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系统地计量城市不同地表垫面暴雨产流及有机毒性物负荷,连续3年在广州市帽峰山林区开展了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的暴雨径流及PAHs、TOC质量浓度和水文通量的定位对比观测研究。结果反映出:22次暴雨水泥地表的平均产流率达(90.0%±3.2%),分别是草被及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地表相应的13.9、24.5、27.2倍;年均90.8%的暴雨量在水泥地表形成为径流,草被、森林的年暴雨地表径流量则相对水泥地表相应平均减小分别为92.5%、95.8%。水泥地表应对暴雨的径流响应关系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8),而草被及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地表相应的均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R2=0.90、0.94、0.93);草被覆盖度增长与其地表暴雨产流率负相关性显著。暴雨及各地表垫面径流PAHs质量浓度20次检测结果对比统计,相对于沥青地表暴雨径流∑16PAHs总的质量浓度(154.4±52.2) ng·L~(-1),相应的草被、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的地表径流中净减少在42.0%—31.7%之间、地表径流6种PAHs(FLA、Bb F、Bk F、Ba P、Icd P、Bghi P)的每种质量浓度的减小率平均在55.9%—47.9%之间;相对暴雨中∑16PAHs及6组代表物的质量浓度,草被及2类森林的地表径流相应减小分别在12.1%—23.5%和17.6%—6.2%之间,且对暴雨中10种PAHs组分中依次有7、6、6种组分的质量浓度均产生更显著的去除效应。暴雨—地表径流中TOC的质量浓度17次检测结果的对比,草被、2类森林相对水泥地表径流中TOC质量浓度的增加范围在61.9%—75.7%间,而相对于暴雨中TOC质量浓度则增加在1.58—1.80倍间。依据2年暴雨径流统计,草被及森林地表垫面净储存年暴雨中∑16PAHs、TOC通量的平均范围分别在94.2%—97.0%和82.4%—90.2%间,而相对水泥地表则年径流中∑16PAHs通量净减少范围在92.3%—96.4%间、TOC通量净减少在87.9%—93.3%间;同时,其相对于年暴雨、水泥地表径流中PAHs各组分通量的储滤率均值分别大于93.0%、95.0%、96.0%。由此解析出,草被及森林地表垫面应对暴雨可显著减小地表产流及有机污染物流失,尤其是森林的冠层截留及土壤水持续下渗生态性能,更有效地消减暴雨径流量、储滤PAHs及TOC,而相比于地表硬质垫面则消减储滤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这对于城市区域的极端暴雨水患及水质毒性物危害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典型焦化污染场地不同粒径土壤中PAHs的累积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TOC)、比表面积(SA)等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对北京焦化厂长期受PAHs污染的土壤进行粒度分级[P1(0.5~1.0 mm)、P2(0.25~0.5 mm)、P3(0.15~0.25 mm)、P4(0.106~0.15 mm)、P5(0.075~0.106 mm)、P6(<0.075 mm)],测定了各粒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中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的浓度,探究PAHs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累积特征,并通过PAHs质量分数及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曲线拟合结果分析PAHs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各粒径土壤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其最高质量分数大多出现在P1粒径土样,最低质量分数出现在 P4、P5中。各粒径土壤中2~3(低)环 PAHs、ΣPAHs16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似,均为 P1>P2>P3、P4、P6>P5(P<0.05),4(中)、5~6(高)环PAHs趋势类似,均为P1、P2>P3>P6>P4、P5(P<0.05)。比表面积(SA)、总有机碳(TOC)、可溶解性有机碳(DOC)与各类PAHs的质量分数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各类PAHs质量分数随SA的增大呈先增大随后减小趋势,最大质量分数所对应的SA为38~41 m2·g-1,随TOC的增加呈先减小随后增大趋势,最小质量分数所对应的TOC为7.0~8.7 g·kg-1。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基于污染物毒性当量因子(TEF)的等效质量分数与污染物实际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并不相同,ΣPAHs16实际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为P1>P2、P3、P4、P6>P5(P<0.05),而其等效质量分数则为P1、P2、P3、P4、P6>P5(P<0.05)。  相似文献   

3.
