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某医院237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性切除毕Ⅰ或毕Ⅱ(结肠前)吻合术。结果:237例中出现10例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2%,7例患者在术后3~5d,3例患者发生在术后8~10d由流质改半流质时。结论:通过持续胃肠减压、应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营养支持治疗和中成药等综合治疗,大部分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4年间149倒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治疗疗效观察.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最佳.结论 通过综合治疗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胃动力均恢复正常,X线钡餐造影显示胃蠕动、排空良好,住院时间9~32d,平均21.5d。随访0.5~1年,未见复发现象。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是其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时采用心理干预、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等多种综合措施,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15例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给予营养支持护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胃瘫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护理,各项营养指标恢复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0 引 言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有学者也称之为手术后胃无力症、胃无张力症和胃排空延迟症等.占整个胃瘫患病率的13%.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  相似文献   

6.
张箭平  叶敏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12):635-637
1病例 患者,女,87岁。因“进食后腹胀不适2年,反复呕吐宿食2个月”入院。既往无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患者中等身材,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压15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全腹软,无压痛,未扪及肿块,有振水音,肠呜音3—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后胃乏力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的胃排空障碍,又称胃瘫,主要特征是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胃手术后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常可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作者回顾分析8例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3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并发胃瘫12例中,BillrothⅠ式吻合4例,BillrothⅡ式吻合7例,Roux-y吻合1例。全组病人非手术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结合胃镜或胃肠造影可做出诊断,非手术治疗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又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8年3月~2006年1月726例胃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于术后4~15天.16例中14例经非手术治疗,13~28天痊愈,2例行胃造瘘及空肠营养造瘘,分别于第一次手术后37天及49天胃功能恢复、治愈.结论胃手术后FDGE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由综合因素引起;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FDGE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可痊愈,要耐心等待,不宜盲目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胃术后胃瘫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常见于术后3~10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嗳气、反酸、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或宿食等.常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和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2001年~2003年诊治的5例胃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 )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容易被误诊为机械梗阻性疾病而行手术治疗。而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盲目手术而获得治愈的。本组15例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同位素胃排空检查等,结合临床表现,均明确诊断PGS,采用”胃肠休息疗法”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避免了盲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肠外肠内营养在胃瘫早期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在胃瘫综合征(PG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2例病人分为单纯肠外营养(PN组)8例,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联合组)1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体温、白细胞、血糖、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五项指标在1周内及1周以上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内两组平均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周后肠外营养组平均阳性率高达62.5%,而联合组仅为27%.结论:在PGS早期治疗中,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能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缩短PGS的治疗过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有关类癌的最初报道是Merling于1838年描述了阑尾类癌的肉眼病理变化,然而直到1907年Oberndorfer才首次提出了术语carcinoid(类癌).1934年Cassidy则描述了恶性类癌综合征.长期以来学者怀疑这些肿瘤分泌激素样物质,直到1948年才由Rapport及其同事们发现了5-羟色胺(当时称为serotonin)可能是引起症状的物质.1953年有学者从类癌组织中提取出5-羟色胺,类癌的内分泌潜能才被真正认识到.有关胃类癌的最初报道则是Askanazy于1923年经尸检发现并描述,Soga则于1972年报道了首例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的胃类癌病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7例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7例患者确诊食管癌术后胃瘫12例,患者表现为胃潴留,无明显腹痛,肛门排气大多正常。消化道造影见胃蠕动差,吻合口通畅。所有病例经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病情均得以缓解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及胃肠动力促进剂等非手术治疗,可以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