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口大闸1973年投入运行,经过近30a的运行,排水闸胸墙及船闸闸墙出现的较多裂缝,通过裂缝成因分析,认为是施工时因温度应力产生的温度缝。对排水闸胸墙,船闸左闸墙及船闸右闸墙采取不同的灌浆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整体式船闸结构设计最小宽高比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整体式闸室结构设计中闸墙底宽与闸墙高比值的取值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现行船闸规范的闸墙底宽与闸墙高取值范围并不适合高水头船闸,因此根据材料力学原理推导了不同设计水头作用下,采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闸墙底宽所需满足的最小宽高比公式。该公式克服了以往船闸结构设计中闸墙底宽取值经验性的缺点。有限元数值算例表明,所建议的最小宽高比公式能够满足船闸结构设计的强度与限裂要求,且具有形式简单,便于推广的优点,对于现行船闸设计规范是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船闸闸墙混凝土受过往船只的碰撞、摩擦,容易受破坏、形成擦痕,这不仅影响了船闸的美观,同时影响其耐久性;闸墙混凝土的有效防护是当务之急。以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脂肪族聚脲材料;并通过分析各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其中性能最佳者作为船闸闸墙混凝土的新型抗冲撞保护材料。将该聚脲材料涂覆在混凝土表面,测试分析材料的抗冻融、抗碳化以及抗冲磨性能;在室内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将该材料用于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船闸闸墙,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聚脲材料具有显著的耐候性和抗冲撞性能,有望解决船闸闸墙混凝土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4.
船闸闸墙水平位移是船闸性态的综合反映,分析了引张线法进行闸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是优选方案,总结了引张线法进行某船闸闸墙水平位移监测的原理、计算方法、数据分析和维护检修的经验。通过引张线对船闸水平位移进行的多年观测和运行分析,发现:引张线法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数据精确度较高,可以为同类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闸闸室墙在中间浮式系船柱附近的混凝土易产生裂缝,影响船闸工程整体稳定性。通过对闸室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展开仿真分析和实际船闸工程混凝土裂缝调研,发现整浇闸墙中间系船柱附近和上下游侧墙中间下部混凝土在施工期易产生竖向裂缝。因此,考虑闸墙中部采用后浇带的方式,并且比较了后浇带不同施工方案,发现采用后浇带能降低闸室上下游侧墙混凝土的最大主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但仅采用后浇带的方式,会导致中间浮式系船柱附近的后浇混凝土开裂风险增加;因此,可通过改变后浇带浇筑顺序和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的方式,提高中间浮式系船柱附近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淀东闸室墙破坏的原因淀浦河东闸已运行十多年,目前闸墙损坏较为严重,这其中有施工原因,也有混凝土碳化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船舶对闸墙的碰撞、磨损所致。淀东闸每年通航量多达600万吨,随着船舶的木护弦改为钢护弦,更加剧了船弦对闸室墙的磨损,局部甚至有大面积的钢筋裸露,这种现象已影响到船闸的安全运行,而且目前对闸墙如何进行有效的修复,仍是船闸维修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  相似文献   

7.
二号船闸位于三江右岸,闸室尺寸为,宽34米、有效长度280米、最大水头27米。船闸轴线与坝轴线交角为81°30′。上闸首的工作闸门为人字门。船闸输水主廊道布置在船闸两侧闸墙内。进水口设在进水段。进水段右墙为上游主导航墙的一部分,与三江防淤堤毗邻;左墙即为上游辅导墙,与闸墙迎水面呈20°的扩散角,形成船闸进水口的口门,其左侧为非溢流坝和六孔冲砂闸,上闸首与进水段之间设有桥墩段。与进水口水流条件有关的建筑物平面  相似文献   