不同溶剂对提取原煤中PAHs种类、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浩原  刘桂建  薛翦 《环境化学》2005,24(5):613-616
以淮北煤田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选取二硫化碳(CS2)、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C6H14)三种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原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液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原煤中多环芳烃种类、含量和分布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C6H14的提取能力显著低于CS2和CH2Cl2,CS2容易提取低环数的PAHs,CH2Cl2更容易提取高环数的PAHs.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遭遇暴雨易发内涝性灾害的影响,为了系统地揭示城市森林消减暴雨径流、储滤暴雨中PAHs、TOC的生态效益,采用了森林小集水区水文要素的定位观测与对比试验方法,连续4年(2018—2021年)开展了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暴雨水文循环及对PAHs、TOC的地球化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生态系统可分别储滤暴雨中∑16PAHs总的质量浓度25.6%—29.6%、TOC质量浓度的15.8%;林冠层淋溶平均增加其在林内雨质量浓度的8.1%、40.3%,两类森林土壤的0—30 cm层较其以下层对暴雨林内雨中∑16PAHs总质量浓度的储率分别小13.3%和15.3%、而TOC质量浓度的储率上则分别大7.6%和15.2%。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总径流中FLT、Bb F、Bk F、BaP、IcdP、BghiP质量浓度较暴雨相应减小分别在10.5%—38.7%和2.5%—51.4%间,其中Bb F、BaP质量浓度的减小率大于30%,而FLT、Bk F减小率大于20%;林冠层淋溶相对增加了林内雨6组分质量浓度在6.9%(BbF)—39.8%(BaP)间,两类森林土壤的0—30 cm层分别储滤暴雨林内雨中相应质量浓度的范围在15.5%(BbF)—36.7%(BghiP)和1.4%(IcdP)—38.8%(Bghi P)间、而土壤30 cm以下层则对BaP、Bk F的质量浓度储率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暴雨总径流与暴雨中10种PAHs的质量浓度对比,两类森林的系统储率(除DahA均9.5%)分别在16.2%—55.5%和17.6%—48.1%之间,其中CHR、ANY、ANT、FLU、ANA、NAP的储率均大于30%;林冠层对暴雨中NAP、ANA、ANT、ANY的质量浓度消减在25.0%—15.9%间;两类森林土壤深30 cm的渗透水中NAP、ANA、ANT、ANY、FLU及CHR(阔叶林)、PHE(针阔林)的质量浓度相对林内雨呈增加,但这些组分在土壤30 cm以下层渗漏至总径流中被显著储存(相对储存率在73.7%—34.6%间)。依据林区多暴雨、少暴雨年的森林水文循环通量计,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分别年均暂储暴雨量的81.8%和77.2%、贮存年暴雨∑16PAHs通量的85.4%和82.5%、年暴雨TOC通量的73.0%和81.7%;而两类森林的土壤至不透水岩层在年暴雨及∑16PAHs、TOC通量的贮存率中分别占80.8%及68.5%、79.8%。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暴雨中PAHs各组分通量的地球化学平衡显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年储滤暴雨2—3环∑PAHs、4环∑PAHs及6组PAHs代表物通量的平均值分别是86.4%、83.4%及79.6%—87.9%,而相应的土壤至不透水岩层储滤占比分别为68.9%、90.7%(冠淋溶增)及59.4%—80.1%。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至不透水岩层在消减暴雨径流、贮存暴雨PAHs、TOC的质量浓度及通量上发挥极其显著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计量揭示城郊尺度上暴雨与硬质地表径流PAHs负荷差异,连续3年开展了广州市内与市郊帽峰山林区暴雨、硬质地表径流PAHs质量浓度的对比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广州市59年暴雨日数的周期性波动参数对于预判暴雨的丰缺年是极其有益的;城郊帽峰山林区的地形显著地影响了暴雨的降雨强度。市内实验测区暴雨中∑16PAHs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34.4±48.7) ng·L-1、较市郊实验林区高出6.9 ng·L-1;其中,暴雨中2—3环PAHs组分及FLA、Bb F的平均质量浓度均大于市郊实验林区相应浓度,而暴雨中高环的IcdP、BghiP、Bk F及4环BaA、CHR的平均质量浓度则小于相应市郊实验林区,表明其在暴雨中来源表现在质量浓度上的影响差异。市内实验区沥青交通路面暴雨径流∑16PAHs总质量浓度的平均达(317.4±34.4) ng·L-1、是市郊实验林区相应的2.1倍;其中,相对市郊实验林区净增成倍的组分有:CHR(3.41倍)、PYR(2.67倍)、ANT(1.52倍)和BaP(1.29倍)、BghiP(1.19倍)、FLA(1.11倍),而相对净增大于80%的组分还有PHE(93%)、BaA(95%)、ACE(84%);说明城市沥青交通路面暴雨径流中PAHs质量容量受高密度交通尾气排放、尘埃等影响极显著地大于相应的市郊实验林区。依据径流与暴雨中PAHs组分的浓度差占暴雨中相应浓度的比计量,两实验区的沥青路面暴雨径流中相对高倍净增的组分有全部4环PAHs和3种高环PAHs组分,而相对净减的组分则有4—5种2—3环PAHs组分;如屈(CHR)等7种PAHs组分质量浓度的相对净增11.02倍至1.12倍,分别是市郊实验林区相应的2.1—24.4倍。这说明交通尾气排放、煤制品及木料燃烧物是沥青交通路面暴雨径流中PAHs浓度增加的主要贡献源,而沥青路面则能够减小暴雨径流中源于石油挥发物的低环PAHs的浓度。