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饲料级甘露寡糖的还原糖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得到不同体积下的沉淀,将各沉淀的2%溶液在620 nm下测定其OD值,与还原糖标准曲线比较,得到不同沉淀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1∶3、1∶4、1∶6、1∶9沉淀中还原糖含量分别为42.9μg、58.2μg、85.3μg、94.3μg。结论不同体积下得到的沉淀中所含有的还原糖含量不同,总体呈递增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奥心血康)对照组和3个巴戟天寡糖不同剂量2.8g/(kg·d)、1.4g/(kg·d)、0.7g/(kg·d)的给药组,给药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巴戟天寡糖及地奥心血康药液,假结扎组、缺血冉灌注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应容积的蒸馏水,共7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各组动物均接受开胸,除假结扎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90min.观察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梗死面积、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楣比,DK组、巴戟天寡糖2.8g/(kg·d)、1.4g/(kg·d)给药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肌中SOD、CAT、GSH-Px酶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巴戟天寡糖有保护大鼠心肌和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其提高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 <0.01),丙咪嗪90 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 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6.4±2.6 vs 18.3±3.2;第4天:7.0±3.1 vs 20.1±3.1,P <0.05),巴戟天寡糖50 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1±2.8 vs 20.1±3.1, P <0.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4.
巴戟天寡糖对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0. 01),丙咪嗪90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或P<0. 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 6. 4±2. 6vs18. 3±3. 2;第4天: 7. 0±3. 1vs20. 1±3. 1,P<0. 05),巴戟天寡糖50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 1±2. 8vs20. 1±3. 1,P<0. 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5.
枳实对大鼠结肠肌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枳实对大鼠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结肠肌条在盛有5mlKrebs液实,酚妥拉明,普萘洛尔或L-NNA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枳实可显著减小结肠肌条的平均收缩幅度及频率,该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部分阻断,但不受普萘洛尔或L-NNA的影响。结论:枳实可抑制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收缩活动。该抑制作用部分与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奥心血康对照组和巴戟天寡糖0.7、1.4及2.8 g/(kg·d)给药组,每日给予相应剂量的巴戟天寡糖及地奥心血康药液灌胃,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共7 d.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动物均接受开胸,除假手术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min.观察6组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损伤及梗死面积、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的变化.结果:6组大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损伤面积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SOD、CAT、GSH-Px和MDA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017、284.667、2589.641、1885.223、64.061、403.713、36.586和45.934,P均<0.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巴戟天寡糖1.4、2.8 g/(kg·d)给药组心律失常评分降低,心肌损伤及梗死面积缩小,心肌组织中SOD、CAT和GSH-Px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巴戟天寡糖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用药组(500 mg/kg)、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地黄寡糖治疗组(100 mg/kg、500 mg/kg);定期检测动物体重及血糖;11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取海马组织,测定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都明显减轻,血糖也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分别提高了30.8%(P〈0.05),32.5%(P〈0.01)和29.9%;同时模型组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并且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高出模型组13.7%和14.8%;正常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地黄寡糖对其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相对水平,防止高水平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MO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IRI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MOO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奥心血康0.7 g/kg,MOO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2.8、1.4及0.7 g/kg的MOO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给予蒸馏水灌胃,均1次/d,共7 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结扎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观察心功能、心肌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及肌酸激酶(CK)等的变化.结果:6组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期末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及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模型组相比,MOO各剂量组心功能均明湿改善,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升高,而CK含量则降低(P<0.001).结论:MOO有预防心肌IRI作用,其机制主要与防止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青皮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青皮对离体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用生理记录仪同时记录安置在各灌流肌槽中的大鼠结肠头端和尾端纵,环行肌肌条的收缩活动。结论:青皮可能通过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或其他途径来抑制大鼠离丛结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丹参对于Wistar大鼠乙酸结肠性溃疡的修复过程,探讨了生长因子PDGF、bFGFG、TGF-β的阳性表达结果对于消化器官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提示丹参一类养血活血药在此领域内具有重大的临床运用价值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85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益生菌干预组(80例)和益生菌未干预组(10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术前和术后1个月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4年生存情况及与肠道菌群数量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前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均明显降低(P<0.05),益生菌干预组和益生菌未干预组的菌群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随访,无1例失访.105例益生菌未干预组中存活90例(85.71%),15例(14.29%)死亡,其中14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为心血管病死亡.