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较困难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较困难子宫切除手术的方式及操作要点。方法对43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大子宫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肿瘤及盆腔粘连等行子宫切除手术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全子宫切除术,无1例出现输尿管、膀胱、直肠等脏器的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解剖关系,熟悉手术步骤,操作沉稳、手法准确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子宫良性平滑肌瘤并发肺部转移临床上较为少见,子宫次全切除后宫颈残端巨大肌瘤并发肺部良性平滑肌瘤转移更为罕见,现将1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48岁,20年前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近4年B超发现宫颈残端肌瘤复发,未予重视,半月前因乏力,发现盆腔肿物来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检查,B超提示宫颈16 cm×14 cm×14 cm,7 cm×7 cm×6 cm  相似文献   

3.
宫颈肌瘤及子宫峡部肌瘤是子宫肌瘤的特殊类型,约占子宫肌瘤的10%,多位于盆腔深部,可导致子宫颈延长、子宫变形以及周围器官移位.根据其生长部位不同,可使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器官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临床表现多为单发,体积较大,嵌顿于盆腔,压迫子宫临近脏器,使子宫血管和输尿管解剖变异,宫颈肌瘤的手术方式多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血且易损伤临近器官.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手术向微创发展,子宫的去留及手术途径的选择成了妇产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我院2000年6月-2001年8月行宫颈肌瘤经阴道剔除术6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肌瘤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手术方式,为避免手术副损伤提供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宫颈肌瘤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行经腹令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宫颈肌瘤核除术。结论宫颈肌瘤手术方式与肌瘤部位、类型、大小及是否保留生育功能有关。为避免手术副损伤、减少出血,对较大的宫颈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先行宫颈肌瘤核除术,再行切除子宫。术前行双侧输尿管导管逆行插管,可避免术中输尿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阔韧带肌瘤位于盆腔腹膜之外.对盆腔解剖影响较大,手术时易损伤输尿管等脏器。传统的开腹肌瘤剔除术剥离创面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容易发生盆腔内粘连。我科2001年1月-2003年9月在腹腔镜下剔除14例子宫阔韧带肌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宫颈肌瘤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肌瘤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手术方式,为避免手术副损伤提供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宫颈肌瘤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宫颈肌瘤核除术.结论 宫颈肌瘤手术方式与肌瘤部位、类型、大小及是否保留生育功能有关.为避免手术副损伤、减少出血,对较大的宫颈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先行宫颈肌瘤核除术,再行切除子宫.术前行双侧输尿管导管逆行插管,可避免术中输尿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PVA颗粒)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7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应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远端,用直径300~500μmPVA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7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经术后3、6个月随访,阴道出血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CT,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32%~62%。结论 PVA颗粒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可在短期内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宫颈肌瘤是自子宫颈生长的肌瘤,位于骨盆深部,大者嵌顿于骨盆中,使颈旁和阴道壁不易或不能暴露,且由于生长部位不同可使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器官移位。子宫颈肌瘤分5型:中央型,前壁型,后壁型,侧壁型,多发型。宫颈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缺少临床症状,较小时不易诊断,发现时肌瘤常较大,直径达10cm以上,嵌顿于盆腔或阴道内,给手术带来困难。由于宫颈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易造成膀胱输尿管或直肠的损伤,为避免手术中周围脏器的损伤,对于巨大宫颈肌瘤,笔者对原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有效地预防了手术中出血及脏器损伤,现将改进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践中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宫颈残端肌瘤偶有报道,然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肌瘤报道较少,本例报道主要内容为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现盆腔平滑肌瘤。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仍有发生平滑肌瘤的可能性,不排除子宫平滑肌瘤偶尔可以在静脉内形成肿瘤结节,从而转移盆腔。术前充分了解输尿管及膀胱情况可能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0.
子宫全切术中处理宫颈时易损伤输尿管 ,且术后易导致阴道盲端脱垂。我院自 1999— 0 1采用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 ,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采用本手术病例共 10例。年龄 30~ 4 8岁 ,主诉月经过多 7例 ,盆腔肿物 2例 ,子宫孕 3个月大 6例 ,孕 2月大 4例 ,均有宫颈中、重度糜烂 ,术前细胞学检查均除外宫颈恶性病变。术后病理回报子宫肌瘤 7例 ,子宫腺肌瘤 2例 ,肌瘤合并腺肌瘤 1例 10例均有慢性宫颈炎 ,未见恶变。2 手术方法2 .1 常规开腹 ,按子宫切除步骤处理园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子宫血管。2 .2 在子宫…  相似文献   

11.
