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稻蝗在水稻上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祥和  牛泽民 《昆虫知识》1994,31(4):198-200
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是山西省水稻田蝗虫的仇势种。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盐碱地改良,水稻面积逐年扩大,致使稻蝗发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因此,了解中华稻蝗在水稻上的危害损失,制定当地的防治指标,已成为水稻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8~1991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l研究方法采用中华稻蝗三龄盛期稻田罩笼接由的研究方法,在定措农科所进行,选择肥水基本一致,前茬为水稻,亩产500kg生产水平的稻田08亩,供试品种中华11。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lin‘,…  相似文献   

2.
3.
中华稻蝗在冀东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是秦皇岛地区稻田蝗虫中的优势种,发生面积大,为害作物种类广泛,为历史性农作物害虫,近几年又趋严重。1986年秦皇岛地区发生38506公顷,其中,水稻被害面积25806公顷,高粱、玉米等作物被害3400公顷,苇田2100公顷,草滩7140公顷,约计损失粮食876万公斤,折款613.2万元。1987年中华稻蝗发生27400公顷,其中水稻被害20193公顷,玉米、高粱等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汝川  彭勇 《昆虫知识》1991,28(6):330-333
通过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中华稻蝗在唐山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耕翻、抹埂、铲埂、捞卵等农业措施为主,辅以人工捕捉及选用甲胺磷等化学药剂防治的综防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危害,平均每亩挽回损失近50kg,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绍英  王光明 《昆虫知识》1993,30(4):243-245
<正>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是我市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掌握在四龄蝗蝻前进行药剂防治。关于该虫的生活史,柳支英等曾作过报道。为了便于在田间识别其龄期,1989~1991年作者饲养其生活史时,对各龄蝗蝻的主要鉴别特征再作了较详细的观察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明庆  王清文 《昆虫知识》1997,34(6):323-325
稻蝗是陕南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是一个混合种群。经分类鉴定,在汉中平坝稻区有4个种: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日本稻蝗Oxyajopanica(Thunberg)、小稻蝗Oxyaintri-cata(Stal)、无齿稻蝗OxyaadintataWill[1,2].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和日本精蝗两个种。在稻区共存的稻蝗种群是否独立存在,其发生规律有何差异?在稻煌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弄清这一问题,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将近年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捕获成虫鉴定1995~1996年8月10日~9月25日在稻田内每5天网捕1次成虫,数量200头以上,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7.
中华稻蝗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其利用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何忠  李炳文 《昆虫知识》1991,28(6):363-365
<正> 昆虫作为食物,在人类历史上早已见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山东和日本蝗虫早已成为高级餐厅的美味佳肴。日本每年从我国进口上百吨速冻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Thunberg)。在泰国以“油炸飞虾”为美名的油炸蝗虫,已成为受人们青睐的大众化保健食品。艾特金斯  相似文献   

8.
以丙酮和石油醚的混合液为提取液,通过正交试验,对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成虫体脂肪进行溶剂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并分别讨论了各因素对中华稻蝗成虫体脂肪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4/25、溶剂混比1/1(丙酮:石油醚)、提取时间8h、水浴温度85℃为中华稻蝗脂肪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脂肪得率可达5.875%。  相似文献   