两实验区暴雨水泥地表径流中∑16PAHs总的浓度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市内是市郊的1.14倍;而且,两实验测区水泥地表均能够小量吸储暴雨PAHs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8 a对红壤丘陵坡地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保护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农作区>甜柿区>茶园区>湿地松区>干扰恢复区>恢复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产流主要发生于4-8月,降雨量和2.5~8.0 mm·h-1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恢复区和干扰恢复区呈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累积径流量增长缓慢;纯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与林木种类密切相关;农耕地由于土壤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累积径流量增长迅速.必须通过构建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防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以洛阳市为例,分析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城乡结合处、城市绿地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颗粒组成及重金属(Cu、Zn、Pb、Cd)粒级效应。结果表明:洛阳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粒径分布具多峰性,分别在850~250、150~96及〈75μm出现分布峰值。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粒径差异显著,居民区和城市绿地细颗粒比重较大,工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粗颗粒相对较多。各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粒级效应不一,Pb在工业区各粒级中质量分数最高,具粒级效应,其它功能区粒级效应不明显,Cd、Cu粒级效应明显,Cd富集更趋向于细粒(96~75和〈75μm),Cu在180~150μm粒径质量分数迅速升高,并随着粒径减小,基本呈上升趋势,除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外,其它功能区均在〈75μm粒径达到峰值。除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各粒径Zn分布较平均外,Zn主要富集于180~150μm粒径颗粒,且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它各粒级,粒级效应基本呈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下垫面对径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的影响,对4次降雨事件中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中的PAHs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屋面(A点)与交通路面(C点)的PAHs污染负荷远远大于另两种下垫面,降雨事件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66μg·L-1和27.87μg·L-1.各场降雨事件都存在随着降雨历时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其中交通路面变化最为剧烈,PAHs浓度由初始的33.50μg·L-1经90 min后下降至16.36μg·L-1,而屋面则在径流结束前伴有浓度回升的现象.径流中溶解态PAHs含量远低于颗粒态含量,以2—3环略占优势,达31%—42%;而在颗粒态PAHs中5—6环则相对更多.广场路面(B点)和交通路面(C点)由于汇流面积较大,具有较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屋面(A点)的冲刷效应相对较弱;草地(D点)则未表现出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对径流中PAHs的含量和消除均有一定影响,但与PAHs组分的相对比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透光率对三七生长特征及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光照强度对药用作物一年生和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以及皂苷积累的影响,为三七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搭建不同透光率遮荫棚的方法对三七进行人工遮荫,荫棚透光率分别为22.3%、11.8%、8.4%、2.9%和1.1%,在三七收获期分别测定植株的形态指标、生物量以及皂苷含量.结果显示:当透光率在22.3%-2.9%之间时,透光率降低对一年生三七各器官生物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当透光率降低到1.1%时,各器官生物量显著降低;在透光率为1.1%的条件下,一年生三七根冠比和根质比显著减小,茎质比和叶质比显著增大.二年生三七根生物量在透光率为22.3%、11.8%、8.4%和2.9%的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透光率为1.1%的条件下显著降低.透光率为11.8%的条件最有利于一年生和二年生三七根系的健康生长;但一年生三七根总皂苷含量在透光率为22.3%的条件下最高(质量分数w=0.862%),二年生三七总皂苷含量在透光率为8.4%的条件下最高(质量分数w=5.642%).总的来看,三七是一种典型的喜阴根茎类药用植物,适当遮荫有利于其生长及皂苷的积累;10%左右的透光率应是三七生产中首选的生长环境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各填埋时期污泥中PAHs、PCBs的含量变化情况,探索影响PAHs、PCBs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矿化污泥的农用资源化提供科学依据,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填埋400d污泥中PAHs、PCBs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各填埋时期PAHs的浓度范围为6.645~10.008:mg·kg1-,且随填埋时间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PAHs化合物主要以4个苯环以上的化合物为主,而小于3个苯环的:PAHs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各填埋时期污泥中的PCBs含量随填埋时间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浓度范围为15.655~2 5.569 μg·kg1-,远低于国家规定的0.2 mg·kg-1的污泥农用标准.