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巩县隋唐时期陶瓷装饰的范围与形式装饰是人们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一种手段。陶瓷装饰是丰富和完善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陶瓷装饰在于完善被装饰的造型,是为造型服务的。因时代、环境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文化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2.
陶瓷作为我国的文化名片,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承古开新的艺术.从新石器时代风格粗犷的彩陶,到隋唐时期真正进入瓷器时代;从宋元时期各地窑场的兴起、明清时期瓷器发展的高峰;再到当代陶瓷的多样性繁荣,中国的陶瓷艺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不同时期的陶瓷文化有了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不仅讲究陶瓷器皿的实用功能也讲究器皿造型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陶瓷器皿造型的整体艺术风格与装饰特点都有所不同,但其造型特征的艺术性一直都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为此,本文将对陶瓷器皿的造型艺术风格与装饰进行求索。  相似文献   

4.
江淮名窑寿州窑,创烧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落于五代宋。在其悠长的发展历程里,寿州窑烧制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大致可分为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建筑用瓷等,釉色崇尚黄、黑釉,造型浑厚饱满,古朴沉稳,姿态万千,多样的的造型符号传递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瓷器制作水平和审美文化,为深入研究中国古陶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当今的文创产品开发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国时期正处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内政治变革的挑战,为寻求现代化和对抗外来文化入侵,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思想、技术、艺术、文化等,中国社会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社会现象。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当时的景德镇瓷器独树一帜,在这个时期积极与西方接触并吸收了不少的西方装饰元素。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风格。随着西方思想、文化、技术等的传入,推动了陶瓷装饰艺术在风格、技术和国际化方面的发展。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变革、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化的视野等方面来论述“西学东渐”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政权统治的大一统时代,在满政治稳定、军事发达,元政府非常重视手工业生产。从而促进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全面发展,元代陶瓷也在这种多元开放积极的工艺背景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得陶瓷呈现多元、开放、积极、独特的审美风尚。高足杯作为元代陶瓷的特殊品种,在这个时期高度发展经久不衰。其功能、造型、纹样在本时期及后世都十分经典,不断得到人们赏识。本文从设计审美角度出发,分析元代陶瓷高足杯的造型、功能、装饰、审美等四个方面,梳理和阐述其设计内涵及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7.
卢涛 《陶瓷》2021,(1):156-157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隋唐时期开始流行,喝茶就要用到茶具,我国的陶瓷茶具在海内外都有影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年来,我国在陶瓷茶具方面发展迅速,景德镇就是我国有名的瓷都。然而,目前我国陶瓷茶具的现状仍存在不足,在分割和重组方面,有许多设计原则没有得到重视,造型设计方面也不够新颖,所以本文阐述了分割与重组的方式,需要遵循的原则,在陶瓷茶具中的现实应用,希望能够为陶瓷茶具设计方面的工作带来帮助,促进陶瓷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梅瓶造型在宋代形成经典范式,不仅体现了宋代清丽秀雅、高耸挺拔的造型风格,还反应了宋代陶瓷的制造技术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美学风格.它的产生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形成特有的艺术特征,而且在艺术苑林中焕发出经久不衰的迷人光彩.  相似文献   

9.
梅瓶是我国古代陶瓷领域的一种传统器型,其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敛足的造型特点,倍受人们青睐。由宋至清,它成熟的造型变化体现了"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的形态特点,对其各时期造型的详细分析,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陶瓷梅瓶造型细微区别展示的气质及风格。  相似文献   

10.
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了耀州窑出土陶瓷造型和装饰的艺术风格及特点,认为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富于民欲的地理位置,耀瓷的徒刑与装饰形成了独自的选择与倾向,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气派。  相似文献   

