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通过热力学(火用)平衡来导出定压下的平均温度,可以简化(火用)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文中结合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实例,对其进行了(火用)分析,并计算不同负荷下的(火用)损率,为电厂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产125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平衡方程,计算?损失和?效率,确定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为整套机组的运行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锅炉?损最大其次为汽轮机,?损分别为60.46和5.83,该部分为动力循环中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新的热力过程分析方法——(火用)分析法,并对(火用)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推导.同时以江油发电厂330MW机组的~#7高压加热器和~#4低压加热器为例分析它们的(火用)损失.(火用)分析法不仅考察热力过程能的“量”的变化,而且注重能的“质”,用(火用)来衡量系统的热力学完善程度可准确反映热功转换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胡智慧  郭晓翔 《广西电力》2007,30(6):54-57,70
对600 MW机组超临界锅炉系统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分别采用了热平衡和平衡的分析方法,全面地反映电站锅炉的各种损失以及产生部位。电站锅炉的热效率大约93.2%,而效率仅为56.1%,锅炉效率大大低于热效率,其原因在于存在大量的不可逆内部损失,其中燃烧损失和传热损失占很大部分。文章对减少损失提出了一些想法,对燃烧损失希望通过直接改进燃烧过程来改善。对传热损失提出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而对排烟所带走的大量热量,希望通过结合吸收式热泵系统,充分利用烟气余热。  相似文献   

5.
郭飞  郝青哲  王堃 《东北电力技术》2011,32(2):43-44,47
基于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分析方法,对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的额定工况进行了热力学能量平衡分析,结果显示电厂锅炉(火用)效率大大低于热效率,其原因是存在大量的不可逆性损失,表明电厂锅炉减少(火用)损失的方法是减少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能源系统(火用)流机理与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能源品质分析提供了新思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何系统性地求解(火用)流分布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网络化(火用)流机理,建立了两种适应于不同场景的综合能源系统(火用)流计算模型:一是建立关联矩阵,在已知非平衡节点功率的条件下,基于多能潮流提出间接计算方法;二是基于三相电力潮流、(火用)流与气压关系、(火用)流与水流-温度关系,建立电力、天然气、热力系统(火用)流计算模型以及能源站(火用)集线器模型,在已知非平衡节点(火用)的条件下,提出直接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系统验证了两种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分析了算例系统的能源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设计制造,火电厂设计安装、安全经济运行、热力系统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等方面,热力系统的经济性计算分析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火用)分析法以(火用)平衡原理为基础,为评价能量的“量”和“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尺度.根据(火用)平衡原理,对单个控制体建立(火用)平衡模型,并针对一般的热力系统,推导(火用)损分布矩阵方程.文中以N1000 -25/600/600机组热力系统为例,推导(火用)损分布矩阵,并在Matlab软件中建立(火用)损分布模型,分别对机组在TRL、T- MCR、THA、70% THA、50%THA及40% THA工况下,计算(火用)损分布及(火用)效率,比较不同工况下各个控制体(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汽轮机静叶内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速度以及(火用)传递系数的变化特征有更深的认识,从水蒸气在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的流动特点出发,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火用)传递理论为依据,建立了水蒸气在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流动的(火用)传递模型,导出了汽轮机静叶内的压(火用)流密度、压焖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随气流出口面积的变化趋势,从(火用)传递的角度分析了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的(火用)传递特性,为以压力为主势场的(火用)传递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华能玉环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为例,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基础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热力学(火用)方程平衡式分析和研究整个锅炉系统能量变化,揭示火力发电厂生产中能量的传递、利用和损失情况,并确定锅炉的火用效率,为发电厂能量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运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对电厂各组元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成本差和火用经济系数等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发电系统中的用能薄弱环节主要在余热锅炉与垃圾焚烧炉,原因在于其火用损、垃圾处理成本高带来的燃料单价与非能量费用均偏高;用于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设备成套性较差,产生了给水泵、凝结水泵等设备非能量费用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将?的概念引入风、光、水等多种异质能源资源的同质化表征,采用?分析方法建立有效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系统的?分析模型。基于?分析模型,计算各发电系统的输入?值和输出?值,同时,建立风-光-水多能互补发电系统(MEGPS)总?效率、可持续性指数和单位?损失比等能效分析指标,对风-光-水MEGPS进行能效分析。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能效指标的适用性。所提出的方法为提高MEGPS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首次提出等效(火用)日降法的概念,并利用这一概念结q-y-ι阵建立了热力系统主系统(火用)甩状态方程.该方法为热力系统的(火用)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直接计算热力系统热功转换(火用)效率,具有与常规(火用)分析方法相比概念清晰,易于理解,适合计算机程序化等特点,为实际系统定量(火用)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某N300-16.7,537/537-6再热机组为例,验证了(火用)状态方程与常规(火用)平衡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管壁壁厚热阻和管壁污垢影响的情况下,导出了逆流换热器高低温流体的温度分布和管壁温度分布计算式.在考虑传热过程有压降的情况下,导出了逆流换热器的高低温流体的局部炯传递系数.计算式中体现出了两者内在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火用)传递系数得出换热器的堋损分布,为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以及优化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站锅炉燃烧系统是集多种换热方式于一体的复杂换热系统.本文在热(火用)传递规律的基础上,获得了对流受热面的热(火用)传递规律,提出了(火用)流密度、(火用)流密度降低率、(火用)损率等评价原则且定义了无因次热(火用)流密度、无因次流密度的概念,并以100 MW机组锅炉的后屏受热面为例进行(火用)传递分析,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火用)分析比较, 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15.
火电机组回热系统(火用)损分布的矩阵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火电机组回热系统火用损分布的通用矩阵方程,运用MathCAD软件计算了200MW和600MW机组两套典型回热系统的火用损,并与传统火用损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详细介绍了该方程的应用方法和使用技巧。通过火用分析,找出了这两套回热系统的节能潜力所在,并用棒状图对4种火用分析指标进行比较,证明了火用损率和火用损系数更能表现回热系统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火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详细阐述了它在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系统部件(火用)损分布以推断机组节能潜力,在深入分析各部件(火用)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与设备(火用)损分布的通用矩阵模型.该模型可量化评价系统中每个过程的热力能,并全面反映系统及各辅助系统的影响.通过验证,所建模型准确、便捷,(火用)损分布规律清晰,可供火电厂现场节能降耗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火用分析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过程不可逆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火用损失系数的概念,并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漏风的火用损失不但与漏风系数有关,而且与锅炉负荷的大小有关。火用分析结果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获得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消耗与能源利用的相关信息,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在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负荷条件,模拟电厂烟气污染控制系统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特性,得到详细的热力学参数,并基于该模拟结果对系统开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除尘单元?损失变化不大,但负荷变化对GGH、SCR脱硝单元与FGD单元?损失变化影响较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FGDSCRGGH;同一负荷下,烟气污染控制系统各单元的?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WESPESPGGHSCRFGD,除尘单元的?效率高达99%以上,而FGD单元?效率在89%~93%,是整个烟气污染控制系统中?效率最低的单元,是提高系统整体?效率的关键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