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S支持下岷江上游土壤侵蚀动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利用TM数据,采用3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研究岷江上游地区3个典型时期的土壤侵蚀动态,并对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侵蚀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1.4%和1.70%;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32.64、1 04.74和1 362.11 t·km-2,以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为主,伴有少量的中度侵蚀.侵蚀面积比较小,侵蚀程度比较轻.侵蚀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侵蚀大多发生在>25°的区域,196年占总侵蚀量的93.65%,1995年为93.1%,2000年为92.71%;在海拔上,中山、亚高山、高山以及干旱河谷是侵蚀发生的主要地带,1986年占总侵蚀量的9.21%,1995年为97.63%,2000年为99.27%;不同类型的植被直接影响到侵蚀的发生,灌木林地以及新退耕的疏林地是3个时期侵蚀的主要发生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也产生了微度侵蚀;侵蚀的发生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燥褐土、石灰性褐土最易发生侵蚀,是控制侵蚀的重点区域;人口的增长、户数的增加是侵蚀发生的驱动因子,人口与户数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压力的增大,侵蚀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城市植被制图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植被的分类理论和方法,提出一套适用于城市植被分类与制图的方法。根据城市植被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及生态-外貌分类原则,建立了基于植物生活型的、可用图形表示的城市植被分类体系,分天然与半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个大类,共有9个植被型和34个植被亚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区的城市植被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植被类型的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掌握城市植被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同时按不同分类级别用计算机进行城市植被制图。城市植被  相似文献   

3.
依托GIS软件作为技术平台,采用网格地图与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呈高度正相关,说明土地利用强度是导致陕北黄土高原本区域土壤侵蚀的重要驱动力。回归分析发现,在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土地利用强度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呈现不同状况,地势越平坦、气候越湿润的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ao JJ  Liu Y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05-1812
选取影响上海市生态环境的5个敏感性因子(河流湖泊、文物古迹及森林公园、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把5个因子的敏感性划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度敏感和不敏感4个等级,最后得到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不敏感区、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城市总面积的37.07%、5.94%、38.16%和18.83%.对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其分区保护与建设措施,为上海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岩性背景下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旭玲  白晓永  谭秋  陈欢  冉晨  习慧鹏 《生态学报》2018,38(24):8717-8725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岩性下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的关联性,为研究区优化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以贵州省沿河县为例,以Landsat遥感影像、1∶5000地形图、岩性和石漠化为基础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表面分析和栅格计算,提取出土壤侵蚀的各项指标因子。对不同岩性背景下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沿河县石漠化面积为284.44 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52%。已发生石漠化等级以轻度、中度、强度较显著;土壤侵蚀面积为1838.9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48%,已经发生土壤侵蚀等级以轻度、中度、强度侵蚀为主。(2)灰岩与碎屑岩互层和连续性白云中,石漠化与土壤侵蚀发生面积较显著,分别占石漠化与土壤侵蚀面积的57.99%和50.45%。(3)非碳酸盐岩、灰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混合、灰岩与碎屑岩互层、连续性白云岩和石灰岩上,石漠化等级与土壤侵蚀程度在潜在和轻度呈负相关、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内呈正相关、中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内呈负相关,土壤侵蚀等级与石漠化在微度和轻度侵蚀内呈正相关,在轻度和剧烈侵蚀内呈负相关,其中灰岩与白云岩混合和连续性白云岩上,石漠化等级与土壤侵蚀存在单一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重庆土壤侵蚀及土壤保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洋  欧阳志云  徐卫华  肖燚  肖强 《生态学报》2015,35(21):7130-7138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在考虑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查表法,构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和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C值图层,并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估算了重庆地区土壤侵蚀量,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价值。结果表明:重庆地区2010年土壤侵蚀量约为2.23亿t/a;土壤保持量约为14.69亿t/a。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评价了各类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的生态价值。研究区2010年土壤保持价值相对于2006年有所提升,2010年生态系统因防止土壤侵蚀而产生的土壤保持总价值约为6.18×105万元,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价值为5.44×105万元;减少废弃地的价值为2.65×104万元;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的价值为4.78×104万元。