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基岩顺向滑坡进行详细工程勘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表GPS位移监测技术,分析监测数据蕴含的坡体稳定性信息,研究坡体的变形趋势,监测数据显示:强变形区Ⅰ内,滑坡处于持续变形状态,不同部位变形速率存在差异,局部区域位移速率呈上升趋势;暴雨和极端降雨等不利工况下,滑坡变形加剧,位移普遍呈现指数型增长。对处于持续变形的坡体,运用Geo-studio软件进行稳定性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实测水位下,三个计算剖面坡体安全系数满足要求,坡体处于较稳定状态;降雨条件下,存在不稳定滑动面,部分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通过变形监测和稳定性分析,为坡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及采取相应的坡体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忠武管道沿线中的水洞坪边坡工程为背景,为了确保施工期的安全和获得全面的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数据,采用GPS三维监测技术对边坡地表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基于此,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掌握边坡体的变形发展动态,从而对该滑坡工程的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地表GPS位移监测成果分析表明,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抑制了滑坡的进一步变形,滑坡经治理后,目前坡体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局部土体浅层仍欠稳定,还需密切加强监测,留意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滑坡灾害不断发生,水库型滑坡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水库型滑坡的稳定性预测方法很重要。本文以八字门滑坡为例,结合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确定出水库水位变化为该类滑坡的致灾因素,建立以水库水位作为加卸载参数、坡体位移量为响应参数的加卸载响应比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Geostudio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坡体实际监测点(ZG110、ZG111)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库型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与稳定性系数呈现为负相关关系,以期可为今后的相似边坡工程稳定性预测方法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研究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二级电站右坝肩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考虑到滑坡实际工况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开然及地震作用情况下,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工程开挖情况下滑坡处于临界平衡及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研究,提出坡脚支挡、坡体锚固、坡面喷射混凝土防护、坡外截水、坡面排水、坡内泄水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分析边坡稳定性并对失稳边坡进行有效治理,以红沙泉露天煤矿老外排土场为工程背景,结合边坡地质条件和岩石力学参数,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运用Geo-studio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边坡的滑坡模式、应力状态和位移情况,并对研究边坡进行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滑坡模式为圆弧形滑动,剖面安全系数为0.865,最大位移为3.94 m,2种分析结果表明边坡是极不稳定的;对于边坡采用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的方式进行支护,经验算治理后的边坡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了解内排土场的潜在滑坡机理,有的放矢采取有效工程措施是防止该类边坡的主要途径。通过孝义铝矿内排土场坡体自然滑坡、基底前缘失稳滑坡、基底前缘失稳滑坡+后缘张拉破坏、沿散体和基底接触面的滑动破坏4种潜在滑坡力学模型数值分析得出:水平位移最大变形排序为模型1>模型3>模型2>模型4,抗剪切应力强度极值排序为模型1>模型2>模型4>模型3。在工程上采取:增加散体与地基的内摩擦角;增设挡土墙,增加边坡体的容积;压实散体、降低边坡体的高度,减少边坡体的侧向挤推应力等技术措施,可以防止内排土场发生滑坡。同时,对坡脚、高应力集中区进行位移和应力监测也是一种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铜黄公路某滑坡的变形破坏特点,建立了地表及坡体变形的监测体系.根据监测数据,对该滑坡进行安全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治理后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巷上方大型老滑坡复活机理与致灾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少矿井直接坐落在高陡斜坡或老滑坡的坡脚,工程活动使边坡失稳或使老滑坡复活诱发地质灾害现象时有发生。对大型老滑坡而言,其复活变形持续时间长、滑移方向因应力场条件变化而改变、且具有多级非连续破坏等特征,给滑坡的稳定评价与科学防治带来难题。本文以朱家店煤矿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勘查和监测研究,详细查明了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复活的各种诱发因素、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工程活动与滑坡复活的时空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对滑坡在井洞修筑、坡体堆载前后及坡脚开挖不同应力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进行了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再现了滑坡质点位移、塑性状态和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滑坡下部采煤巷道的受力和位移的变化特征,所得结论与现场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露天采矿技术》2017,(1):19-22
针对高村采场边坡出现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建立边坡多元信息监测网,对采场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坡体应力和位移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此对采场的边坡岩体变形机制与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采场边坡的滑坡类型,并对采场深部开采中的边坡稳定性作出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王嘉  王敬翔  张慧  卜庆涛  董强  陶志刚 《金属矿山》2022,51(12):226-232