乳酸杆菌属(x2 =6.700,P=0.035)和双歧杆菌属(x2=5.777,P=0.016)数量越高,大肠杆菌(x2=3.301,P=0.069)和肠球菌属(x2=4.780,P=0.029)数量越低,结肠癌患者4年生存时间越长.80例益生菌干预组中存活76例(95.00%),4例(5.00%)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交通意外死亡.与益生菌未干预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的存活例数较多(x2=4.248,P =0.039),因结肠癌转移死亡例数较少(x2=4.997,P=0.025).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数量越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越低,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给予益生菌干预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及其对策。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37例结肠癌合并低位肠梗阻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进行有效肠腔减压和清洁灌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0例,肠腔减压和灌洗满意;术后住院时间短,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术式,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特别是术中应行有效肠减压和清洁灌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27例进行回顾分析,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传统二期吻合术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92.6%,对照组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靠,且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 <0.05),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6.0%)(P < 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53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与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53例,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3例。结论:处理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治疗要据病人具体病情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在该院接受第4次化疗的51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加奥沙利,即FOLFOX方案。观察组化疗同时口服谷氨酰胺颗粒30粒/d,分3次服,连续7d;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检测两组患者接受第4次化疗前后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观察组化疗后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07.32&#177;85.33)vs(517.67&#177;61.46)]μmol/L(P〈0.01);尿中L/M比值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0.0357&#177;0.0046)vs(0.0514&#177;0.0071)](P〈0.01)。结论谷氨酰胺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血谷氨酰胺浓度。降低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比值),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肠黏膜损伤程度,有效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伟伟  韩恩崑  张建生  吴会国 《吉林医学》2013,34(19):3801-3802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50例患者施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52例施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末端回肠造口术;3例采用肿瘤切除,肿瘤近端结肠造口术。结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视术中肠道准备及吻合口血运情况,可行Ⅰ期切除吻合或Ⅰ期切除吻合、回肠造瘘术,对于身体情况较差高龄患者可行肿瘤切除,肿瘤近端结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8.
Left colon carcinoma presented with obstruction is a frequently encountered emergenc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ly obstructed left colon carcinoma (OLCC) still remain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its high 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surgical options available. Despite current trends toward emergency colectomy with primary anastomosis or colonic stenting as a bridge to subsequent elective surgery, the left hemicolectomy with temporary terminal colostomy remains a choice. Some of these patients who have received temporary colostomies are candidates for restoration of intestinal continuity when patient's medical conditions are optimized. The conventional open approach for the closure of left sided colostomies carries a significant morbidity with leakage rates ranging from 0 to 15% and an operative mortality reported as high as 10%. In fact, some patients with colostomies have significant intra-abdominal adhesions,which may result in difficulties in adequate mobilization of hepatic flexure and transverse colon and flawless anastomotic construction. Here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LCC: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ntiperistaltic cecoproctostomy.  相似文献   

19.
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Ⅰ期和Ⅱ期开放法的对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Ⅰ期和Ⅱ期开放法的优缺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5年7月至2000年10月30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的临床经验。结果 Ⅰ期开放法比Ⅱ期开放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更好。结论 乙状结肠Ⅰ期开放法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肠道即刻通畅,肠功能恢复快,适用于临床各类需造口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B)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大鼠模型肠道的保护性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I组、SAB+IIRI组、阴性对照组和SAB+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12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大鼠回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回肠炎症性因子的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IIRI大鼠肠道组织学病变及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IIRI组的MDA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5)和SAB+IIRI组(P=0.012),SOD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6)和SAB+IIRI组(P=0.017)。IIRI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03,P=0.009)、白细胞介素(IL)-1β(P=0.026,P=0.005)、IL-6(P=0.015,P=0.003)和核因子κB(NF-κB)(P=0.007,P=0.015)的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SAB+IIRI组。IIRI组的TNF-α(P=0.002,P=0.006)、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