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晓  牟国华  闫丽玲 《护理研究》2007,21(10):896-89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病人另外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并持续至出院后12周。两组于入院当时、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RNADL)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病人RNADL、MMSE评分出院时即有提高,出院后12周有明显提高;出院时、出院6周、出院12周RNAPL、MMSE评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体住护理,另外实验组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 ;采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评价病人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病人BI、NIHSS、Fugl-Meye评分实验组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干预后各个时点BI、NIHSS、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下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病人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下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心理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舒适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下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体住护理,另外实验组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B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评价病人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病人BI、NIHSS、Fugl—Meye评分实验组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干预后各个时点BI、NIHSS、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孔丽  宋杏花 《全科护理》2016,(25):2620-26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远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远程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远程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远程护理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照顾者压力指数改善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远程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照顾者压力,提高照顾者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延续综合康复训练,提高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其自护行为。[方法]将96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出院后在常规电话随访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延续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改良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分。[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Barthel指数及SDSC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给予延续综合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的ADL能力,改善其自护行为,促进其康复,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桂兰 《全科护理》2015,(4):332-33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整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病人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活动能力(AD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整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NIH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SIS评分显示,病人在手功能、行动能力、力量、日常生活能力、交流能力、情感、思维与记忆、社会参与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脑梗死后的继发损伤、促进整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的康复训练、均衡饮食、生活作息和复诊随访4个方面得分及康复依从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居家干预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肢体瘫痪病人200例按病区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脑卒中病人在出院后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居家干预,对照组出院后只进行信息跟踪收集。出院12周后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干预有利于病人获得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健康意识,提高遵医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NIHSS评分分别为(4.56±0.98)分和(7.42±1.15)分,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肖彬新  兰碧玉  卢爱华 《全科护理》2011,9(31):2841-284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超早期良肢位对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春莲  刘肇清 《护理研究》2004,18(7):605-606
[目的 ]探讨早期良肢位对提高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64例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 4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自发病当天起保持良肢位 ,对照组取自然体位。发病当天和发病 4周分别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发病当天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4周后Barthel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偏瘫病人早期保持良肢位能明显抑制异常姿势 ,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18.
凌霞敏  余迪斐 《护理研究》2013,(26):2887-288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病人的临床影响,以提高USN病人的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择USN病人62例,其中28例病人因自身各种原因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34例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病人的忽略程度。[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SN病人常规治疗与护理中积极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吴宏美  黄琼  高碧容 《全科护理》2016,(10):1071-107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采用简单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评价病人护理前后认知能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认知能力评价、生命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价、运动功能评分、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认知能力评价、生活质量和ADL评分、运动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人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及运动能力,降低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记录2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前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利于患者运动、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