填埋初期污泥中PCBs主要以3-Cl和5-Cl化合物为主,填埋后期,2-Cl化合物大大增加,占总的PCBs含量的大部分.影响PAHs、PCBs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对PAHs的降解转化.根据污泥中各污染物的含量对污染物进行源解析表明,污泥中PAHs主要来源于炼油厂、炼焦厂、煤气厂、冶炼厂和沥青厂等排放的废水.化工、木材加工、电器等工业污水是污泥中PCBs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经济和生态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PAHs的含量、分布及风险状况,更好地保护和治理环境,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设置71个点位,采集0—10 cm土壤测定16种优控PAHs的含量并结合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和各PAHs单体致癌斜率因子参数评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探究土壤PAHs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PAHs污染水平相对较低,16种优控PAHs的检出率为100%,其含量介于10.92—125.98ng·g-1,远低于效应区间低值,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极低。利用各PAHs单体致癌斜率因子参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值为1.14×10-6—1.23×10-6,略大于健康管控值(1.0×10-6),表明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利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空间格局,PAHs的块基比为0.59,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而健康风险值的块基比为0.88>0.75,空间相关性弱,其中南部地区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冬季大气气溶胶中PAHs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2005-2006年冬季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PAHs总量分别为520.5±476.9ng·m-3和326.8±294.3ng·m-3,且大部分存在于细粒子中,4环以上的稠环芳烃占总浓度的87%.根据荧蒽/芘等比值指标判别,北京市冬季PAHs主要以燃煤排放为主,其次是石油燃烧交通排放.风速增大和太阳辐射曝辐量增强,都会降低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被下红壤坡地地表径流及其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南方红壤坡地农作区、茶园、柑橘园、退化区和恢复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的全年连续观测及其径流水中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单一化和农事耕作都能增加地表径流量、次数和增加养分流失,5种类型地表径流量不论是月平均径流量还是年总径流量,其大小关系为农作区*>茶园*>柑橘园>退化区>恢复区*,产流次数也是恢复区最少,其余4种类型基本一致;径流水中总P、K 、Ca2 、Mg2和SO42-流失量以农作区达到最大,茶园和柑橘园次之,然后是退化区和,恢复区的径流各养分流失量量少,耕作区的总P、K 、Ca2 、Mg2 和SO42-流失量大于非耕作区,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少的总P、K 、Ca2 、Mg2 和SO42-流失量大于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复杂.综合考虑,红壤坡地用来耕作可以加剧水土和土壤养分流失,自然植被对红壤坡地保持水土和养分效果最佳,如果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林和药、茶、草等需采用复种方式,避免单一种植和减少人工扰动,以便维持坡地土壤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表汞含量及释放通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长春市不同类型地表汞含量及其释放通量,分析了地表汞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表土样的汞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煤炭堆放地和沥青地地表汞含量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地表汞释放通量受地表汞含量、地表类型、降水、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降水期间或降水后期地表汞释放通量明显增加。可见,地表汞释放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珠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与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娟  吴宏海  袁敏  管玉峰 《生态环境》2010,19(4):766-770
沿珠江白鹅潭水域及大学城官州河流域设立6个采样点,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分析,以阐明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结合特征化合物指数对其来源作初步探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介于4 787.5~8 665 ng·g^-1,平均值为7 078 ng·g^-1,黄沙码头河涌出口沉积物中总量为最高(8 665 ng·g^-1),芳村码头为最低(4 787.5 ng·g^-1)。16种多环芳烃中菲、荧蒽、芘含量较高,分别占PAHs总量的16.11%、14.47%和17.77%。特征化合物荧蒽/202比值均小于0.5,茚并[1,2,3-cd]芘/276比值均大于0.2,表明珠江广州段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7.
