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VEGF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ASI评分、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SI评分以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可改善PASI评分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殷文浩  金梦祝  陈峰  张庆江 《新中医》2018,50(12):215-217
目的:观察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纳入研究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并外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走罐组给予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常规治疗组63.33%,走罐组56.67%,联合治疗组86.67%,3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及走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PAS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走罐组未见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消银汤内服+走罐治疗+卡泊三醇软膏外用,对照1组予中药消银汤口服+卡泊三醇软膏外用,对照2组给予走罐治疗+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总疗程4周,以PASI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PAS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改善尤其明显;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75%,三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消银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疗效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病例治疗中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病例60例,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卡泊三醇软膏疗法,而治疗组30例则给予走罐疗法+中药药浴疗法,对比两组PASI指数及其疗效。结果:展开不同治疗后,治疗组30例PASI指数为(2.17±1.69)分,比对照组30例的分低,(P 0.05);且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而对照组是76.67%(23/30),且随访发现,对照组有5例复发,治疗组无复发(P 0.05)。结论:对于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病例,给予走罐疗法+中药药浴疗法可降低其PASI指数,并提升疗效,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何斌  林中方 《新中医》2019,51(2):226-228
目的:观察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对2组患者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法(PASI)评分,评估治疗4周和治疗8周时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6、8周,观察组PAS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走罐疗法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督灸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6%,对照组分别为72.2%和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走罐能显著改善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症状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7、IL-22、IL-2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对皮损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皮损明显减轻,PASI、DLQI、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PASI、DLQ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联合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TWP)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方法观察银屑病1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30例,TWP治疗8周)和2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30例,自血疗法联合TWP治疗8周)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的愈显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PAS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的PASI评分均较各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2组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1组(P 0. 01);银屑病1组和2组的愈显率分别为56. 67%和83. 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TWP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联合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NB-UVB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走罐治疗,每次走罐20 min,1次/天,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1、2、3、4周皮损PAS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罐疗法联合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对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60例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普连乳膏为润滑剂进行走罐疗法,对照组采用NB-UVB联合普连乳膏外用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变化,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改变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PASI评分、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结论: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疗效显著,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Th17、Th22的诱导、分化,从而减少致炎因子的激活释放,使银屑病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下调,从而改善皮损的角化过度与浸润程度,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拔罐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64例。两组均口服消银颗粒,对照组皮损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皮损采用火针联合拔罐治疗,对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拔罐可以显著改善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瘙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2(IL-2)和神经肽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的IL-2和SP水平,同时分别对其进行PASI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联合达力士外治能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瘙痒患者的疗效,降低血清IL-2和S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10)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128例中老年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免疫调节作用、PASI(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评分。结果与对照组(78.13%)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4%)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CD4+明显降低,CD4+/CD8+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31%)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1%)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西医常规疗法鳖甲煎丸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消银颗粒,口服,3. 5 g/次,3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3片/次,3次/d;每次药浴结束后于皮损部位外擦甘油。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加味苦参汤药浴(30 min/次,1次/d),对照组给予臭氧水疗(30 min/次,1次/d)。2组患者于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比较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并于治疗第2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2组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 01);治疗第1周,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第2周,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 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苦参汤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阿维A胶囊+他扎罗汀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健脾解毒汤+中药药浴+走罐治疗+外用普连膏)。治疗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更理想。不仅可提升总有效率,而且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备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火针和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予毫火针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标准对靶损害皮损面积、肥厚程度(浸润)、红斑及鳞屑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P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P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PA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PA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毫火针和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银屑病皮损改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消银方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76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消银方和火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8周后PASI评分和CD8+、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8周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消银方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降低VEGF过度表达,改善PASI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刮痧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复方氟米松软膏刮痧),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积分上,治疗后两组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刮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银屑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通过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10.00%(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良好,可降低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润肤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2组均外用玉泽屏障修护身体乳。观察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瘙痒缓解程度、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和5-D瘙痒量表评估患者瘙痒缓解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