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曲研究颅脑创伤(TBI)后Nav1.6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对成年SD大鼠实施脑液压伤,分别在伤后2、12、24和72h处死大鼠,取伤侧海马行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av1.6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脑液压伤后2h,Naf1.6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伤后12h达最高水平;Nav1.6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持续至伤后72h(P〈0.01)。结论TBI可导致Nav1.6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TBI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Nav1.2、Nav1.6在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实验组予以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假处理.根据时间点又分为3个亚组:24 h(n=15)组(n=15)、7d组(n=15)和60 d组(n=1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亚组再随机分为3个小组(n=5)分别进行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及RT-PCR方法检测Nav1.2、Nav1.6在大鼠海马CA3区的动态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检测示实验24 h组海马CA3区Nav1.2蛋白表达相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而实验组Nav1.6蛋白表达(0.398±0.019)较对照组(0.313 ±0.017)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4);实验7d组海马CA3区Nav1.2和Nav1.6蛋白相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109);实验60 d组Nav1.2蛋白表达(0.117±0.009)较对照组(0.155±0.01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而实验组Nav1.6蛋白表达(0.400±0.009)较对照组(0.318±0.010)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2) Western印迹检测示实验24 h组海马CA3区Nav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实验组Nav1.6蛋白表达(0.419±0.027)较对照组(0.290±0.007)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 d组Nav1.2和Nav1.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0.514);60 d组实验组Nav1.2蛋白表达(0.209 ±0.077)较对照组(0.339±0.08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实验组Nav1.6蛋白表达(0.772±0.029)较对照组(0.489±0.01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3)RT-PCR检测示实验24 h组海马CA3区Nav1.2 mRNA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3),实验组Nav1.6mRNA表达(2.250±0.117)较对照组(0.998±0.139)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d组Nav1.2和Nav1.6 mRNA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0.624);60 d组实验组Nav1.2 mRNA表达(0.718±0.056)较对照组(1.000±0.026)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Nav1.6 mRNA表达(2.445±0.167)较对照组(1.003±0.060)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Nav1.2和Nav1.6均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慢性自发性癫痫形成,且Nav1.6在大鼠急性期痫性发作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v1.6在其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n=15)大鼠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n=10)注射生理盐水,以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10)。于造模后第4、8、12、16、20日,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评估机械性痛觉过敏以及热痛觉过敏。造模后20 d,取接种侧胫骨做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大鼠L5~L6DRG中Nav1.6 mRNA的表达。结果癌痛组大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行为学改变,癌痛组大鼠DRG中Nav1.6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是骨转移瘤相关疼痛较可靠的模型。Nav1.6mRNA在骨癌痛模型大鼠DRG中的表达上调,提示该通道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阜康市医院急诊科1997年11月~2004年2月间,急诊就诊的外伤病人11.231例中,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86例,占外伤病人0.77%。  相似文献   

5.
美络宁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预后 ,做为神经营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其对创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于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 ,利用稍加改良的Marmarou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1]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脑创伤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为进一步探讨美洛宁治疗脑创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 取 2 8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 ) ,体重 30 0~ 35 0g,随机分成脑创伤组、假手术组及美络宁治疗组。每组又分别划…  相似文献   

6.