于2009年2月-8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徐州市区冬、春、夏3个季节大气TSP和PM10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TSP和PM10中∑PAHs不同季节分布规律均为:冬季〉春季〉夏季;冬季,荧蒽污染浓度最高;春季和夏季苯并(g,h,i)芘浓度最高;不同环数PAHs春季和年均值呈规律均为:6环〉4环〉5环〉3环〉2环;夏季为:6环〉5环〉4环〉3环〉2环;冬季为:4环〉5环〉6环〉3环〉2环;大气TSP中整体苯并(a)芘等效致癌毒性(BEQ)不同季节分布规律为:冬季(4.517ng/m3)〉夏季(1.602ng/m3)〉春季(1.413ng/m3);PM10中整体BEQ不同季节分布规律为:冬季(3.706ng/m3)〉春季(1.504ng/m3)〉夏季(1.331ng/m3);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PAHs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李海燕  石安邦 《生态环境》2014,(11):1852-1860
城市地表颗粒物作为重金属的重要载体,严重危害城市人群和水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对地表颗粒物重金属的空间、粒径、赋存形态等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意义。通过对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功能区的重金属(主要为:Zn、Cu、Cd、Pb)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各功能区重金属污染情况为:Cu、Pb: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休闲区;Zn: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Cd: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同时各功能区中Zn、Pb含量波动性较大。整体上国内工业区、交通区和商业区地表颗粒物重金属污染严重。与我国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4种金属中Cd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探讨了与国外部分城市地表颗粒重金属污染特征之间的差异,指出国内城市重金属含量均值整体上低于欧美发达城市,而国内一线城市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系统分析了颗粒物重金属的粒级效应,赋存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综述了城市交通活动(主要为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变速频率、车辆类型、道路特征等)、降雨冲刷事件、雨前干燥期、大气风力作用、和其他因素对地表颗粒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道路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变速对颗粒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作用大于交通流量。不同降雨事件和雨前干燥期对重金属分布特征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但地表颗粒对大气PM2.5重金属贡献较大。今后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地表颗粒物重金属的研究:建立颗粒物粒径划分标准;加强重金属在降雨冲刷过程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地表颗粒物与大气颗粒物重金属转换关系;还应开展中小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地表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热带砖红壤生长的小白菜吸收和累积PAHs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热带土壤栽培的小白菜(Brassica rapa L. Chinensis Group.)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吸收和累积规律,为热带土壤的安全利用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 年5-9 月在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口试验站网室内进行了小白菜盆栽试验.各处理土壤分别施加3 种单体 PAHs 的质量分数梯度为0、0.4、0.8、1.6、3.2 mg·kg^-1,撒播小白菜种子出苗后,每盆留苗6 株,自然条件,常规管理,各处理小白菜培养30 d 后收获.小白菜和土壤样品,用超声水浴萃取,层析小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3 种PAHs.结果表明,小白菜根和叶中3 种PAHs 累积量随土壤施加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根部和叶对Phe 最大累积量分别为86.25 ng·g^-1 和37.18 ng·g^-1,而对 BaP 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0.78 ng·g^-1 和3.56 ng·g^-1;小白菜根对Phe 与Fla 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大,且二者无明显差异,但对 BaP 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小,且差异显著(P=0.006);3 种PAHs 单体在各种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在 84.49%-94.03%之间,各单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处理之间也无明显差异.说明热带土壤生长的小白菜根和叶中3 种单体 PAHs 浓度显著低于其土壤中的浓度,且根部积累3 种单体PAHs 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叶中的浓度;小白菜叶对BaP 的吸收和累积量极少;小白菜根更易吸收和累积Phe 和Fla;小白菜生长30 d 后,绝大部分PAHs 仍残留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20.
通勤行为作为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勤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成为低碳交通发展的重点。以广州4个典型社区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居民日常通勤行为的微观角度测算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深入分析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小汽车通勤成为居民高碳通勤的最主要因素;通勤距离和方式是决定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的两个直接影响因素;相对于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和居民态度偏好来说,居住空间环境变量对于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居民态度偏好对于居民未来的通勤方式将起一定的作用,在公共交通通勤群体对小汽车通勤的强烈欲望以及小汽车通勤群体对小汽车通勤的行为依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若技术、政策和空间环境保持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通勤高碳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