8.
由于船只和其它水上交通工具通过船闸时产生涌浪,致使墙体受到冲刷,墙表面混凝土剥落。若采用传统的混凝土开挖方法修补不仅耗资大,而且需要长时间关闸停航,其经济损失严重。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采用一种较为实用的修补下莫纽门特尔坝船闸闸墙的方法,即在闸墙上喷射乳胶玻璃纤维混凝土薄层,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法具有省时、省工和省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斑竹水电站航运过坝采有船闸方案。船闸建筑物由上游趸船导航结构,下游混凝土重力式导墙上、下坞式结构闸首及坞式结构闸室组成。输水方式采用分散输水系统-闸墙长廓道短支出流。经计算分析,闸室水力指标及船舶泊稳条件好。闸首、闸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合理,受力明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施桥一线船闸的变形观测,着重讨论复线船闸施工中因地下水位的升降对一线船闸产生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垂直于闸中心线方向的横向位移)的可逆变化规律.验证了施工中采用地下防渗墙和回灌方式控制一线船闸墙后地下水位不低于真高±00m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采用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三峡船闸四闸室混合式闸室墙的稳定问题。分析了在船闸闸墙后的岩体中存在倾向闸室的陡倾角裂隙和由两组陡倾角裂隙构成的不稳定岩体——楔形体对闸墙稳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墙后渗压力作用下船闸闸墙与基岩不同接缝形式的锚杆应力分布规律;闸墙墙体、重力式墙、楔形体的位移情况;在超载情况下船闸的破坏机理和破坏发展过程。研究表明锚杆对闸墙的整体稳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闸墙的破坏主要取决于锚杆和砂浆的极限粘接强度。锚杆的应力分布规律和最大拉应力出现的部位均与闸墙和基岩的接缝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任继礼 《人民长江》2002,33(1):13-14
三峡永久船闸充分利用高强完整的岩体,采用衬砌式混凝土结构形式,闸首支持体混凝土衬砌最小厚度12m,闸室墙混凝土衬砌最小厚度1.5m。在船闸低水位运动或检修时,通过大量的高强结构锚杆将混凝土结构与墙后岩体联系在一起,共同受力。为防止结构锚杆在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处的自由段遭受腐蚀破坏,采用喷锌与涂环氧封闭层外加橡胶套管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结构锚杆的耐久性。对锚杆所处的环境作了系统研究,对整个设计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庆亮  杨斌 《吉林水利》2012,(12):27-30,38
本文针对整体式船闸闸室墙底宽取值最小化问题,采用数学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整体式船闸在设计初期闸墙宽高比取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闸墙宽高比随墙高的变化规律,为设计者初步确定闸墙尺寸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船闸闸墙浇筑与底板之间必然存在长间歇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长间歇是导致新浇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内因之一.基于上述问题,结合船闸长间歇浇筑特征及结构特征,仿真分析探索了导致闸墙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浇筑的长间歇期会增大约束力,产生新老混凝土温差,从而导致温度应力超标诱发竖向裂缝.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方法,详细研究了三峡船闸锚固衬砌墙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温度和渗透水压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和相互作用,指出了混凝土墙受到岩基约束而产生较高的温度应力;墙后锚杆内力值很大程度取决于混凝土衬砌墙与岩基闸的接触条件的好坏。文中对最不利条件下改善锚杆受力状况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使混凝土衬砌墙和锚杆的受力状态都处于允许范围内,所得结论可供设计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春光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4):300-301,304
闸墙设计是船闸设计的重要部分,桥巩船闸闸墙由整体重力式结构优化设计为下部衬砌式、上部重力式的混合结构,采用结构锚杆和排水系统来达到闸墙的稳定,从而节省了工程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治淮》2021,(4)
船闸检修期间闸室内部处于低水位状态,为保证工程和施工安全,有必要对船闸闸室闸墙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本文简要介绍茨淮新河上桥船闸抢修期间闸墙变形监测方法,并对检修期间闸墙变形监测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闸墙的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变化均在允许范围内,闸墙处于安全状态的结论,为船闸特别运用期上桥枢纽的控制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口水电站船闸在一、二、三级闸首输水廊道突扩段洞室四周,采用了硅粉混凝土。硅粉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前者抗冲磨强度1倍,抗空蚀强度提高3倍。水口水电站三级船闸运行至今已6个月以上,实践表明,硅粉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能够保障船闸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9.
老船闸的成功利用主题词船闸,改建工程,预应力,锚固,监控,施工方法,事故处理早在1961年,位于亚拉巴马州的惠勒船闸,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试将已建的船闸闸墙结合于一座新建的围堰上.其靠岸问墙的主要部分发生滑坡,有30英尺滑进了用于建造相邻船闸的无水基坑中...  相似文献   

20.
葛洲坝1号船闸是我国目前运行规模最大的船闸,设计规模3 000 t级,闸室有效尺度280 m×34 m×5 m(长×宽×槛上水深),可一次通过万吨船队.船闸下闸首右2块下游面中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条长达30 m的竖直向裂缝,船闸运行后,该裂缝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并已沿顶部顺水流方向贯通.根据近10 a来对裂缝的跟踪检测资料,结合下闸首混凝土施工情况和结构工作特点,对裂缝成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对裂缝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案进行了论证,研究提出了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回填灌浆的综合处理措施,加固工程于1999年5月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