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及病毒唑对比治疗多发性跖疣效果。方法:疣体内注射氟尿嘧啶组与疣体内注射病毒唑组治疗多发性跖疣250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氟尿嘧啶的早期治愈率明显高于病毒唑组(P<0.01)。(2)氟尿嘧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病毒唑组(P<0.05)。(3)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尿嘧啶治疗跖疣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对照1组(单纯中药浸泡);对照2组(单纯5-FU疣体内注射)和对照3组(中药浸泡与5-FU疣体内注射联合).观察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痊愈率、平均痊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痊愈率95%,平均痊愈时间(21.37±5.63) d,复发率5.3%,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5-FU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痊愈率高、疗程短、痛苦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祝伦  刘巨方 《安徽医学》2011,32(5):643-645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联合火针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将91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将2.5%氟尿嘧啶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5:1)的混合液注入疣体,每周1次,共2~3次。治疗组第1周使用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方法同对照组,第2、3周采用火针酒精灯加热后点刺疣体治疗,每周1次,共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治疗组痊愈率89.1%,对照组6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痊愈41例中有1例复发,占2.4%。对照组痊愈31例中有5例复发,占1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5)。结论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联合火针治疗跖疣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电离子烧灼气化切除术与疣体基底部注射干扰素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复发3例(9.68%),对照组复发11例(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出现短暂尿道刺激征,治疗组7例(22.58%),对照组12例(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浸泡法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法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给予中药疣洗方剂浸泡后,皮损处外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对照组(47例)给予温热水浸泡双脚皮损处,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有效率为65.9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浸泡法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祛疣洗剂治疗儿童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60例跖疣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每晚用祛疣洗剂治疗,对照组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 (P<0.05)。结论:运用祛疣洗剂治疗儿童跖疣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肖桂林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60-1061
目的观察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多发性跖疣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3%,复发率8.0%;对照组有效率为61.3%,复发率38.7%。两组间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聚肌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效果。方法将门诊154例多发性跖疣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注射聚肌胞,并对病变部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液氮冷冻疗法,两组均间隔15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对痊愈病人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复发率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7.18%、8.33%、(10.43±2.44)d,对照组分别为71.05%、22.58%、(13.46±3.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5.325,t=6.398,P<0.05)。结论聚肌胞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创面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灸对寻常疣及跖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寻常疣及跖疣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艾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4例。艾灸组:选取最大或最早出现的疣体(母疣),采用局部回旋灸手法,远端配穴取:关元、足三里。针刺组:选取最大或最早出现的疣体(母疣),采用向疣体根部围刺4~5针(15°平刺)。两组寻常疣及跖疣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尤其在复发率上艾灸组显著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艾灸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针刺组治疗后CD3、CD4较治疗前也有升高(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艾灸组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优于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艾灸治疗寻常疣及跖疣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破坏局部疣体,同时又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协助增强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单纯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总有效率9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个月,对照组复发率达55.2%;治疗组复发率为13.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转移因子病损内注射治疗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跖疣且皮损数目在 3个以上的 64例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6例采用转移因子注射至母疣皮损内。对照组 2 8例采用电离子烧灼母疣并常规皮下注射转移因子。治疗 1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3 .3 3 %)明显优于对照组 (3 9.2 9%) ,χ2 =13 .2 7,P <0 .0 1。结论 注射用转移因子病损内注射治疗跖疣效果确实 ,且患者痛苦少 ,不留疤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匹多莫德、中药熏洗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0例)、治疗1组(30例)和治疗2组(30例)。3组均在局部麻醉下行CO2激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匹多莫德片治疗。治疗2组采用匹多莫德片治疗,同时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1组有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0%、20.0%比55.0%、25.0%,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1组比较,治疗2组有效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96.7%、3.3%比55.0%、25.0%,70.0%、20.0%,均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匹多莫德、中药熏洗治疗多发性跖疣可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镶嵌疣的优势治疗。方法:将288例镶嵌疣病例按照志愿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高频电刀治疗),B组(液氮冷冻治疗),C组(液氮冷冻联合疣体内注射干扰素治疗)三组,三组均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观察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上的差异、对各组痊愈病人半年后随访,记录复发率及疤痕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B组和C组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4.4%、88%、92%。不良反应中,A组66%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复发率高;C组无疤痕产生,复发率低。结论:液氮冷冻联合疣体内注射干扰素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疤痕产生是治疗镶嵌疣比较优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诚  郑晓  陈齐春 《河北医学》2010,16(3):274-276
目的:观察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确诊的跖疣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用30%冰醋酸外涂,每天3次,直至疣体消失,最长疗程1个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异维A酸胶丸10mg每日2次,至疣体全部消失,最长疗程1个月;C组采用CO2激光进行烧灼,直至疣体完全被清除为止。结果:疣体消失率C组最高,其次B组,A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发率A、B两组相似(P〉0.05),C组最高(P〈0.05);痊愈率B组与C组相似(P〉0.05),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有疤痕形成,占17.92%,A、B两组无疤痕形成。疣体消失天数B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具有原位复发率低、痊愈率高、无疤痕形成、疣体消失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等优点,是治疗跖疣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干扰素局封联合消疣方浸泡治疗掌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60例确诊为掌跖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干扰素局封联合消疣方浸泡)和对照组(消疣方浸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疣体个数、大小、疼痛三项评分及有效率与复发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项评分: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8周后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干扰素,为发热、乏力等流感样症状。结论 干扰素局封联合消疣方浸泡治疗掌跖疣,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同时改善疣体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跖疣患者100例,按就诊次序将患者分为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和仅以CO2激光治疗两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组治愈44例,治愈率88%;复发6例,复发率12%。单纯组CO2激光组50例,治愈34例,治愈率68%;复发16例,复发率3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优于单纯的CO2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诊的90例跖疣、鸡眼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9,P<0.05)。结论:在跖疣、鸡眼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附9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电离子+α-干扰素局部注射与外用5-氟尿嘧啶涂抹疣体二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电离子去除疣体后+α-干扰素局部注射与5-氟尿嘧啶外用涂抹疣体治疗CA相比较。结果:两组治愈后总治愈率分别为89.5%、95.6%,复发率分别为10.4%、0.04%。结论:外用5-氟尿嘧啶涂抹比电离子+α-干扰素组治疗CA具有复发率低,治愈率高,治疗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尿道内尖锐湿疣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灼疣体联合5-氟尿嘧啶灌注治疗;对照组(15例)单独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灼疣体治疗.结果:患者经1次治疗后损害消失,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15%(3/20),对照组复发率53.33%(8/1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联合5-氟尿嘧啶灌注是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干扰素γ穴位注射治疗青少年顽固性多发性跖疣疗效。方法 53例门诊单侧脚掌多发顽固性跖疣病人,分为20岁以下组和20岁以上组,昆仑、太溪二穴注射干扰素γ,每次100万u,每周1次,共3个月。结果 二组治疗效果比较, 20岁以下组明显优于20岁以上组(χ2 =4 02,P<0. 05)。结论 干扰素γ穴位注射治疗青少年顽固性多发性跖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