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气口的比时面值为中心,系统地介绍了化油器式曲轴箱回流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对称配气正时气口各个主要参数的计算和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的曲轴箱扫气二冲程发动机,与四冲程发动机相比较,在气口配气正时、进气扫气和排气的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正因为这样,二冲程发动机有它很大的特点。本文就设计上应该注意之点等作有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于avl_boost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一维仿真模型,应用简化增压器模型分析了目标发动机性能的增压,得到不同转速下的进排气压力边界。在一维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avl_fire三维模型,在不同转速下进行扫气过程仿真,对比进排气压差对该柴油机扫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时,进排气压差对扫气过程的影响较大,而低速时,压力差对扫气的影响较小,压力差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扫气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中,扫气过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各项特性,在前期研究中主要以扫气口结构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发动机循环是一个瞬变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针对扫气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环境因素开展性能分析,以便在扫气全过程内改善扫气性能.本研究基于扫气流动试验台,通过三维激光粒子测速系统,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态扫气过程进行了光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扫气压差、扫气口开度以及排气门升程均会对流通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涡流的影响不大;扫气口开度降低及排气门升程较低均会改善扫气均匀性,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扫气效率,但根本上改善扫气均匀性的因素仍然是扫气口结构.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换气系统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K10 0二冲程汽油机倒拖工况下扫排气道 -缸内系统流场的三维瞬态数值模拟 ,发现整个扫气阶段的缸内流场是由三维回流组成的。主扫气口径向平面的切向倾斜角偏小 ,径向汇聚角偏大 ,产生了明显的短路损失 ,并在缸盖顶局部产生了反向流动形成的“死角”。为此 ,调整了主扫气口的扫气角 ,其它参数均不改变。计算结果表明 :缸内分层扫气十分清晰 ,短路损失及死角明显减少 ,反向流动被消除。但缸内回流 -环涡的流动结构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气口径向倾角等参数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建立基于AVL-FIRE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CFD仿真模型,研究了气口径向倾角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扫气过程中,扫气流量主要受扫气口开启面积大小的影响,并随着扫气口开启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适当的扫气口倾角能促进扫气过程中的新鲜充量和废气的分层,但是扫气倾角太大容易导致气缸中心空气密度低,残余废气易聚集难以排出气缸;当扫气倾角为20°时扫气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了以扫气效率为优化目标和以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优化目标的优化函数。结合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函数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IMEP可有效地兼顾扫气系统参数对扫气效率与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的影响,更适合作为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优化目标。优化结果显示:扫气口宽度比为0.85,排气口宽度比为0.6,扫气口高度为22mm,排气口高度为29mm,扫气口倾角为10°时发动机IMEP达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气口的比时面值为中心 ,系统地介绍了化油器式曲轴箱回流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对称配气正时气口各个主要参数的计算和确定问题。首先介绍了所需要的气口比时面值的计算和确定方法 ,其中对最早由A·C·奥尔林提出 ,现被我国内燃机教科书和设计手册采用 ,由气体流量方程式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使其计算结果与现有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现实数据相一致。随后介绍了一种已知结构和运转参数 ,计算比时面值的新方法———系数计算法。最后介绍了由给定比时面值计算其所需气口配气相位角和气口高度的方法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1.前言为了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增加空气充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曲轴箱扫气二冲程发动机中,扫气是靠小的压差进行的,另外,在结构上给气量受到限制,所以空气充量特别易受进排气系统的压力振动的影响。关于压力振动已有许多研究论文发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面,对进排气系统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进行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直流扫气系统扫气过程的分析,提取了影响扫气过程的关键参数,包括进排气口高度、进排气口圆周率及进气口径向倾角。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进排气口高度和圆周率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模拟,优化进排气口流通面积。同时,采用AVL-FIRE软件建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模型,对进气口径向倾角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进排气口高度和圆周率的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其对扫气效率和给气比的影响大小和相关系数。研究表明:适当的进气口径向倾角能促进扫气过程中的新鲜充量和废气的分层,但倾角太大导致进气阻力增大,扫气效率降低;当倾角为15°时,扫气效率和捕获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FAI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AX~100二冲程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了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自由电枢喷射)缸内直喷二冲程发动机的台架试验研究,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改造了一个适合缸内直喷的燃烧室结构,获得了大量的缸内直喷的试验数据和电控参数的MAP图,并做了该直喷发动机和原化油器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HC排放的比较。结果表明,FAI直喷技术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二冲程发动机缸内直喷系统,极大改善了燃油短路的现象和扫气效率,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燃油消耗大大降低,HC排放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型号二冲程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气口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气口比时间截面值对气口参数进行改进,同时利用AVL BOOST软件对改进前后汽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的整机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合理的改进方案和气口参数值,为有效解决二冲程汽油机的固有缺点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合理的研究过程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科  刘兵  陈波宁 《内燃机工程》2003,24(6):20-22,30
在总结汽车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的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小排量汽油机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开发了适合小排量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气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对该系统的构成细节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行了排量为50mL的TB50型二冲程汽油机进气管喷射的试验,其结果表明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由于体积小、移动方便,再加上其易于起动(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维护方便且价格较低,不但在小型手持机具中,而且在一些工程机械中(如推土机、装载机等)也大量用作其大型柴油机的起动机。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我国目前出版的著作、教材以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的基本都是比较老式的活塞裙控制进气的小型二冲程汽油机,很少提及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已成批生产的曲轴箱控制进气的小型二冲程汽油机。本文将这两种二冲程汽油机的配气方式及特点做了比较详细地介绍和对比。说明,曲轴箱控制进气的二冲程汽油机已是我国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对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控制和优化的一种控制方法。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可调整点火时间和空燃比以寻找发动机的最佳控制参数,同时可测试发动机在不同工况时的性能,为发动机的改进和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直线发动机换气系统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直线起动发电一体机(ISG)/发动机系统中的二冲程直线发动机,搭建了GT-Power一维简化模型,并对其换气系统关键结构参数包括扫气比时面值、排气比时面值和扫气箱容积进行仿真优化研究,从而改善换气品质,提高直线发动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参数优化后的直线发动机扫气效率为88.15%,提高了1.58%;捕获率为59.38%,提高了28.81%;动力性和经济性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C10发动机是配合其自主研发品牌CM5、CM9和A101微型车开发的节能环保小型汽油机。C10发动机在JL465发动机基础上,优化升级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燃烧系统和换气系统,改善了发动机的结构强度、燃烧过程和换气过程。C10发动机具有大功率、大转矩、好的燃油经济性和良好的NVH品质等优点,是国内最先进的高性能1L排量的汽油机之一,其搭载车型CM5、CM9和A101均有良好的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文中介绍C10发动机的主要技术特点、研发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汽油机进气结构参数对换气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汽油机换气过程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编制的程序对某3缸汽油机的换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进气总管和进气支管的管长、管径以及进气腔容积对充气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排气放气阀系统及汽油机增压压力控制的重要性,为了与MK14软件结合进行汽油机增压模拟计算,提出放气阀特性描述方法和边界模型,并编制了排气和气阀子程序.对492QA汽油机增压进行了计算,并作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deals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ling of a gasoline engine to predict the 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and exhaust emissions of the engine. To acquire data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proposed ANN, a four-cylinder, four-stroke test engine was fuelled with gasoline having various octane numbers (91, 93, 95 and 95.3), and operated at different engine speeds and torques. Using some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raining, an ANN model based on standard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the engine was developed. Th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N predictions were measur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were not us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NN model can predict the engine performance, exhaust emissions and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quite well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the range of 0.983–0.996, mean relative errors in the range of 1.41–6.66% and very low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as an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the ANN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