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良成 《大自然》2022,(1):14-19
植物散布的方式与蚁播 植物散布是指植物的各种散布体(果实和种子等)离开母体到达另一个合适生境的过程,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除了自然(如风力、水流)散布外,许多植物还会依靠动物传播繁衍和扩大自己的种群.植物为了适应动物传播也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特征,如果实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化学成分、成熟时间及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现存云南油杉混交林的稳定性和演替趋向,采用标准样地设置法研究了昆明西山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群落垂直结构较为复杂,乔木上层主要是云南油杉,个体数量不多;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分布在群落乔木中层以下;在乔木中、下层中云南油杉植株较多,但大多为枯立、断梢或生长不良的植株.云南油杉的幼苗和幼树在林下层更新不足,云南油杉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然而,滇青冈和高山栲个体径级分布为连续分布,且通过实生繁殖和萌生繁殖2种方式进行更新,主要以萌生苗方式更新,使其具有很大的"幼苗库",为其更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油杉种群极有可能被滇青冈或高山栲种群所取代,混交林将会演化为以滇青冈或高山栲为建群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性状,探究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槭树属植物果实的风传播机制和种群扩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为材料,在分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特征等参数的基础上,模拟果实的传播特征(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比较15种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开张角度对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的影响最大,种子宽度影响较弱;②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沉降速度为69.14~224.06 cm/s,扇叶槭最慢,梣叶槭最快;扇叶槭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最远,梣叶槭最近;③15种槭树属植物果实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正相关,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和种子宽度负相关;水平传播距离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种子长、果翅长、果翅宽、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均呈负相关,而与种子宽度正相关,果实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负相关,果实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性状影响;④对15种槭树翅果的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911%, 基于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当欧氏距离为10时,15种槭树可分为4类。【结论】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5种槭树果实形态特征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依次为: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种子长度>果翅长度>种子长宽比>果翅宽度>种子宽度。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制约。千粒质量、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可作为槭树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三翅槭模式标本树上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基本形态和特性,并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和层积处理后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三翅槭为无胚乳种子;三翅槭种子在15~25℃昼夜变温下种子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GA3、6-BA、IAA均能打破三翅槭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层积处理也能较好的提高三翅槭种子发芽率;三翅槭幼苗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叶片形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枫桦种子形态与微结构,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赤松、红石地区种子表面纹饰为条状纹饰,敦化、珲春、和龙和汪清4个地区的种子纹饰为网状纹饰;种子绒毛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和龙(85%)、敦化(83%)、珲春(57%)、赤松(49%)、汪清(43%)、红石(0);绒毛着生部位分为两种,赤松、敦化和汪清地区着生在种子基部,和龙和珲春地区着生从基部到中部.2)经多重比较分析可知,赤松与和龙、汪清、敦化、珲春差异显著,红石与和龙、汪清、敦化、珲春差异显著.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2.725%;筛选出种翅长、果序长、种子长、种子宽等4个主成分为种子形态的主导因子;聚类分析将6个分布地的枫桦种子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长翅长序条纹类,包括红石地区和赤松地区,表现为条状纹饰,种翅长大于2.000 mm,果序长大于20.000 mm,毛被密度0~50%.第Ⅱ类为短翅短序网纹类,包括珲春、汪清、敦化、和龙地区,表现为网状纹饰,种翅长度小于2.000 mm,果序长小于15.000 mm.综上,种子纹饰类型、毛被密度、种子长、种子宽、种翅长、果序长可作为种下分类和探讨枫桦种群间形态变异及亲缘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食果鸟类通过取食果实,消化果肉后散布种子,从而存在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常绿阔叶树种,有关其肉质果实传播模式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调查了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1 100余株樟树的结实量、树冠下以及空地中食果鸟类散布的种子量,研究了食果鸟类对樟树果实的空间散布模式。共调查6 000余个小样方,面积达40 000 m~2,共收集樟树果实和种子20万多粒,40余kg。结果表明:樟树平均结实量为110.00±3.84粒/m~2。取食樟树果实的食果鸟类主要有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乌鸫(Turdus merul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等。