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变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和31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15项指标检测,对照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切、中切、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则性指数明显增高(P〈0.05,P〈0.01),其它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突发性耳聋患者作知液流变学检查对推测病因、指导治疗、选择药物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丁琪,袁爱洁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它是指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突然发作,在短时间内导致严重的感音性聋。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1]。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对此种病人...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突聋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特点,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本文对33例突聋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16项指标检测,对照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多数表现多项指标异常,提示突聋患者血液处于高血粘状态,是造成内耳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血液流变学检验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突聋的依据之一,在治疗上,应采取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且病例中听力改善组与听力未改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液粘滞度增高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和治疗转归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突发耳聋是耳科常见病,有渐增多的趋势,也是成年人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突发性开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由于茶色素可改善微循环,因此本研究对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血流变改变的动态观察及茶色素治疗的可行性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计14例均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6~42岁,平均36.5岁;全部患者均除外心、肺、肝、肾疾病,均为单耳病变,其中左耳8例,右耳6例;从发病到治疗时间为1~25d,平均13.5d,其中极度聋(>90dB)2例,重度聋(71~90dB)7例,中重度聋(56~70dB)4例,中度聋(41~5dB)1例。入院后均口服茶…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的血流变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 3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组及 4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 突发性耳聋组的全血粘度 (5 0s- 1 、10s- 1 、3s- 1 )、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性有异常变化 ,对此类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测定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等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液黏度增高,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4例突聋患者(其中病毒性14例,血管性34例,其他原因6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病毒性和其他原因突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参考值显著升高(P<0.05),血管性突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参考值比较升高更加显著(P<0.01),54例突聋患者在治疗后血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管性突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尤为显著,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以为判断突聋患者疗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微波联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献  李晓晖 《现代康复》2000,4(7):1018-1019
目的:为探讨治疗突发性耳聋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微波耳内照射联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78例,并与单纯用钟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进行对照。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81.9,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全血粘度(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P〈0.05)有显差异。结论:微波联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治疗突发性耳聋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微波耳内照射联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78例,并与单纯用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进行对照.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8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全血粘度(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微波联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无突发性耳聋症状的正常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突聋患者病因及发病机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35例突聋患者组同时与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突聋患者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性改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与突聋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突聋患者有必要全面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可为临床有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联合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予血栓通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7d后耳鸣程度、受损频率平均听阀以及血液流变学状态(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耳鸣程度与受损频率平均听阀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降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联合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听力与血液流变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突发性耳聋     
芳川洋 《疼痛》2000,8(4):186-187
  相似文献   

17.
贾晓玲 《中国康复》2013,28(2):136-13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聋患者8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采用常规血管扩张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20d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高压氧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压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与颅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与颅内肿瘤张学军(江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昌330006)SuddenDeafnesandIntracranialTumoursZhangXuejun(JiangxiPeoplesHospital,Nanchang330006)突发性...  相似文献   

19.
吴亮  王海林  蔡艳艳 《系统医学》2023,(4):132-134+142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 SD)患者经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其听力状况、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D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频率听力平均阈值、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高迁移率蛋白1、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两组患者各频率听力平均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sVCAM-1、HMGB1水平比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比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