各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量最大,单位面积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山区苹果园地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霞市是中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光、热条件及地形是影响当地苹果分布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基于生态适宜性,建立苹果园地单项土地利用优化模式,是栖霞市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本研究在对光、热条件及地形空间分布模拟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为景观介质表面,利用GIS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了苹果园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探讨山区苹果园地单项土地利用优化的技术途径.将栖霞市划分为极度适宜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和初度适宜区4个适宜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20466、38392、97367和41301 hm2,极度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29%,苹果园地开发的适宜性较大.MCR模型为当地苹果产业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GIS支持下的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4类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GIS技术计算评价单元的敏感指数、自动生成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图,并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酸雨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地区土壤侵蚀和酸雨较敏感、石漠化不是很敏感,生物多样性及生境很敏感。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的周广胜NPP模型,根据陕西省植被图和陕西省相关的气候资料,充分考虑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以植被类型为单位估算了陕西省陆地生态系统NPP物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陕西省陆地植被总产量为195.339 5 t·hm-2·a-1,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为7.25 TDM·hm-2·a-1。得到陕西省植被NPP值列表。以第一性生产物质量为基础,采用能量比市场价格法测定了陕西省各种植被类型的生产力价值,结果是:陕西省的27个植被类型总净第一性生产力价值为358.50亿元。单位面积的生产力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文平  宇振荣 《生态科学》2017,36(2):144-151
定量化识别生境服务的空间分布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论文从生境斑块质量和生境格局两方面构建了生境服务的量化指标及其方法框架, 并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研数据利用GIS 工具对北京市海淀区进行了生境服务制图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服务供给能力最高值主要分布于海淀区西部山区和中部圆明园、颐和园一带以及北部翠湖湿地附近的零星区域, 占全区总面积的16.54%。海淀区北部农村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区域生境服务供给能力次之, 分散分布于西部山前地带及北部农村村庄外围的人工林地和园地区域, 占全区总面积的32.44%。海淀区南部城区及中部城乡交错区的生境服务供给能力最低, 占全区总面积的24.68%。海淀区大部分农村居民点所提供的生境服务也较弱, 占全区总面积的26.34%。生境服务制图结果可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制定提供一个定量化且直观形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类大脑神经电活动的不同节律与不同的状态有关,而其他物种如鸟类不同状态下脑信号的节律特异性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分析家鸽(Columbaliviadomestica)在麻醉昏迷、清醒安静、自由探索三种典型状态下的局部场电位(LFP)信号,研究家鸽不同意识状态下神经电活动的节律特异性。首先采集不同状态下的LFP信号,提取δ(1~4 Hz)、θ(4~8 Hz)、α(8~12 Hz)、β(15~30 Hz)、γ(30~60 Hz)五个节律;然后使用小波变换进行时频分析,通过统计时频图的定性观察和小波能量的统计分析,使用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研究各状态不同节律的特异性,并基于样本熵分析信号复杂度,探索产生这种节律特异性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意识越来越清晰,较低频的δ、θ、α节律受到明显抑制(P 0.001),而较高频的γ节律活动明显增强(P 0.001);样本熵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由于节律频带越高,信号样本熵越大,对应了从麻醉、清醒到自由探索意识清晰程度的提高。家鸽不同状态下神经电活动节律特异性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不同物种脑信号节律编码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幼苗根系形成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标记图谱对溶液培养与旱作培养(纸培养)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的种子根与最长不定根长,不定根数,总根干重,根冠比等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与遗传分析。4种参数共检测到6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与22对上位性互作位点,其中溶液培养中的最长不定根长,总根干重和旱作培养中的总根干重检测到的QTLs位点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0%,23%和13%左右;旱作培养中的最长不定根长,不定根数,根冠比和溶液培养中的根冠比仅检测到上位性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在12%-61%之间,溶液培养与旱作条件下没有一个或一对检测到的QTL或互作位点完全相同,提示溶液培养和旱作条件下影响幼苗根系生长的遗传机制差异,上位性作用对旱作培养条件下的根生长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Dissipations of PCB in soils under factorial combinations of soil amendment (biphenyl, pine needles, orange peels, unamended) and planting (reed canarygrass, flat pea, burr medic, unplanted) regimes were evaluated in relation to carbon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corresponding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 examined potential differences amo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under the treatments and then related the differences to PCB dissipation. Based on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ree PCB dissipation groups were identified. They were (1) high: 50% or more loss of an original 50 mg/kg aroclor 1248 after 100 d, (2) medium: 40 to 50% loss, and (3) low: <20% loss. A 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CDA)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with the PCB dissipation grouping as the class variables and the carbon substrates as exploratory variables so as to relate PCB dissipation to C substrate use. The three PCB dissipation groups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a subset of C substrates. The CDA identified C substrates that were most important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opulation communities under the various treatments.