这些食果鸟类均以直接吞食樟树成熟果实,并经一段时间消化后通过呕吐或排泄的方式在空间上散布樟树的种子。经食果鸟类消化后被散布至樟树树冠下的种子量为148.71±7.41粒/m~2,但非结实的樟树下也发现较多被消化排出的种子(37.93±7.60粒/m~2)。另外,在无樟树分布的空地中发现的种子量高达15.93±2.80粒/m~2左右。食果鸟类通过散布樟树种子,对樟树种子传播和幼苗建成有潜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松科各属树种主要用种子繁殖,摸清各属种子的分类规律,很为重要。本文对松科各属种子的形态构造、分类以及种子的品质检验和结实规律等进行研究和整理,提出了种子、种翅和幼苗的分属检索表,以达到认识松科各属种子规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开花和结实等繁殖过程对植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方面.通过对黔西北喀斯特生境中主要植物开花物候、种子生产和散布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植物的主要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开花和果实成熟分别发生在相对集中的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格局.始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开花早的植物具有更长的花期以保障繁殖成功,但始花期与果始成熟期没有明显关系,植物在物候事件之间存在着权衡.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发生了明显重叠,部分物种间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植物果实(种子)的大小和产量具有很大差异,种子散布期在种间和年际间也不相同,大多数植物具有较长的种子散布期以适应该地区异质性极高的复杂环境.权衡关系等繁殖策略是植物适应喀斯特生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球果与种子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采集的朝鲜崖柏球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球果和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测、拍照、描述和分析,并进行种子萌发、生活力试验.结果表明:朝鲜崖柏成熟球果深褐色,椭圆状球形,球果长约为宽的2倍; 4对种鳞形态均有差别;种皮和种翅分离,表面纹饰为条状;种子萌发率为30%、发芽指数为1.31、生活力为45.71%;种子性状与球果、种鳞和种翅等性状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云南红豆杉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果: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在树体的各个水平方向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从上到下,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依次递减;种子的相对密度最高的是树体中部,最低的是下部.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相对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年际间变化明显,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低度负相关,R=-0.46;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高度正相关,R=0.86.种子相对密度同新枝相对密度及最长新枝长度分别呈低度负相关和微弱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和R=-0.29.基于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光是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会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就某一植株而言,当年种子产量会影响下一年种子产量;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可能同植株的遗传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e taxonomy of an early ancestor of Recent Priapulidae, Xiaoheiqingella peculiaris (= Yunnanpriapulus halteroformis Huang et al., 2004)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fossil Lagerstaette, is revis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comprise a pair of caudal appendages rather than a single appendage flanking the trunk end and a possible urogenital duct found inside the preanal region. An additional extremely rare fossil priapulid worm, Paratubiluchus bicaudatus gen. nov., sp. nov. is also described herein. Its diagnostic characters are: an introvert bearing 25 longitudinal rows of scalids, a distinct neck region, no annulus on the oval trunk, and a pair of caudal appendages. The proportion of body parts is similar in size to that of loricate larvae of Recent priapulids and larva-formed Palaeopriapulitidae. Taking account of the features of Xiaoheiqingella, bicaudal appendag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synapomorphy of Priapulidae and Tubiluchidae. Paratubiluchus gen. nov. is most likely a candidate for the ancestor of the Tubiluchidae; it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a larva-formed priapulid with 25 rows of scalids, thus representing an intermediate link between the priapulids in mature-form and the priapulids with lorica.  相似文献   

