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及总体健康的评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生活质量更好,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随访48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0例参照组和20例治疗组,参照组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优良率(85.00%)比参照组(25.00%)高,并发症发生率(10.00%)比参照组(4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Harris评分、近期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结果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9.63%)明显低于观察组(92.59%,χ~2=14.503,P=0.002)。两组术后髋关节关节畸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96,P=0.244);关节活动、疼痛程度及功能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P=0.007;t=7.869,P=0.000;t=4.343,P=0.000)。两组术前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IL-1、TNF-α、5-HT、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97,P=0.000;t=21.423,P=0.000;t=36.400,P=0.000;t=37.671,P=0.000)。术后半年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观察组(5.56%,χ~2=6.271,P=0.012)。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FHR)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0.9%、95.0%(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样可以达到治愈股骨颈骨折的目的,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THA治疗5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既往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等,同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THA髋关节功能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预后优良率7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假体中心性脱位、异位骨化、髋臼塌陷及假体端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0.5% (6/57),显著低于FHA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疼痛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好,并且患者的疼痛度较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23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20例,随访3~5年.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失血、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作比较,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与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上未见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失血方面均少于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在术后疼痛率、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势.对于那些较年轻或者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9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95例采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URo-QoL(EQ-5D)评分及变化趋势。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 01),但两组术后血液需求量及血栓、房颤、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 05)。两组随访期间Harris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 01)。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EQ-5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术后12、24、48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结论对于预期寿命短、活动量少的老年患者使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明显,对于预期寿命长、活动量大的老年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uper 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01~2019-01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接受ERAS理念指导治疗的40例患者为ERAS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ERAS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3.88±54.92)ml,对照组为(386.75±131.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ERAS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显著(P<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更好,院外指导的完善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01~2015-06收治的68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换组(n=35)和内固定组(n=33),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置换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长于或多于内固定组(P0.01),但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Harris评分为(73.15±5.27)分,内固定组为(52.08±3.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电力医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8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60例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经皮加压钢板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大于经皮加压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在各随访时间点的Zuckerman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皮加压钢板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经皮加压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与经皮加压钢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期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初次手术费用及治疗总费用高于经皮加压钢板组,但二次手术费和随访3年期间的相关治疗费用低于经皮加压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恢复功能更佳,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少,但相比经皮加压钢板治疗,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和创伤面更大、费用更高,应综合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后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即全髋关节置换术、单极和双极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1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全髋组52例、单极组32例和双极组44例,比较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术后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出血等情况。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全髋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1),而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结论三种置换术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最好,双极次之,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导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本院收治确诊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拟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0例,筛选后以随机分组原则,将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尿管拔除、住院)、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事件(关节脱位、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作为护理效果判断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各项评价因子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当天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分数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价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有利于术后康复,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安全性高,更受到患者青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5例,其中THA 92例,BHA 73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BH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TH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3%(72/92),BHA组为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16/92),THA组为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与BHA均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BH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THA远期并发症较少。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53例)及常规组(5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则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5 d柄假体颈干角及髋臼外展角角度)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微创组(P<0.05);手术后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高于微创组(5.66%)(P<0.05)。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相似文献   

20.
何澄  郭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92-2293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股骨头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入的62例行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使用的金属头直径不同分为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观察组)及普通假体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长程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对比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对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对比中,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2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2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对比中,术后1个月、术后2年的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程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内收、外旋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观察组屈曲、内收、外旋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术后大腿疼痛3例,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术后大腿疼痛2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2例,深静脉血栓4例;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对照组为31.25%,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金属大头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且具有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低等优点,适合于年龄较轻及对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