赵晓兰  王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151-2152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对14例宫颈残端平滑肌瘤行宫颈残端及肌瘤切除术治疗。结果1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应仔细检查宫颈残端,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如出现腹胀、尿频、肛门坠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想到可能有宫颈残端疾病发生,处理残端肌瘤时术中应注意出血及副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宫腔镜联合诊断妇科疾患,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5月在我科门诊就诊并自愿接受自凝刀射频治疗的子宫疾患216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73例、宫颈肌瘤1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8例、肌壁间肌瘤内突型46例,均在B超监视、宫腔镜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进行射频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诊3个月216例,6个月187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2%和97.2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宫颈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肌瘤直径≤3.5cm有效率达100%。结论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疾患是一种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经济、可重复治疗,在B超、宫腔镜的引导下可更准确、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宫颈肌瘤为自子宫颈生长的肌瘤,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报道发生率2.4%~7.0%。宫颈肌瘤位于骨盆深部,大者嵌顿于骨盆中,使颈旁和阴道壁不易或不能暴露,且由于生长部位不同可使膀胱、输尿管、子宫动静脉、直肠等器官移位;因部位特殊,故手术操作难度大,绝大多数采用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适应症亦相应拓展。我院从2006年始共完成宫颈肌瘤剔除术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肌瘤金子宫切除术中避免误伤周围脏器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36例宫颈肌瘤全子宫切除术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宫颈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无1例损伤周围脏器.结论 手术成功的要点是选择好切口,准确无误的处理卵巢血管与子宫血管.充分游离宫颈周围组织,视肌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决定是否先剥除肌瘤再切子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内突型肌壁间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术中联合B超监护下,对32例子宫壁间内突肌瘤患者进行手术,采用钳夹、扭转、牵拉等方法成功实施手术。结果32例内突壁间肌瘤中,有29例为1次切净,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6%。其手术时间:最长2.25h,最短30min,平均44min;出血量:最多出血量80mL,最少出血量5mL,平均22mL。32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约占9.38%,其中术后发热(合并重度贫血)1例,子宫出血1例,TURP综合征1例。结论B超监护下采用官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阔韧带肌瘤40例。阔韧带肌瘤的术前确诊率较低,但临床诊断显著较 B超诊断的准确性为高,在 40例中,全宫切除术27例,阔韧带肌瘤剔出术 13例,均无 1例并发输尿管损伤。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注意输尿管走向;阻断包膜上血流;包膜内剔出肌瘤;切除子宫从健侧开始;肌瘤剔除后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肌瘤患者治疗的手术途径及术式研究.方法 选取69例宫颈肌瘤患者,根据患者宫颈肌瘤生长的方向、大小、对生育的要求等因素,选择手术治疗途径.手术治疗途径主要有经腹、经阴道;操作方法主要有包膜内、分离输尿管、步步止血操作等;术式主要有行全子宫切除术、肌瘤剜除术、经阴道行肌瘤剔除术以及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等.结果 其中有20例患者是在宫颈粘膜下,采用经阴道行肌瘤剔除术治疗;有29例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因此选择肌瘤剜除术;有20例患者是将肌瘤完全剥除后采用的是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68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并无明显的并发症,1例患者在手术后有盆腔血肿的情况.结论 在治疗宫颈肌瘤患者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与要求,合理的选择手术途径与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改良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邻近脏器损伤.阴道切口愈合佳,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盆腔检查、妇检及B超结果显示子宫形态及大小正常,子宫活动良好.结论:改良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手术不良反应轻,患者损伤小,康复快.该手术无需昂贵的设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具有高发的特点,许多女性可在体检时候发现并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已不再是子宫平滑肌瘤的唯一治疗方案,故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的疗效越来越重要,子宫肌瘤生长位置可多样性,故我们通过研究以探讨更适合不同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以为临床提供更适合的个性化治疗依据。 方法 回顾2008~2013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B超证实为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需行相关治疗的患者170例,其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30例,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50例,通过术前妇科B超及磁共振检查筛选出相对适合上述治疗方案的患者,治疗后再次通过B超及磁共振检查判定肌瘤体积的变化,以判断治疗效果,比较3组治疗方案对子宫平滑肌瘤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通过测定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计算3种方法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94.4%、86.0%,子宫动脉栓塞组与手术及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及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及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优于子宫动脉栓塞,但在适应症方面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情况,分析子宫肌瘤的发生部位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2005-09间,经手术切除的子宫平滑肌肿瘤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506例中,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发生在肌壁间301例(59.5%),浆膜下133例(26.3%),黏膜下60例(11.9%),宫颈及阔韧带肌瘤12例(2.3%)。其中,多发性平滑肌瘤406例(79.8%)。子宫平滑肌瘤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部位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且预后及治疗方案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