13.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叶斑真菌多样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广西等12个地区的紫茎泽兰和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共分离得到47个真菌菌株.根据菌落、菌丝以及孢子形态,结合18SrRNA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和序列测定分析,47个菌株共分为了19个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Aspergillusniger,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Sporisoriumreilianum,Colleto-trichumlupini,Alternaria sp.,Sporobolomycesroseus,Dothideomycetesp.,Phoma sp.,Filobasidiumelegans,Aureobasid-iumpullulans,Rhodotorulaslooffiae,R.glutinis,Penicilliumdecumbens,Pestalotiopsismaculans,Cryptococcusaureus,Bimurianovae-zelandiae,Xylariaceae sp.类似.这些菌株中仅有5个对紫茎泽兰离体叶片表现致病性,在系统发育树上分别和Myrothecium sp.,C.lupini,Alternaria sp.,C.cladosporioides,Dothideomycete sp.聚类.有2个R.gluti-nis菌株对马铃薯和白菜有致病作用,但对紫茎泽兰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莲座蕨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光镜下对云南境内12种莲座蕨科植物的叶表皮细胞进行观察研究,发现:①气孔类型可作为莲座蕨属和原始莲座蕨属分类依据;②气孔密度可作为分种依据.叶表皮细胞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及系统学意义,其中莲座蕨科12种植物的气孔器密度、11种植物叶表皮细胞结构解剖照片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火炬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果长、球果宽、种子千粒重、饱满种子数、种子潜能、种子效率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显或极显,遗传变异丰富;球果长、球果宽、种子千粒重、种子潜能等性状在无性系内差异不显,同时具有较高的重复力,这说明其主要受遗传控制;饱满种子数、种子效率等性状在无性系内存在显差异;球果长、球果宽、种子千粒重和种子潜能等的重复力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根据球果性状对种子园无性系进行再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蒜头果中一种新的植物蛋白(malanin)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et S.Lee)属于铁青树科(Olacaceae)蒜头果属.蒜头果蛋白(malanin)是通过粉碎、抽提、硫酸铵沉淀、疏水色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蒜头果种仁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新的植物蛋白.Malanin是一种糖蛋白,分子质量为61875u,等电点为5.5,由A,B2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该蛋白的A链和B链N-端序列分别为DYPKLTFTTS和DETXTDEEFN(X一般情况下为C),用NCBI-BLASTP程序对nr数据库和其它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未发现有相同的序列存在.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分析各自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结果没有匹配数据库中的任何记录,说明malanin为新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升清降浊方组(治疗组)和包醛氧淀粉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升清降浊方中药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包醛氧淀粉,规格5g/包,口服,5g/次,3次/d。以上各组均以3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血色素及体重等)、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尿蛋白等)及炎症因子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IL-1、IL-6、TNFa等)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60d的治疗并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CRF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极其显著差异(P 0.01)。结论升清降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对炎症因子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紫茎泽兰不同处理方法水提液对蓝桉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完整鲜样、剪碎鲜样和杀酶烘干样3种处理方法得到紫茎泽兰样品水提液,研究不同处理方法水提液对蓝桉种子发芽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上述3种处理方法水提液对蓝桉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趋势基本相同,但多重比较显示3种处理方法中,完整鲜样与杀酶烘干样、完整鲜样与剪碎鲜样之间高浓度水提液处理的各测试项目和低浓度水提液处理的敏感测试项目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而剪碎鲜样与杀酶烘干样之间则不显著.化感作用的作用形式及作用大小往往与样品处理方式密切相关,建议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接近自然淋溶状态的完整鲜样浸提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ClustalX(version 1.81)软件对所测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除5.8S rDNA(其长度为160 bp)比较保守外,8个不同种的ITS序列在长度和碱基位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ITS1区间的片段长度为206~297 bp,ITS2区间的片段长度为191~238 bp.这说明鹅膏属的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version 3.1)软件进行聚类,8个鹅膏菌在D=0.14处分成3组,与传统分类有出入.这为鹅膏菌的进一步分类及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手写女书字符目前尚未规范化,提取轮廓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笔画粗细均匀的女书轮廓字形生成方法,包括骨架提取、毛刺去除、骨架膨胀和轮廓提取等四个步骤。针对女书字符多呈菱形,弧笔和斜笔居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单像素骨架提取算法;该算法结合八邻域模板邻域像素值分析与索引表遍历查找的思想,获得的骨架可以保持平滑性与骨架整体的单像素性。针对少量骨架结果伴有部分毛刺的情况,采用Rutoviz相交数分析法和Freeman方向链码法,设定不同的长度阈值和级别进行分级处理,有效去除毛刺。然后采用形态学运算对骨架进行均匀膨胀,得到笔画粗细均匀的女书字符,并采用边缘梯度和边缘跟踪的方法提取字符轮廓和生成轮廓字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生成笔画粗细均匀、轮廓平滑的女书轮廓字形,对其他手写字符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