9.
10.
局部稻区中华稻蝗种群回升的原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道宏 《昆虫知识》1992,24(4):193-195,206
本文从稻蝗一生的几个主要环节入手,用生态对比调查的方法,分析讨论了主要生态因素对稻蝗种群变化的影响。基本明确单双混栽为稻蝗蝻及成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来源,耕作粗放、农事管理的参差不齐为稻蝗提供了孳生地;稻蝗生命的薄弱环节在2、3龄蝻期。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实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Giemsa、Wright和Giemsa-Wright混合染色3种方法,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的血细胞进行了染色和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其结果是Giemsa染液染色时间较长,对细胞核染色效果较好,细胞质界限清晰,但对细胞质中的颗粒染色较差;Wright染液染色时间较短,对细胞核和细...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蛋白质评价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乔玉生 《昆虫知识》1992,29(2):113-117
本文对中华稻蝗Qxya chinensis (Thunberg)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水分含量为73.3%,干物重只有26.7%。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0.8%;粗脂肪为2.2%;粗纤维2.9%;总糖1.2%;粗灰分1.2%,而粗蛋白质占总干物重高达73.4%。氨基酸齐全,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量47.73%,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苏氨酸,氨基酸分(AAS)为0.84,化学分(CS)为0.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9.05。中华稻蝗中的蛋白质均比人们通常摄取蛋白质源的品质好,与鸡蛋蛋白质相似。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维生素。中华稻蝗是人类膳食中新的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13.
中华稻蝗受精囊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显微及亚显微水平上研究了中华稻蝗受精囊的结构。该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围脏膜,肌肉层,结缔组织,基膜,上皮层和内膜层。其中内膜层又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其间可见许多分泌小管。上皮层分别由锥形分泌细胞和长柱形细胞组成,前者内含大量的分泌泡。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构成,其中环肌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4.
以中华稻蝗为研究材料,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条件,确定了AFLP银染技术方法,从而建立了中华稻蝗AFLP分子标记研究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为探讨稻蝗种间遗传学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华稻蝗卵子卵黄发生期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卵子发生中卵黄发生期的超微结构.卯黄发生初期,滤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可能与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有关.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胞质内卵黄球逐渐增多,它也许有多种来源.观察到环形片层结构,并讨论了其可能功能.  相似文献   

16.
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注射法分别就两种植物性农药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农药对中华稻蝗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其中 2 6%复方苦参碱的毒性比 0 5 %藜芦制剂毒性大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敏感 ,龄期越小 ,敏感性越高。此外 ,本文还就两种药剂在不同时间作用段对中华稻蝗的毒力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杀伤力 ,需要较大的作用量 ,显示出致死剂量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稻蝗卵巢发育级别和体重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明庆  张建平 《昆虫知识》1997,34(5):257-258
稻蝗由于不属于迁飞性害虫,在国内对其卵巢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在1994~1995年通过系统解剖,对稻蝗群体的产卵期及其一段时间内精蝗产卵的比例,有了一个量化指标,为预测其发生期提供科学依据。三材料和方法在汉中平坝稻区的同一生态环境内,自稻蝗成虫羽化盛期后第5天,即8月5日~10月10日,每5天从稻田网捕1次。并将当地优势种,中华稻蝗ocyachinensis(Thunbefg)和日本稻蝗ovajaranica(Thunbefg)[1]逐头称重、解剖,同时记载卵巢发育的级别。(称重天平感应量0.029)。2结果与分析2.l卵巢发育分级标准根据稻蝗卵巢小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虫脲对不同龄期中华稻蝗若虫的毒性效应,将除虫脲用丙酮溶解,稀释至不同浓度,点滴法处理试虫.结果表明除虫脲对2、3龄中华稻蝗若虫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试虫出现因蜕皮困难而死亡的现象,且影响其进食和增重.  相似文献   

19.
运用10个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1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35条带,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693),日本稻蝗次之(2.319),赤胫伪稻蝗最低(1.042)。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由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20.7%,42.4%。用UPGMA和NJ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而后,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0.142,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0.451。聚类图所显示的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学和细胞分类学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华稻蝗若虫不同龄期酯酶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1~4龄若虫的酯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期中华稻蝗的蛋白含量不同,随着龄期的增长,蛋白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各龄期增长的比例不同,2龄到3龄若虫蛋白含量增长的比例最大。不同龄期酯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也不同,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龄期的增长,酯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也随之增加,但在2龄到3龄期酯酶的活力增长最快。不同龄期酯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龄期酯酶的Km值相近,无显著差异,Vmax值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大,这表明中华稻蝗若虫不同龄期酯酶活性的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变异。中华稻蝗酯酶对3种底物亲和力的差异表明,-αNA是酯酶的最适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