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贤  季文进  宋兴荣  罗沙 《广东医学》2006,27(12):1869-1870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2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3例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18倒采用单纯静脉麻醉,术中以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术中麻醉平稳,无控制性降压引起的并发症,术毕患者均清醒回病房。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以咪唑安定、氯胺酮及复合异丙酚维持静脉全麻.加强麻醉管理可使该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指征、方法、疗效。 方法 :1例高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DeBakeyⅢB型 )在主动脉造影 (DSA)动态监视下 ,用 1 30mm× 4 4mm涤纶人工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经左髂外动脉导入 ,对胸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治疗。 结果 :术后即刻DSA示原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封闭 ,夹层假腔不再显影。患者术后次日进食 ,1周出院。术后 1周及 1个月多普勒和CT血管造影 (CTA)复查显示 :移植物通畅 ,内径36mm ,支架无扭曲及移位 ,无内漏发生 ,假腔内充满血栓。 结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适合于腔内隔绝术治疗。该方法具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实的优点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接受腔内隔绝术的3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其中3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破口,4例表现为多个破口,均采用全麻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破口。结果37例均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无中转开胸手术,4例多个破口患者,2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2例远端夹层破口旷置,术后无内漏,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3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假腔内血栓逐渐机化,1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1例因再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避免了开胸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例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患者,选择与病变胸主动脉相匹配的移植物,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态监视下,经股动脉导入,当其延降主动脉到达左锁骨下动脉以远时,将移植物从导管内释放,释放后再次行主动脉造影,确定移植物有无扭曲、移位。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11枚支架,术后7 d、3个月复查胸腹部增强CT和多普勒彩超示:支架无扭曲、移位及内漏。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对56例行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56例,46例仅使用1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6例使用2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4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6、11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再次行腔内治疗,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意义。方法:对59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无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与EVGE术中对照,MSCT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根据测量数据选定的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有4例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4.3%。结论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采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对手术时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5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创伤少、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eBakey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要点。方法13例DeBakey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隔绝术时,3例采用局部麻醉,5例采用局麻加静脉麻醉,5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术中以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必要时合并使用尼卡地平或艾司洛尔。结果术中麻醉平稳,无控制性降压引起的并发症,术毕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或ICU监护治疗。结论恰当的麻醉方法及术中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姚友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1542-1543
目的:总结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腔内隔绝术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进行术前、术后系统化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监测血压、卧位排便与疼痛的护理,术后生命体征及切口出血、肢体血运的观察、感染的预防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严密监测和控制血压,正确指导卧位和饮食,减轻患者疼痛,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康复指导,是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及技巧。方法: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分析诊疗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13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0.5cm~2.50cm 11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近端2cm1例,破口位于第10胸椎下缘1例。行预防性右颈总动脉一左颈总动脉一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封堵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未行预防性动脉旁路术,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4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例,完全封堵第10、11对肋间动脉开口1例。结果:13例均成功释放覆膜支架,无中转手术、截瘫、偏瘫及围手术期死亡。即时造影结果:11例(84.6%)成功封堵破口;Ⅰ型内瘘2例(15.4%),近端、远端Ⅰ型内瘘各1例,但内瘘量均不大。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deyⅢb型)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的监护效果。方法10例患者术前给予绝对卧床、降血压、镇痛等综合治疗。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4~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行腔内隔绝术的4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假腔立刻消失,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8年对10例主动脉瘤患者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病人中腹主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5例,术后1~6个月复查UCG、CT,显示移植人工支架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脑部并发症、无截瘫.结论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2-3周后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曹华  江德斌  陈良万 《吉林医学》2012,33(8):1627-1629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60例实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支架直径为(35±5)mm;术中支架覆膜部分遮盖或者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36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脑缺血引起的精神症状;无患者死亡、无截瘫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率91.67%,2例出现内漏,其中1例由于支架内漏术后正规内科治疗6个月后闭合,另1例术后6个月仍未闭合而再次行支架植入术。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体外循环下治疗10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结果:DeBakeyⅠ型58例、DeBakeyⅡ型38例、DeBakeyⅢ型4例采取体外循环手术,同期体外循环下植入大血管腔内覆膜支架25例。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例,总死亡率3.0%。结论:结合外科手术和支架植入方法能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