吴红光 《中外医疗》2009,28(21):163-163
颅脑创伤很容易引起脑内垂体受伤,进而影响到激素分泌,而这些激素对促进人的生长,代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文首先分析了生长激素存在的作用,进而阐明了颅脑创伤导致生长激素不足的原因,最后简要分析了生长激素的不足会对人的神经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型颅腩交通事故伤合并胸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3例重型颅脑交通事故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7例,伤残1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通常伤情复杂危重、死亡率高,应早诊早治,避免漏诊和误诊.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多科协作抢救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轻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51.72%,病死率17.24%。结论早期迅速准确的评估伤情,积极抗休克治疗,避免漏诊,多学科联合实施早期抢救及ICU综合监护治疗,是提高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各种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颅脑创伤后各种精神障碍388例,外伤后6个月~1年内,由3名精神科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格拉斯高昏迷评分(GCS)、脑损伤范围、昏迷时间与智力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及人格改变关系密切。结论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应结合颅脑创伤的性质,全面评估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军 《中外医疗》2011,30(22):56-57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后慢性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创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32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28例(87.5%);恢复良好20例(62.5%),中残8例(25%),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颅脑创伤后慢性脑积水是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依头颅CT确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Apaf-1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Apaf-1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海马CA2区未检测出Apaf-1蛋白的表达及凋亡阳性细胞.创伤组大鼠伤后6 h (A=0.047±0.008)海马CA2区出现Apaf-1蛋白表达,24 h(A=0.182±0.028)达高峰,48 h(A=0.121±0.016)即有所下降.结论: 脑创伤后Apaf-1表达增加可能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部位不同时相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伤后2 h、6 h、12 h、24 h、72 h、168 h取脑切片,行PARP、Hoechst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海马CA3区转角处锥体细胞层于伤后2 h即可观察到PARP阳性细胞;之后PARP阳性细胞出现部位逐渐向邻近海马CA2、CA3区迁移;至伤后72 h CA3区转角处锥体细胞层PARP阳性细胞渐减少至消失:伤后168 h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层未见明显PARP阳性细胞.伤后各时相点均可观察到部分PARP、Hoechst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其中部分双标阳性细胞Hoechst呈高亮.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各时程PARP阳性细胞数量在海马不同部位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靶向调控运输蛋白(Chromosome region maintenance1,CRM1)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检测脑损伤后CRM1在脑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假手术组皮质CRM1蛋白水平低,在损伤后12小时逐步增加,在损伤后3天达到高峰,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非手术对侧皮层中CRM1表达没有明显改变。(2)免疫组化荧光测定:损伤后CRM1表达水平不但上升,且有入核的亚定位变化,主要定位在神经元中。而假手术组和对侧则主要定位在胞浆中。结论:推测CRM1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钙离子结合相关蛋白1(CIB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4)、常温组(n=24)和假损伤组(n=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经液压侧方打击制作T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亚低温干预(32℃,4h).于TBI后4、6、12、24 h时(假损伤组为伤后24 h)分批(n=6)处死动物,取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TBI后各时点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中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损伤组(P<0.05),分别在伤后4h和6h上调达最高水平;亚低温组CI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程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 亚低温干预对TBI大鼠海马组织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Fas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病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划分成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 h等8个时相组,每时相组各12只,另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以及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创伤后海马区出现Fas蛋白表达增加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美洛宁治疗组伤后海马神经细胞Fas蛋白表达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凋亡阳性细胞密度亦较创伤组有所下调.结论脑创伤后Fas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造成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Fas蛋白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创伤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p53诱导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后的大鼠皮层组织中PIDD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1)在假手术脑组织中,PIDD表达很低,脑损伤后其表达逐渐增加,在3天左右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下降;(2)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实验表明,PIDD在损伤后的脑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升,并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脑挫裂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损伤后就诊时间将38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分为6组(0~6 h 7例,6~12 h 8例,12~24 h 9例,24~36 h 5例,36~72 h 6例,72 h以上3例),以4例良性脑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的部分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尼氏染色法观察重型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过程,RT-PCR检测iNOS mRNA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法染色发现损伤区神经细胞减少;RT-PCR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脑挫裂伤后0~6 h创伤区周围iNOS mRNA表达量开始上升,12~24 h达到高峰,随后渐下降,72 h以后仍有表达;免疫组化结果发现iNO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在伤后12~24 h达到高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NOS mRNA相对灰度值与iNOS阳性细胞数呈高度正相关(r=0.956,P=0.003).结论:重型脑挫裂伤损伤区及周边皮质iNOS的表达增加,iNOS mRNA的表达与iNO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p53蛋白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清军  崔建忠  高俊玲  宋朝彦  洪军 《医学争鸣》2003,24(18):1704-1706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 ,进一步深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的机制 ,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凋亡检测 ,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p5 3蛋白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海马CA2区未检测出 p5 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阳性细胞 .创伤组大鼠伤后 3h海马CA2区出现 p5 3蛋白表达 ,2 4h (A =0 .14 9± 0 .0 16 )达高峰 ,72h即有所下降 ;伤后 2 4h ,海马CA2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 ,于 16 8h (2 9.2± 4 .7/HP)达高峰 ,336h凋亡阳性细胞下降 .美洛宁组的 p5 3蛋白表达高峰 (A =0 .10 6±0 .0 17)及细胞凋亡的高峰 (2 1.0± 4 .6 /HP)较创伤组明显下调 .结论 :脑创伤后 p5 3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 p5 3蛋白表达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