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语境中,对科学过程的理解主要包括了哲学的过程、历史的过程、心理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4种。由此,对科学过程的教育价值也呈现出不同的理解。知识与过程并非对立或分立的,从外部来看,过程是对知识的多维度展开,从内部来看,过程是对知识的建设性重构。在学科教学领域,关注“学生的科学过程”就应该关注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经验背景,把学科思维过程作为化学过程的核心,把多维目标整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姚斌 《化学教育》2003,24(1):35-38,43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研究高考要求、教材和教法,同时也注意研究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是对化学知识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覃孔彪 《化学教育》2007,28(1):30-33
将诗歌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使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社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文中介绍了对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穿插诗歌教学的理解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讲授化工基础课程中的传递过程时,对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概念、定义、公式和定律等运用类比法教学,将传递过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轻松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中新课程教科书,设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含磷洗衣粉对水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原理、方法和具体实验过程得出结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达到知识、能力、情意目标。  相似文献   

6.
姚桂珠 《化学教育》2005,26(Z1):171-173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学而不思则罔”是说明了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还是通过分析去应用知识,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必修课教学挖掘教材潜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雪梅  刘成坤 《化学教育》2006,27(10):13-15,19
高中新课程必修教材(山东科技版)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发挥课后习题能力训练等功能,以及重视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学时师生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郄禄和 《化学教育》1980,1(1):33-33
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知识有多种途径,但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从实验入手使他们手做,眼看、动脑,围绕实验提出一系列问题,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做做、想想,这对帮助学生澄清其模糊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是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知新 《化学教育》2014,35(9):32-33
“过程教学”是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为某学校试验研究课题提供了某些教学研究结论与建议,其中包括:关注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精选涉及学习行为改变过程的练习;完善学生实验的实施和完成过程;引领学生进行即时反馈矫正。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算法对于高斯链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高分子统计理论的基础。目前常用教材的推导过程各不相同,通常采用Kuhn的计算方法,但这个方法不仅过程复杂繁琐,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而且还存在瑕疵,不利于学生对高斯链概念的理解。本文以学生所学数理统计知识为基础,对经典的Kuhn统计算法进行修订,介绍了一种柔性高分子链均方末端距的统计算法。这种方法过程简单明了,易于接受,有助于学生对高斯链概念的理解。针对不同数理基础的学生,还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均方末端距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水晒盐”情境分析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姗姗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2,33(3):25-27,30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海水晒盐”情境为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情境的特征,并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和运用情境,以充分发挥情境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莫小卫 《化学教育》2014,35(18):39-42
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习的认知结构,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学习者认知建构经历“感知-激活、加工-理解、联系-巩固、运用-发展”的过程,这4个过程互相联系和制约,结合化学知识学习过程案例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总复习的目的总复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必须的重要步骤。通过总复习可以使学生在各年级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弥补上平时学习的知识缺陷。总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把学生在各年级学到的化学知识,提高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最高年级(高中三年级)的应有水平上。所以总复习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讲述和应付升学考试,而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升学考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自觉地掌握巩固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所谓“自觉地”即意味着学生的知识应该不是形式主义的。不可否认,学生的知识质量是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密切关系的,因而学生知识中的缺陷与克服办法可以从教师领导学生的认识过程的特点中得到理解与解决。(1)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大家知道,人类的认识是由感性知觉开始,经过思维进入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样,人类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样,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有同样的一般规律性。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因此在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课程知识是教师PCK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理解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实施性的化学课程知识、评价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具有层次性、年段性、时段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化学教师发展课程知识的基本策略是:理解化学科学;理解化学课程结构;理解化学教科书结构;把握具体内容的深广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具体内容的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个研究气溶胶液滴结晶过程的物理化学实验.该实验涉及到对气溶胶的潮解与风化概念的理解,光学显微镜和高速摄像仪的构造和使用,相关软件的运用,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深对结晶学和动力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锌与稀硫酸反应中的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实施了物理化学实验“棉秆对废水中普鲁士蓝的吸附”的探究教学,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了表面现象、吸附过程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等相关物理化学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钱吉良 《化学教育》1988,9(5):33-35
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现以高二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教材为例,介绍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