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铜陵市风疹暴发的特征和原因,为预防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发病初期病人的血清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2009年2月10日至6月2日,铜陵市共发生风疹349人,罹患率0.472‰。疫情主要发生于3、4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74.50%;经过及时采取隔离传染源、应急接种风疹疫苗等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风疹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风疹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重点人群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广泛开展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剖析学校风疹爆发疫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1和2002年蚌埠市部分中小学校的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a间共有13所中小学发生风疹爆发,平均每起爆发累及13.2人;首例病例出现24 h内报告疫情的只有1起,仅占全部爆发学校的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3.6%.所有爆发均发生于3~6月,农村报告的病例少于城市,病例均为学生,其中96.5%的患者年龄在6~14岁,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近.结论学校风疹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风疹抗体阳性率低,应用风疹疫苗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控制风疹发病 ,对安徽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拟采取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是安徽省风疹流行年 ,流行周期可能为 3~ 6年。每年 3~ 6月是流行季节 ,主要在中小学校发生爆发 ,5~ 14岁儿童病例占80 %左右。在风疹流行年 ,农村报告的病例与城市相近。开展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最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控制风疹 :①将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②加强风疹的监测 ,规范疫情报告 ;③及时调查处理风疹爆发 ,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4.
林茜  朱琳  杨月 《中国校医》2015,(1):17-18
目的了解大连市小学校风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大连市2007—2013年发生在小学校的风疹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大连市共报出16起小学校风疹爆发疫情,疫点调查14 260人,罹患人数164人,平均罹患率为1.15%。其中,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报告15起,占93.75%;4月最多,7起,占43.75%。罹患学生中,10~12岁占80.49%,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8.05%,流动儿童占59.76%。结论风疹是小学校重点防治传染病,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晨检工作,开展应急接种控制爆发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风疹防治工作。方法对爆发调查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2006年3月16日至4月8日,通许县大岗李乡阳光学校发生风疹爆发,疫情持续24天,平均潜伏期为8.33天,累计报告病例63例,罹患率为9.74%,均为在校学生。所有病例都有发热出疹症状,其中伴咳嗽45例,占总病例的71.43%(45/63),伴卡他性鼻炎17例,占总病例的26.98%(17/63),伴结膜炎56例,占总病例的88.89%(56/63)。男女性别比为1.73:1,病例主要分布于6岁~9岁,罹患率为18.69%。采集部分病例血清标本20份,麻疹IgM抗体全部为阴性,检测风疹IgM抗体10份,阳性8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0.00%(8/10)。通过采取隔离传染源及风疹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风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本次爆发的根本原因。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济南市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风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和流行。方法根据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风疹监测系统资料,对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济南市1998-2006年报告风疹爆发疫情74起、1212例,占全部风疹病例数的73.10%(1212/1658)。爆发疫情中本市人口病例占94.14%(1141/1212);中学爆发疫情43起,占爆发总起数的58.11%;5-14、15-19、20-29岁病例分别占50.50%、45.21%、3.80%。爆发疫情病例中有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me,RubV)免疫史的仅占0.49%,无Rub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93.65%和5.86%。结论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的重点在5-19岁人群。高质量的RubV常规预防接种是减少风疹发病,控制风疹爆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谭志欣 《职业与健康》2011,27(8):892-893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风疹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风疹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风疹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09年沈阳市苏家屯区风疹年均发病率为42.43/10万,各年度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48.50/10万、36.2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占62.94%,职业高峰明显;4、5月发病占66.31%,呈春季高发趋势;10~24岁年龄组发病占72.33%,呈典型的青少年高发趋势。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实施目标管理;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管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做好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6年桓台县学校风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引起流行的原因分析,探讨今后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全县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我县风疹共发病595例,其中学生发病484倒,占发病总数的81.34%;5所学校出现风疹暴发流行;发病年龄以15~2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时间集中在1~3月之间.导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疫情报告不及时,人群易感性高,应急接种措施不及时.[结论]规范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早期应用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风疹暴发流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该校此次风疹暴发流行的原因、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测部分患者的风疹IgM抗体.结果:明确此次出疹性疾病为风疹暴发流行.入校前生活在较偏远地区的患者10人,占总发病人数的52.6%;一年级患者9人,占总发病人数的47.4%.结论:部队院校风疹易感者大量累积,易发生风疹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南市风疹流行特征,探索防治策略。[方法]对济南市2000~2010年风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0年累计风疹发病2 062例,年均发病率为3.67/10万。2000~2010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0.11、1.28、9.72、3.83、0.10、0.17、14.64、0.87、2.22、1.32、0.52。2000~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济阳县为7.64,商河县为0.45,历下区为5.07,市中区为2.83,槐荫区为4.12,天桥区为4.74,历城区为1.59,长清区为2.52,章丘市为2.16,平阴县为2.57;男性为5.38,女性为2.74;0~4岁为3.14,5~9岁为3.11,10~14岁为20.80,15~19岁为20.41,20~29岁为2.23,30~39岁为0.48,≥40岁为0.05。2 062例病人中,2~6月发病的占94.91%。2004~2010年的1 207例病例中,无风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5.90%,有免疫史的占4.56%,免疫史不详的占49.54%。2000~2010年累计发生风疹暴发疫情75起,发病1 216例,占发病总数的58.97%。其中,2002年17起、发病506例,2006年35起、525例;发生在中学的37起,发病707例;章丘市5起,发病210例;每起发病2~9例的占64.47%,10~29例的占23.68%。[结论]济南市风疹疫情较为严重,暴发疫情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和分析一起风疹疫情流行特征,探讨风疹防治对策.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EpiData、SPSS等软件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44例病例,学校病例38例,小学罹患率23.31 %;此次暴发持续42 d,并有潜伏期病例存在;临床症状以单纯出疹伴发热为主,占19.00 %;年龄集中于6岁...  相似文献   

12.
