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针对铁路货运量发展变化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灰色模型中的无偏GM(1,1)幂模型进行预测,并用状态划分更为精细后的马尔可夫链修正预测值,从而建立优化后的UBGPM-Markov模型.通过对我国2000~2012年铁路货运量实例分析,与改进GM(1,1)模型、无偏GM(1,1)模型2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显示无偏GM(1,1)幂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优化后的UBGPM-Markov模型更是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将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由2.11%减少到0.55%.  相似文献   

2.
客运量集中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它的发展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灰色预测模型结合天津市历年来客运量资料进行预测,并与其他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到较精确的数据,为下一步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预处理的铁路客运量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铁路的客运量进行准确地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传统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在运量预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应用灰预测进行运量预测的优势。结合滑动平均法对灰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考虑初始条件的改变。在预测2006-2010年全社会客运总量的基础上,根据铁路客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份额预测2006-2010年的铁路客运总量。  相似文献   

4.
设备因素是保证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铁路运输设备点多线长,分布范围广,受自然力影响较大,一旦存在安全隐患而不能及时排除或得到控制,将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残差GM(1,1)模型的道路交通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交通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中交通量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结构关系的模糊性,动态变化的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由于技术方法、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造成各种数据误差、短缺甚至虚假现象,系统的作用机制不明确,系统的状态、结构、边界关系难以精确描述,属于典型的灰色系统。在作量化、模型化、实体化研究时,能作为反映系统主要动态特征的数据是很少的。由于环境对系统的干扰,系统信息中原始数据序列往往呈现离乱情况,离乱数列即为灰色数列或称灰色过程,灰色理论利用那些较少的或不确切的表示系统行为特征的原始数据序列作生成变换后建立微分方程,对灰色过程建立的模型称为灰色模型(Greymodel),简称GM模型。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GM(1,1)模型和灰色残差GM(1,1)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然后将其应用于交通量预测的实际例子中。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GM(1,1)建模方法和模型检验方法,通过Matlab程序设计,实现了GM(1,1)程序化自动预测.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在工程建筑物变形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当系统呈指数变化时,预测值和后续实测值吻合度较好,可应用于二级精度标准的建筑物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理论的铁路客货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全国铁路1996-2005年客货运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改进的灰色理论的影子响应GM(1,1)模型,Dynamic GM(1,1)模型,修饰型残差GM(1,1)预测模型.并采用后验差检验对三种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了检验,从而给出了每一条铁路干线所适合的最佳预测模型,使得决策者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相应的预测模型,避免了单一模型对不同铁路干线预测结果出现波动和失真的不足.同时用等维灰数递补法预测2007年的客货运量.进而对管理决策人员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GM(1,1)模型建模机理的基础上,提出GM(1,1)模型中参数a,b的一种新算法一模糊神经网络算法,把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得到模糊神经网络GM(1,1)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民航客运量的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及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定义及其与行车安全系统的区别,并借助系统分析方法的思路较全面地刻划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不高,以牛顿插值法函数对初始序列背景值进行优化提出了改进模型。以武汉市某等截面连续钢箱梁桥现场荷载试验为工程依托,通过分级加载实测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差值为初始数据列,来预测下一级加载实测挠度。基于牛顿插值法灰色GM(1,1)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预测的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4%,预测第六级加载弹性挠度值减小2%。结果表明,基于牛顿插值法对初始序列背景值优化的改进模型在大型桥梁荷载试验中预测下一级实测挠度值的精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残差GM(1,1)模型的汽车货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汽车货运量增长迅速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某地汽车货运量趋势进行预测,通过残差GM(1,1)模型对主模型的修正,并用后验差检验法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和检验,得到一个精确度非常高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符合汽车货运量的预测,并在实际预测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姚前 《交通标准化》2009,(15):198-201
综合考虑机场安全的影响因素,从行为人、机务、环境及组织管理四个影响机场安全的角度入手.构建机场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确定机场的安全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智能手机中传感器类型,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预警系统体系框架,设计了安全预警功能.采用道路实验横向测评了两款智能手机安全预警软件和一款专业设备在功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前碰撞和车道偏离预警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可以实现专业系统的主动安全预警功能并进一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精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从高速公路边坡的安全问题入手,结合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探讨以光纤光栅传感器为基础,建立完整高速公路边坡安全监测方法的技术可行性。通过这项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能够达到及早预警高速公路边坡安全事故,保障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高速公路车辆追尾和连环追尾等事故,本文研究了车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公路预警与避险模型.本文利用车联网系统,将交通事故快速预报给后方车辆,并实时分析路面车辆信息,帮助后方车辆及时做出合理应急方案和应急措施.试验证明,跟车预警模型能够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避免追尾,在无法避免正面碰撞时,应急避险模型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做出有效判断,成功进行避险,避免连环追尾事故发生.公路试验中第3车减少制动距离9.2 m,第4车减少制动距离21.4 m,较大地缩减事故后续车辆行车制动距离,能够在密集的行车路段,有效降低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6.
顾雨辉   《现代交通技术》2012,9(5):48-50
针对崇启大桥结构特点编制了结构健康评估与预警系统,其评分方法与预警水平直接相关,显著减少了评估计算中的人工干预。对各监测量进行评分计算,结果表明:各监测量处于实测数据的正常水平,各监测部位均处于安全状态下,证明崇启大桥结构健康评估与预警系统能够有效监测大桥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的城市交通拥堵预警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摒弃传统的以分析交通流参数来判断是否会发生交通拥堵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因素(包括天气、时间段等),以粗糙集理论为依据,建立一套判断城市交通拥堵算法,为交通拥堵预警提供分析与支持,并进行模拟实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可改善拥堵预警的准确率并减少误报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铁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存在高铁公司对多个委托方的监督策略难以合理制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某高铁公司及其 2个委托方策略的动态选择在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复杂博弈现象,建立了三方组成的系统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演化博弈理论证明,结合系统动力学(SD)仿真,可以揭示多委托方条件下,系统各方进行决策的行为特征及其稳定状态.结果表明:采用静态策略时,博弈过程出现了长期波动,并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均衡(ESS);而采用动态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博弈过程中的波动,但在奖惩系数相同的情况下,静态策略对于委托路局安全投入率的提升优于动态策略.说明高铁公司在制定监督政策时,应灵活运用静态和动态策略,以使高铁运营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高铁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存在高铁公司对多个委托方的监督策略难以合理制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某高铁公司及其 2个委托方策略的动态选择在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复杂博弈现象,建立了三方组成的系统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演化博弈理论证明,结合系统动力学(SD)仿真,可以揭示多委托方条件下,系统各方进行决策的行为特征及其稳定状态.结果表明:采用静态策略时,博弈过程出现了长期波动,并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均衡(ESS);而采用动态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博弈过程中的波动,但在奖惩系数相同的情况下,静态策略对于委托路局安全投入率的提升优于动态策略.说明高铁公司在制定监督政策时,应灵活运用静态和动态策略,以使高铁运营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