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超滤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超滤率(UFR)≤15 mL/(h.kg),B组UFR>15 mL/(h.kg),比较2组透析充分性。结果尿素下降的比率(URR值)及一定的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清除量(KT/V值)等数据显示,超滤量的多少与KT/V值、URR值成负相关。结论一定透析时间内每次过多的超滤量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赵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74-175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效应。结果:加强健康教育后,3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透析患者及家属加强控制体重增长的健康教育,可增进其对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使患者能积极配合透析治疗,提高透析充分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4.
殷章红  夏莉 《环球中医药》2013,(Z1):236-236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科透析患者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318例患者血流量不足200ml/min的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8例患者中,男188例,女1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7例,药物中毒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1例,其他肾功能衰竭患者157例。共行血液透析4890例次,血流量100ml/min为56例次,101~150 ml/min为268例次,151~199 ml/m n为1200例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28例,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PD组),分别检测开始透析时及透析后3个月、6个月时的血脂、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CHD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及血浆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PD组透析后TC、TG、LDL、及LP(a)较透析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较透析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透析6个月后HPD组TC、TG、LDL、及LP(a)较CH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较CHD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其脂代谢紊乱,并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时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透析时的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血透中低血压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对照分析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和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时的透析资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能使血压上升(P〈0.05),提高透析中低血压患者KT/V值(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中的血液净化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MHD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各15例,包括血液透析(HD)组、HD+血液透析滤过(HDF)组、HD+HDF+血液灌流(HP)组。比较三组患者PEW发生率、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指标、炎症情况、贫血和铁代谢异常情况、血脂代谢情况、肾功能和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HD+HDF+HP组患者PEW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HD+HDF组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HD+HDF+HP组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其他两组,HD+HDF组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HD+HDF+HP组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磷水平低于其他两组,HD+HDF组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的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斜线超滤模式组给予斜线超滤,直线超滤模式组进行了直线超滤。比较两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依从性;超滤前后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斜线超滤模式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依从性、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直线超滤模式组有优势,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斜线超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让刚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体重的增长。方法: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45例新增患者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透析情况等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结果:45例患者中40例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4例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话半信半疑,1例患者完全不配合治疗。经R id it分析:u=3.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体重增长速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及自身对照观察方法观察肉苁蓉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予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在规律透析基础上给予每日肉苁蓉20g煎煮至100mL频饮。记录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月月末透析周中的透析间隔为24h的24h尿量及透析前血尿素氮(BUN)、血磷(P),每月的平均干体重、平均超滤量及血流速度,同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营养及炎性指标即每月透析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记录治疗期间退出病例数及透析不耐受人次。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月的平均干体重、平均超滤量及平均血流速度、24h尿量及透析前血尿素氮、血磷中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各指标较前有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然对照组不显著,治疗组治疗2月后明显改善(P0.05),作用稳定;对炎性指标而言,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发生透析不耐受次数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新发腹泻、腹胀患者,无服药后呕吐、恶心不适反应。结论:肉苁蓉有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进而显著增加透析充分性,能提高透析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种透析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后的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CRP、β2MG水平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在透析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RP、β2MG水平更低(P0.05)。在透析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1.25 mmol/L和1.5 mmol/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钙浓度1.25mmol/L (DCa l.25)、1.5 mmol/L(DCa l.5)透析液连续血液透析3个月,期间保持患者摄入钙磷量稳定、透析方案以及其余治疗方法、药量等均不改变.对比患者实验前后血钙、血磷和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变化情况.结果:使用钙浓度1.25 mmol/L透析液透析3个月后患者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降低(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升高(P<0.05);同样条件下使用钙浓度1.5 mmol/L透析液患者,透析3个月后血钙和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透析前血钙正常或轻度异常患者,使用DCa 1.5透析液疗效相对较好;对透析前血钙较高患者,短期使用DCa 1.25透析液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尿素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蛋白分解代谢率(PCR)对16N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发现TACurea和PCR是反映血液透析长期充分与否的重要标志,KT/V可直接反映单次透析效果,是调整透析方案的最佳指标。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KT/V对PCR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急诊透析次数,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我院血液进化中心对开展血液透析以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急诊透析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大大降低了急诊透析次数,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将27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所有患者均使用15UC或18UC高通量透析器3个月,分别检测高通量透析前后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干体重变化。结果:转换为高通量透析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较前有明显提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较前明显下降(P<0.05);有14例干体重增加,占51.85%。结论:高通量透析不会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的丢失,且可能通过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而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导致便秘的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便秘的发生率及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各项观察指标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采取有目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提高其生活质量,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DH)皮肤瘙痒治疗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皮肤瘙痒程度上,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1周2次透析滤过(HDF)、1次透析(HD),对照组常规1周3次透析(HD)。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的皮肤瘙痒程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1,结论: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皮肤瘙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护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华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154-155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的家庭护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对照组32例,常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护理。观察组36例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连续性的家庭护理教育。两组患者均在第1次透析前及半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焦虑,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透析半年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够进行合理饮食,内瘘保护好,规律透析依从性好,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监护,对现状满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属参与的家庭护理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