38),染色体分析36例发现克隆性t(15;17)存在,检出率为92.1%;FISH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00.0%。结论染色体分析及FISH检测t(15;17)相关的PML-RARα融合基因是诊断APL的可靠指标;其中FISH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对世界医学界的重大贡献之一。目前美中不足的是亚砷酸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常见的有分化综合征、肝功能改变、皮肤病变等,较少见的有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造血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毒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报道,全面综述了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常见和罕见的毒副反应,介绍其发生时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防治,为亚砷酸毒副反应的系统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出现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1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CR2后2个月再次出现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 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早期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持续4h,1次/d;ATRA40-60mg/d,分2次口服,观察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初发的AP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A酸和维A酸+亚砷酸,判别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治疗APL疗效较好,缩短住院时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结论 联 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诱导缓解APL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ATRA每天25 mg/m2联合As2O3 10 mg/d(联合组)治疗的35例APL患者达完全缓解(CR)时间、CR率、早期病死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用As2O3 10 mg/d(单药组)治疗的33例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CR率为94.3 %(33/35),与单药组[90.9 %(3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获得CR时间为26.1 d,短于单药组的3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APL分化综合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WBC组比中、低WBC组CR率低,死亡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WBC组与中W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联合ATRA较单用As2O3治疗初诊APL获得CR时间短,WBC>10×109/L为预后不良的因素,APL分化综合征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Zhang GC  Zheng D  Li QH  Luo SK  Li J  Peng AH  Tong XZ  Tan EX  Hong WD 《癌症》2004,23(4):430-434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nicacid,ATRA)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加速细胞的凋亡,后者是诱导细胞的分化。但两者均能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mRNA的转录,降低TF水平和促凝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出凝血异常。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药联合应用能否提高疗效及是否加重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历史对照分组。2000年1月~2001年10月的2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ATRA组,其中初治17例,复发5例;单用ATRA治疗,剂量为25mg/(m2·d),分两次口服,一个疗程最长不超过50天。2001年11月~2003年6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例为联合治疗组,其中初治15例,复发4例,采用As2O3与ATRA联合治疗。治疗剂量为0.1%As2O3溶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4~6h,28天为一疗程,ATRA的剂量用法同前组。结果:ATRA治疗组22例中19例(初治16例,复发3例)获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86.4%。联合治疗组19例中17例(初治15例,复发2例)获完全缓解,缓解率为89.5%。病死率ATRA组为18.6%,共3例(1例初治,2例复发);联合治疗组为10.5%,共2例(均为复发者)。完全缓解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AT  相似文献   

13.
郭明  薛华  化罗明  郝淑香  韩颖  王四宝 《肿瘤》2008,28(2):150-152
目的:探索更有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缓解后的治疗方案。方法:初治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50例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复方黄黛片和化疗交替组(A组,23例);ATRA和化疗交替组(B组,27例),比较2种缓解后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复发8例,A组1/23例(4.3%),B组7/27例(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9%,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和58%,P=0.023)。结论: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为一种理想的APL缓解后治疗方案,疗效优于ATRA与化疗交替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1988~2000年1月对388例复发的APL给予三氧化二砷治疗(10mg),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结果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388例复发APL中完全缓解(CR)率为74.13%,部分缓解(PR)率10.14%,CR PR为84.27%,预计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早期死亡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7%、10%.主要死亡原因是脑出血、DIC、脑梗死.本组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为15%.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6%,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肾功能损害6%,心电图改变16%,精神症状7%.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是治疗复发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可治愈APL.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2例初治患儿用ATRA诱导治疗;当患儿获完全缓解(CR)后,给予DA方案或IDA方案或HA方案或AA方案巩固治疗3个疗程;以后再用ATRA、化疗交替巩固治疗36个月。结果2例在诱导治疗前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22例获CR,CR率100%(20/20)。1、3、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100%(20/20)、93.3%(14/15)、84.7%(11/13)。ATRA常见毒副作用依次为皮肤和口唇干燥、头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及维甲酸综合征。结论ATRA联合化疗治疗小儿APLCR率高、远期疗效好;在诱导治疗前,DIC、颅内出血仍是APL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ATRA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期间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治AP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ATRA联合ATO双药诱导,42例经ATRA或ATO单药诱导,比较两组疗效及肝损害的差异。结果双药诱导组和单药诱导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36/38)比90.5%(38/42),P〉0.05];双药诱导组CR时间短于单药诱导组[27d(20~36d)比35d(25~49d),P〈0.05]。双药诱导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单药诱导组[68.4%(26/38)比42.9%(18/42),P〈0.05];中+重度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单药诱导组[39.5%(15/38)比9.5%(4/42),P〈0.05]。双药诱导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以及异常AIJT和AST检测峰值均高于单药诱导组(P〈0.05);两组开始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间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1.谷氨酰转肽酶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TO双药诱导缓解治疗APL加重了肝脏毒性,治疗的同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 )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O3)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TRA 联合As2O3治疗初发 APL患儿16例。治疗方案:ATRA 25 mg·m-2·d-1,分2~3次口服,As2O3 0.16 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或50 g/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持续 4~6 h,1次/d。结果 14 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87.5 %,CR时间短,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O3治疗儿童APL能获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联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凋亡诱导剂亚砷酸(ATO)对NB4细胞株的作用.方法 BOR单独及联合ATO作用于NB4细胞,应用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BOR对NB4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能增强ATO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凋亡峰及G2/M期细胞周期阻滞;RT-PCR检测发现两药单独应用均能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联合作用时具相加效应.结论 ATO与BOR联合作用较单独作用有更强的细胞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及survivin mRNA表达的下降是蛋白酶体抑制剂及亚砷酸对白血病细胞株联合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和M3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初治的9例AML-M3、12例AML-M3及10例未能确定M2或M3的AML患者,应用FISH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MLI/ETO和PML/RARα融合基因,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 9例AML-M2中AMLI/ETO融合基因阳性率44.4%(4/9);12例AML-M3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83.3%(10/12),其中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10例AML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30%(3/10),PML/RAR Ot融合基因阳性率50%(5/10),其余2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结论 FISH是一种敏感、简便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优点,对诊断AML的分型具有重要帮助,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