池红 《中国校医》2004,18(6):558-558
2003年2~6月南京市某中学发生一起风疹爆发流行,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积极采取消毒措施,同时使用国产减毒风疹疫苗和进口麻风腮疫苗进行应急接种,有效控制了疫情.现对本次风疹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与分析某外企流动人口的风疹疫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结果该次疫情确定为风疹的爆发,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3.19%;血清学检测结果,15例患者中有12例风疹抗体IgM阳性,阳性率为80.0%,经过采取环境消毒与应急预防接种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的高危人群,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风疹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发生8起风疹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例290例,疫情波及全区34所学校中的26所,其中8所学校为暴发疫情,发生病例126例,占病例总数的43.45%.为了解风疹发病流行状况,进一步做好风疹控制工作,及时控制疫情,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风疹疫情暴发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风疹疫情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20例风疹病例,罹患率4.89%(20/409),罹患率有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趋势(x2=11.531,P0.001),3~6年级314人均未曾接种风疹疫苗,采集20例病例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麻疹Ig M抗体全部阴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64.29%(9/14)。结论:该起疫情为一起校内传播的风疹暴发疫情,人群易感性高和疫情报告、处置不及时是此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宝鸡市风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宝鸡市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风疹1 552例,年均发病率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85.8%),以5月为发病高峰(28.7%);患者以学生为主(53.8%);男女比为1.5∶1。结论宝鸡市风疹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且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重点预防0~10岁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和在校生,应在春末夏初开展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风疹爆发调查和监测点风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杭州市风疹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爆发调查方法和疾病监测点的病例报告方法.结果风疹爆发地区发病率为13.52%,幼儿园儿童为24.3%,农村小学生为26.13%,初中生为0.56%,大学生为1.67%;小学教职工的平均罹患率5.18%.1990~1995年杭州疾病监测点共报告风疹12 246例,年均发病率波动于21.55/10万~845.94/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发病年龄为0~75岁,以5~9岁(23.69%~52.32%)和10~14岁(11.81%~39.64%)病例最多,此二年龄组年发病率波动在112.5/10万~5 136.64/10万.小学生、幼托儿和中学生的病例分别占57.72%、14.99%、12.82%.结论风疹疫情严重,免疫预防很有必要,预防重点为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大连市金州新区近年来风疹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订风疹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金州新区2004-2011年风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大连市金州新区风疹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18/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6月风疹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84.02%、春季发病高峰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16∶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1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28/10万,男女风疹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发病年龄以10~25岁年龄组为主,占77.23%;学生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53.11%.结论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加强流行趋势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风疹流行特征,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风疹防治策略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沈北新区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沈阳市沈北新区共报告风疹病例1 27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56.14/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3~6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83.06%;病例主要集中于2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96.63%。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以学生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3.41%。结论沈阳市沈北新区风疹发病高峰为3~6月份,以学生发病为主。应针对学校加强风疹疫情监测及风疹病例管理,强化麻腮风疫苗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的流行,切实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广西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西风疹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07年广西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4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7/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有明显季节性.来宾、梧州、河池、百色和南宁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病例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年龄集中在0~19岁,共4 985例,占病例总数的91.54%;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幼托儿童居多,共5 199例,占病例总数的95.46%.结论 防制风疹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