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时间透析每天透析和夜间透析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血液透析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时间、常规时间和短时间透析,在60年代使用面积10m2的Kill平板型透析器,为了达到透析充分性,每周要透析24h(3×8h/周)。随着透析设备和技术的进步,通常透析时间缩短为12~15h/周。近十年来,有些先进国家综合溶质弥散和对流的原理,提高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等技术,把透析时间缩短至6~9h/周,称为短时间和超短时间透析。遗憾的是,总结近10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患者死亡率不断增加。于此同时,法国Tassin仍然坚持每周透析24h,显示出惊人的效果,加拿大等国家又提出每天透析或夜间透析,对透析时间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长时间透析每在透析和夜间透析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血液透析在现代医院中对肾病患者的生存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因而血液透析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成了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院的管理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而这其中离不开对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透析脑病     
以往常见于非透析病例中的尿毒性脑病,在透析疗法发展、普及的现在,已极少见到。但是另方面,对透析病例并发不均衡综合征、颅内出血、透析脑病(透析痴呆)等中枢神经系损害却引起了注意。特别是对其中呈进行性、致命性经过的新病态,提示其原因是铝(Al)在脑内蓄积的透析性脑病很为关注。历史背景Siddiqui 1970年就已报告透析病例合并原因不明的致命性痉挛,提示了本病的存在。但直到1972年才作为一种疾病而由 Alfrey 等所记载。即在长期(平均48个月)透析病例中,表现进行性言语障碍、痴呆、肌阵挛及痉挛发作,以  相似文献   

5.
透析患者透析充分与否的评价肖申尽管十年来血液透析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美国终末期肾衰患者赖以维持生存的血液透析治疗仍存在着较高的死亡率。其中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就是合并症数目的增多和程度的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透析不充分对死亡率的增加起...  相似文献   

6.
透析疗法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临床分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发并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分析;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产生与容量超负荷的关系;49例血透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     
尽管人工肾的技术有了发展,但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至今仍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腹透简单,有效,操作方便,能迅速清除内生性或医源性毒性物质,或纠正酸碱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最近由于技术上的改进,腹透的使用不但更为方便,而且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理论依据腹膜是有透析性的半透膜,其面积大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面积,也大于多数人工肾的面积。低分子物质透过腹膜的(氵弥)散力与其浓度梯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室经常有糖尿病患者来做透析。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血液透析呢?这主要是因为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如果不进行透析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9.
王骥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34-135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全靠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来完成的。呼吸系统有呼吸中枢,呼吸器官(胸廊的呼吸肌及膈肌)活动,使O2进入人体组织内进行新陈代谢,同时将CO2排出体外。如果气体交换发生损害则引起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定义就是由于气体交换出现障碍引起缺O2和CO2潴留,从而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就称呼吸衰竭。缺O2即指动脉血O2分压低于55~60mmHg,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中透析装置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中透析装置的初步评价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广州,510080)李惠群叶任高许乃贵胡丽琼戴健霞关键词腹膜透析透析装置腹膜炎中图法分类号R4595我们自1978年以来,曾用5组透析装置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现将不同透析装...  相似文献   

11.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β2微球蛋白(β2-MG)淀粉样物质在骨关节和内脏沉积是DRA的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腕管综合征、囊性骨损害与病理性骨折、骨关节病、破坏性关节病及全身淀粉样变性。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DRA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下降。高浓度β2-MG是发生DRA的先决条件,β2-MG淀粉样纤维具有细胞毒性,成核聚合模型可部分解释β2-MG淀粉样纤维的形成机制。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β2-MG特异性吸附均能增加β2-MG清除,新型延展性透析技术清除效率更高;应用高生物相容性膜和超纯透析液可以减少β2-MG产生。肾移植是预防DRA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spKt/V)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的相关性。结果 体重指数、干体重与透析充分性呈负相关(P<0.01),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体重下降率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维持BMI在正常范围之内,不同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限制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彭智刚 《内科》2013,8(1):27-28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HPD组22例和普通血液透析(LPD)组20例,HPD组采用德国Fresenous公司F60聚砜膜滤过器,LPD组采用Fresenous公司F6透析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LPD组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LPD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序贯钠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序贯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连续 4次血透中发生透析低血压≥ 2次的 16例应用序贯钠透析干预共 92次 ,观察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干预前次透析液钠浓度均为 14 0mmol/L ,序贯钠透析起始钠浓度为 15 0mmol/L ,逐渐降至 138mmol/L。结果 :应用序贯钠透析后 ,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和透析中的平均收缩压的升高显著 ,大于 10mmHg(P <0 .0 1) ,临床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不耐受情况。结论 :应用序贯钠透析能够非常有效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使透析过程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高龄透析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建立都较困难,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多,远期通畅率较低,长期维护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1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特点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后续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透析患者逐年高龄化。日本1982年统计的全部透析患者中约12%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其对老年人的适用性不断扩大。1982年使用透析疗法的9.652例患者中,65岁以上者2,222例,占23%。尽管如此,众多的患者使用透析疗法,但老年透析患者预后不良。虽然老年人有许多特殊性值得考虑,但有关老年人透析的研究迄今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就老年病的特点、老年人的透析疗法、并发症、老年透析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探讨。老年病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脏器开始老化。可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早老性痴呆等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老年人同时存存两种以上疾病的发生率甚高,既使一种疾病亦同样易破坏体内环境稳定性,致使  相似文献   

17.
综述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介绍局部淀粉样纤维的组成成份和形成机制及其对DRA发病特点的影响,并介绍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2微球蛋白在D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温低钙透析、每日短时透析(DHD)与常规透析对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生过透析中高血压的慢性肾衰病人随机分成3个透析组治疗,观察期为8个周。比较3组病人透析前血压、透析中血压、高血压发生率、血钙、血浆肾素活性、尿素清除指数(Kt/V)、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透析组比较,高温低钙透析组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和血钙浓度降低;每日短时透析组透析前、透析中血压、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血浆肾素、体重增加量和体重增加率降低,Kt/V升高。结论高温低钙透析和每日短时透析均能有效防治透析中高血压,但每日短时透析血压平稳,透析充分,透析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透析与结核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尿毒症病人的单核-巨噬细胞抗原呈递能力、T细胞抗原识别能力以及细胞因子的生物可用度下降,并且透析不能改善或消除这种细胞免疫缺陷,由此透析病人的结核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外结核及播散性结核的发病率极高,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较差,容易误诊和漏诊。部分抗痨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如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应调整剂量;而那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抗痨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则不需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20.
透析与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与营养王质刚几个研究资料表明[1],饮食蛋白质摄取(DPI)低下和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重要危险因素。美国透析协会(NCDS)的研究结果显示,每日蛋白质分解率(PCR)<0.8g/kg常使透析失败。一组120例透析患者每日DPI为0.63g/kg,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