11.
黄焕义 《中国陶瓷》1995,31(5):24-2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都呈现繁荣的局面。经济富庶、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军威显赫,文学艺术方面,诗歌的盛唐气象、颜柳苍劲的书法、绚丽的“唐三彩”、规整、宏大对称的长安建筑遗址都证明唐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种隆盛强大的社会历史图景,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审美趣味。我们认为,整个唐代的审美趣味、是以宏硕、壮健为美。然而,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唐代社会亦是如此。综观唐代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初唐(公元618—712年)、盛唐(713—779年)、晚唐(780—907年)。有的历史学家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初、盛、中、晚唐。但我们认为、中唐实际上乃是盛唐的余波,并开晚唐的先声。因此,亦叮把它包孕在盛晚唐之中。唐代的陶瓷造型风格大致和当时的历史发展相吻合,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初唐的清瘦、刚健,盛唐的雍容、博大,晚唐的纤丽、精致。唐代的陶瓷造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三种不同的风格。既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关,又与当时的审美趣味有关,还与各门姊妹艺术的影响以及和自身发展的过程、规律有关,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唐代的审美趣味与陶瓷造型的风格的关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每个时期的陶瓷雕塑造型风格各异,间接反映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器物的艺术欣赏性超过了其实用功能。陶瓷雕塑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史,陶瓷雕塑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本文重点研究陶瓷雕塑的造型和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菊花可以说在陶瓷装饰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题材,风格也不乏多样化。晚清民国虽然社会动荡,但也出现很多佳作。本文主要从菊花艺术风格的三个方面:传统中国画菊花、装饰性菊花、西洋化菊花进行阐述,分析形成此时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闽西北客家地区古陶瓷造型简洁明快、功能合理实用、装饰丰富多彩、艺术风格质朴淳厚,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其南北相承、脉络清晰的探索融合历程,对于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交流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瓷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装饰形式各具风格。从认识陶瓷装饰的形成入手,通过分析陶瓷装饰在各时期的形式特征,以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色彩、内容及形式三个要素作为切入点,研究了陶瓷装饰与时代性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陶俑是我国陶瓷雕塑史上的杰作,古有"汉承秦制"之说,然而这点并未在秦俑与汉俑上得到体现,本文从艺术的形式和民族心理方面入手,探讨其造型及艺术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7.
法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史一直是国内学术界较少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错综复杂的文化脉络以及早期窑口难于梳理的派生关系。本文以法国17世纪至18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几座窑口——纳维尔(Nevers)、鲁昂(Rouen)与圣云(Saint-Cloud)——为例,重点探讨了法国白釉蓝花/青花陶瓷的起源、早期发展及其装饰艺术风格的变迁,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费昂斯彩陶工艺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二、17世纪下半叶中国外销瓷器的输入对荷兰与法国瓷器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三、法国青花陶瓷装饰艺术风格的演变分析,可将其脉络归纳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模仿→从荷兰陶器上对中国风格的间接模仿→对中国外销瓷装饰纹样和造型的发展→结合欧洲传统纹样创造的本土式样→在创新的基础上再次引入东方元素。本文中引述的大量实例亦有助于真实地呈现法国早期陶瓷艺术的发展景象。  相似文献   

18.
汪建平 《陶瓷研究》2021,(1):121-123
早在中国明朝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当时自由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这使得各行各业同样陶瓷手工业也是飞速发展.中国陶瓷也在造型和纹样上大放异彩.陶瓷的纹样设计也是映照着中国历史、宗教、文化和政治.陶瓷纹样设计也是根据每个朝代帝王的喜好定制,在明代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明朝宣皇帝就多喜祥瑞之物,那么这一时期的设计就多以瑞鸟...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是洛可可的天下,它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在中国青花陶瓷装饰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中国陶瓷与洛可可艺术的形成与特点等方面入手,重点论述洛可可的风格特点及其在中国青花陶瓷影响下的表现,并深入探讨中国青花陶瓷装饰与洛可可艺术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庄晓鹏 《陶瓷》2021,(2):155-156
当前陶瓷茶具在造型设计中存在一定问题,也有其独特的艺术性表现特征。在对陶瓷茶具进行造型设计与艺术性表现时要坚持融入创新理念、注重美学内涵、重视多样风格这三项原则,具体的陶瓷茶具造型设计与艺术性表现方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合理运用色彩美学、运用对比协调美学、强化胎质美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