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the ability to correlate community substrate utilization to contaminant dissip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因子是计算土壤水蚀速率以及选择适当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参数。本文以土壤侵蚀模型中的植被因子(C因子)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根据6个水土保持试验项目33个小区共195个小区年的资料,计算了刺槐、柠条、沙棘、沙棘一杨树,沙棘一油松、沙打旺、红豆草、苜蓿和草木樨等9种林草植被因子值。林地植被因子介于O.004到O.164之间,以刺槐林的C值最低。草地植被因子介于O.071到O.377之间,以第一年的草木樨c值为最高。定量对比说明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优于农作物。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定量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壤流失速率,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具有参考价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因子是计算土壤水蚀速率以及选择适当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参数.本文以土壤侵蚀模型中的植被因子(C因子)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根据6个水土保持试验项目33个小区共195个小区年的资料,计算了剌槐、柠条、沙棘、沙棘-杨树,沙棘-油松、沙打旺、红豆草、苜蓿和草木樨等9种林草植被因子值.林地植被因子介于0.004到0.164之间,以刺槐林的C值最低.草地植被因子介于0.071到0.377之间,以第一年的草木樨C值为最高.定量对比说明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优于农作物.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定量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壤流失速率,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环境下籼稻糙米重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OryzasativaL .)稻米 4个发育时期糙米重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 ,除了三倍体胚乳和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主效应以及细胞质主效应可以控制不同稻米发育时期的糙米重量外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可明显影响不同发育时期糙米重量。基因加性主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在整个稻米灌浆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对糙米重的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条件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 ,胚乳和母体植株中控制糙米重表现的基因在多数稻米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且以稻米发育早期为主 ,开花后第 1~ 7天是控制糙米重的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 ,其次为开花后第 8~ 14天。一些基因只在个别发育时期间断表达 ,这在净细胞质主效应和净细胞质×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净显性主效应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稻米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 ,V2 0和作 5等亲本可以明显提高后代的糙米重量。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 of genetic main effects and genotype×environment (GE)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brown rice weight (BRW) at four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in indica rice ( Oryza sativa L.) was conducted for two-year experimental data by using developmental genetic models and corresponding 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of seeds in cereal crops.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main effects and their G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riploid endosperm, cytoplasmic and diploid maternal plant genes were important for BRW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f rice, especially for endosperm or maternal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their addi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Because of the higher additive effects and addi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BRW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the better improving effects for this trait could be expected by selection in rice breeding. The results of conditional genetic variance components showed that the new expression of quantitative genes in endosper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BRW was mostly found at all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f rice. The gene expression, however, was most active at the early filling stages especially for the first (1-7 d) and the second filling stages (8-14 d after flowering). The phenomena that some genes were spasmodically expressible among filling stages of rice were detected for some genetic effects especially for net cytoplasmic main effects or its interaction effects and net dominance main effects. Predicted genetic effects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f rice showed that some parents such as V20 and Zuo 5 were better than others for improving the BRW.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