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徐海宁 《安徽医药》2014,(9):1795-1796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理论在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疼痛和泌尿感染中的效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该科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48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该科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53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护理理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2分档χ2=12.412,7~8分档χ2=8.451,9~10分档χ2=7.01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泌尿系感染者占总人数的16.26%,观察组泌尿系感染者占总人数的1.6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护理理论在预防妇产科术后疼痛和有效的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预防妇产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时,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无缝隙护理管理);护理后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0%,观察组的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妇产科住院患者中,可减少其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防控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自2015年1月起对ICU患者实施预防感染综合护理,选择2015年1月之前的8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1月之后的80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DRO感染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的消毒效果与手卫生合格率。结果:观察组MDRO感染率为8.75%(7/80),明显低于对照组MDRO感染率16.25%(13/80)(P<0.05);观察组环境卫生学的消毒效果与手卫生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预防感染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MDRO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盈碧  梅慧红  徐洁  杨孝军 《中国药房》2013,(46):4392-439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妇科肿瘤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行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并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例(3.3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化疗基础知识知晓率、并发症预防知晓率、生活方式管理知晓率、化疗不良反应知晓率、心理疏导知晓率、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妇科肿瘤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六安市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对六安市24家医疗机构的环境空气、工作台面、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活检钳、镜腔等清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共检测423份样品,合格率92.4%,2010年检测231份,合格率89.6%,2011年检测192份,合格率95.8%,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26).不同监测对象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5,P<0.001),其中环境空气的合格率最低,为75%.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级别、医疗机构类型、医疗机构性质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总体合格率较高,不同检测对象消毒合格率不同,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不均衡,应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感染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消毒供应室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清洗消毒的1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清洗先后顺序来进行分组,清洗在前且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50件作为对照组,清洗在后且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50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院内感染率。评估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护理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状况。结果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98.00%vs. 82.00%,P <0.001)、消毒合格率(96.00%vs.80.00%,P=0.001)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 vs. 12.00%,P=0.001);观察组的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3.21±3.12 vs. 82.75±3.02,P <0.001);观察组的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95.41±1.36 vs. 85.82±2.18,P <0.001)。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可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状况,优化工作质量,保证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可能,能够更好地保...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干预对策完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 (1)2005年1月~2008年5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8.9%,2008年6月~2011年12月下降到4.3%。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呼吸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是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感染。(2)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主要有病房环境差、未成立独立医疗护理小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未执行到位、各种置管等因素。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注重手卫生消毒,是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对于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随机抽取我院的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强化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强化组则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等。结果实验组经强化感染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处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情况、专业知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丁会 《抗感染药学》2020,17(3):373-375
目的:分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常规感染管理收治的新生儿118例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前组;另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实施强化感染管理收治的新生儿136例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管理期间监测采样总份数的监测合格率差异。结果:管理后组患者实施强化感染管理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0.00%vs 3.39%),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管理期间的监测采样总份数(分别为180份、160份)的采样合格率,管理后组高于管理前组(98.75%vs 92.78%,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强化感染管理,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有效减少了引发院内感染的不利因素,确保了新生儿在院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调查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和组织管理等情况,将调查结果与2011年6月~2012年5月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仍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结果2012年6月~2013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该年度手卫生合格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组织管理合格率都明显高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的情况,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加强管理,可直接提高其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科学管理应用于供应室消毒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比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前1年(2011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科学管理后1年(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消毒合格率和护理人员考核情况,分析供应室消毒的管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实施科学管理后消毒合格率为100.0%(1245/1245),高于实施前的90.2%(985/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科学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评分和理论知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供应室中实施科学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营造无菌环境,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在供应室细菌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全年实施细节护理作为研究阶段,2010年一般护理阶段为对照阶段。比较2010年与2011年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2011年供应室加强细节护理后,供应室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细节护理,提高了供应室的服务质量和各科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6例手术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及人际关系、偏执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创.05);其护理质量、工作效率的优秀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手术室实行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3年间各100例医务人员,统计其手卫生依从性及每年患者感染率,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临床医生诊疗操作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32);临床护士诊疗操作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42);临床医生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36);临床护士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29)。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逐年上升,医院感染率则逐渐下降,2008-2013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洗手合格率与院内感染率操作一定的负相关性( r=-0.996,P<0.05)。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上升,可以明显减少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预防和控制门诊换药室的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05~2003-05我们对换药室人员、空气、物体表面、器械敷料、消毒液、引流物等进行监测并加强管理,使无菌换药感染率由过去的0.5%降至0.05%。  相似文献   

17.
赵文芝  王伟 《河北医药》2014,(19):3028-302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互助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门诊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接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自我检测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社区护理互助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和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两年间住院老年患者3005例进行院内感染调查。结果 老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59%,明显高于普通院内感染率3.48%(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6.13%),其次是真菌(21.12%)和革兰氏阳性球菌(12.66%),以多重耐药的ESBLs和MRSS多见,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对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2组CRP、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1、8和16天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能够准确显示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程度,对其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起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对医院感染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建立网络监控、护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过程。比较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的情况。结果应用TQC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升高并且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未采用TQC理论前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TQC理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