为了研究南芬露天铁矿2号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深入分析了2号排土场工程地质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建立了典型剖面的数值计算模型,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再现了边坡破坏演化过程。通过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可以得到:(1)排土场边坡应力分布状态与层状堆积状态基本一致,边坡首先沿潜在滑裂面下部产生剪切破坏,而后在潜在滑裂面上部表现出张拉破坏,最后形成贯通滑裂面;(2)排土场边坡首先发生变形的区域位于坡体中下部,最大位移量约为265 mm,该区域为边坡变形的主控部位,其次坡顶也发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量约为200 mm,据此得出边坡变形敏感区域位于坡顶和坡体中下部,应对这些区域加强监测。根据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南芬露天铁矿“298~370滑坡”为例,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地质力学模型实验和FLAC3D数值模拟, 研究不同开挖阶段边坡滑体和锚索的变化特征, 对比分析不同开挖方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开挖过程中锚索发生变形弯曲, 滑体破坏前与水平岩体有明显位移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露天矿开采后, X方向产生最大位移17.06 cm, Y方向产生最大沉降10.31 cm, 锚索明显约束滑体竖向位移; 锚索处发生应力集中和位移突变, 与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一致。在实际工程中, 位移突变可作为边坡失稳的监测依据; 分台阶开挖时, 位移和应力变化均小于无台阶开挖, 边坡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雅砻江流域某水电站典型巨型滑坡体H3的相关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H3滑坡体的成因机制,对滑坡体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对H3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最大不平衡力曲线、应力位移等值线及塑性区变化图的分析,得出H3滑坡体整体稳定性较好的结论,对后续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冲  胡斌  詹红兵  蒋海飞 《金属矿山》2014,32(11):50-53
基于传统强度折减法,提出了考虑岩土体蠕变时效特性的蠕变强度折减法。以重庆某滑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主滑线剖面建立FLAC二维地质模型,采用蠕变强度折减法进行了滑坡的蠕变时效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相同蠕变时间,滑坡前缘监测点位移量最大,其次为滑体底部监测点,说明滑坡发生变形破坏首先从前缘开始并沿滑动面逐渐向后缘发展;2考虑岩土蠕变特性的滑坡长期稳定性系数为1.18,较未考虑蠕变的滑坡稳定性系数1.26降低了6.3%,说明蠕变不利于滑坡稳定,建议采用稳定性系数1.18作为滑坡治理和地灾危险性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黑山露天煤矿不同煤柱留设方案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借助FLAC3D软件建立典型数值计算模型,并在坡面处布设(x方向)水平位移监测点,研究了不同煤柱留设方案下边坡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揭示其破坏机制与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弱层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边坡的失稳模式是以圆弧为侧界面、以弱层为底界面的组合式滑动;不留煤...  相似文献   

15.
深凹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危岩垮落等地质灾害,为保证露天采场人员及设备安全,需开展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利用3DMine构建深凹露天矿三维模型,而后导入FLAC3D进行8个分区的露天矿边坡应力应变数值。从竖直方向位移、最大(小)主应力分布状态、剪切应变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竖直方向几乎无位移,露天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强;局部台阶坡面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加强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矿山引入边坡智能监测系统,利用雷达扫描及GNSS在线数据集成技术形成三维可视化边坡模型,实时监测边坡空间位移变化数据,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开采后边坡薄弱面发生位移,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文章创新点在于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与实际工程中的三维智能监测系统相结合,可有效防治露天开采时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同类高大边坡安全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边坡工程监测技术和方法,并以大孤山铁矿废弃排土场边坡监测项目为例,运用GNSS在线监测技术,综合分析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对大孤山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状态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大孤山铁矿废弃排土场边坡各监测区域内沉降位移普遍要大于水平位移,且沉降位移的波动趋势显著高于水平位移,可知大孤山排土场边坡变形主要由沉降导致;②各监测区域的沉降位移曲线在2017年7~9月及2017年12月~2018年2月波动显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监测区域受夏季降雨影响处于活跃期以及冬季冰雪冻胀影响的情况相符,其中,降雨对监测区域变形的影响大于冰雪冻胀的影响;③球团厂、黄岭子村以及滑坡区监测区域的下部变形普遍大于上部变形,邻近滑坡区的尾矿库监测点水平位移及沉降位移要略高于尾矿库其他监测点,由于边坡底部紧邻厂区或居民生活区,应重点关注边坡底部变形,加强监测力度,确保该区域边坡稳定及安全;④综合分析可知,大孤山铁矿废弃排土场边坡划分的四个监测区域中,球团厂变形最大,黄岭子村及滑坡区次之,尾矿库稳定性良好。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山边坡工程的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采动对不同倾角的坡体稳定性影响,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倾角的采动坡体位移变形情况。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煤层开挖前后不同倾角的坡体安全系数,并对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坡体倾角越大,受采动影响及位移越大,不同倾角下最大垂直位移均集中在坡脚处,最大水平位移随坡体倾角增大向坡顶转移;坡体倾角越大,安全系数越低。煤层开采后,最大安全系数为30°坡体时的1.22,最小安全系数为75°坡体时的0.73。;坡体倾角大于60°时,采动坡体处于易失稳状态,应采取必要的边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十堰市某滑坡及其影响范围进行调查,查清滑坡变形特征和危害情况,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稳定性、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滑坡风险分析评价,计算得到该滑坡最大财产损失为61.292万元/年,最大人口风险为1.599人/年,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建议采取加强监测、搬迁避让或适当工程治理等方法进行风险管控,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今后开展单体滑坡风险分析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家岭矿高陡边坡滑动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家岭露天矿北端帮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工程需要对其典型边坡进行滑坡破坏的稳定性分析和破坏演化机理研究.根据边坡滑动破坏前和破坏后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和仿真模拟的破坏规律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治理后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由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按此方案治理后的边坡,稳定性安伞储备达到要求,边坡的破坏场得到控制,位移基本稳定,边坡整体稳定能够满足生活、生产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京市幕府山某山体滑坡问题,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对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天然工况下边坡水平最大位移约9.57 cm,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边坡水平最大位移明显增大,稳定性系数降低,且受暴雨影响更为明显,在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削坡减载、锚杆加固以及布设截排水沟等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