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绿色食品”,当然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绿颜色的食品”,它是指那种“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优质”的食品。“绿色”在这里是生命、健康和活力的象征,是“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在电学中没有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叫“电量”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307页对“电量”的释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为库仑”是不正确的。按GB3102.5—1993,单位为C(库仑)的量应称为“电荷量”,可简称“电荷”,但不能简称“电量”。类似地,单位为J(焦耳)的“电能量”可以简称为“电能”,但不能简称“电量”,《现汉》对“电能”的释义中“通常也指电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是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的节日。民间有把端午节称作为“重午节、重五节、地腊、女儿节”等。“端”与“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因“午时”为“阳辰”,民间亦称“端阳午”。此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源说法大致有两种:一说源于纪念屈原,一说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在《端午考》中,列出有关典籍中的101条记载。《端午的历史教育》推论端午本是吴越之民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端午吃粽子,可谓妇儒皆知。粽子,古称“角黍”。南  相似文献   

4.
高安平 《当代矿工》2004,(11):43-43
“小”腐败是和“大”腐败相对而言的,和“不正之风”的关系相近,其目的是直奔实惠,表现方式也是坦然赤裸,不论其是否当“头”,只要手中有一点儿“权”,他势必就千方百计地要捞点儿“利”。就其所捞利的程度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故只能称其为“小腐败”。企业小腐败的特点企业小腐败的最大特点就是“小”。沾点儿小便宜,捞点儿小外快,利用职务之便,送个人情,小拿小要,小卡小闹,利用自己手中的一点儿权利,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比如:用公款请吃请喝,以满足口腹之欲;用公款买单、以个人名誉送礼,落个不出钱的顺水人情;“私家”用的东西,企业…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从某用人单位行政惩处公文上看到,对职工违规违纪行为的行政处分引用了“开除留用”词句,使人辨别不清到底是“开除”还是“留用”。本人认为“开除留用”行政处分不符合法律用语,易引发劳动争议纠纷,应予以纠正。正确法律用语应是“留用察看”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6.
两千四百年前的孔老二,顽固地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大肆宣扬“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反动说教。两千四百年后的今天,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把他祖师爷的“上智下愚”当作金科玉律竭力兜售;同时还把自己吹成是“脑袋特别灵”的“天马”、“至贵”,是“生而知之”的“天才”大人物。而把我们劳动人民咒骂成为只会想“招财进宝”,只会搞“油盐酱醋柴”,只会谈“他们本身的事”的“群氓”、“阿斗”、“糊涂虫”。这就充分暴露了林彪、孔老二是我们劳动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到底谁“智”、谁“愚”?不取决于林彪、孔老二油咀滑舌的胡言,而看的是铁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诗人抒写情志的重要载体,其中“含蓄蕴藉”是我国诗歌的主要表现原则。然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王梵志诗却以白描、叙述、议论、口语化的方式赤裸裸地“揭丑”,使“丑人”“丑事”“丑物”在王梵志诗中大放异彩,以此将“假丑恶”的社会现实展露无遗。此外,王梵志诗多以不合规律、不和谐的“美”进行情感宣泄,这与诗歌的教化、说唱性质密不可分,也与王梵志诗的创作群体作为底层文人审视社会真实有关。与此同时,王梵志诗具有以“丑”扬“善”、以“丑”书“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善于“翻”那些事故或事件的“旧帐”进行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才有利于防范事故,确保人身安全、生产安全。怎样才谈得上“善于”呢?一是要勤。经常“翻旧帐”,才能记心上。那些个“旧帐”,都是“前人”在生产和经营实践中付出经济代价甚至健康或生命的代价换得的教训。经常温习,温故而知新,使人刻骨铭心,时时警戒自己,从而少走弯路,少交“学费”。二是要有新发现。同一件事,随着人的阅历增加,知识积累,环境变化,时间推移,角色转换,或是“突发灵感”,你就可能在“翻旧帐”时发现,以前的事故要素记载和分析有不准确之处、不…  相似文献   

9.
施孟勤 《煤矿安全》1999,30(5):27-28
从煤矿所发生的一些零打碎敲事故来看,大多是由于人员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抵御“三违”恶习,同“三违”行为作坚决的斗争。首先要辨清“三违”人员的行为特征,寻求其规律性,才能对症施治,铲除“三违”的温床。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的实践,归纳、分析出“三违”人员的行为特征有以下几方面。(1)利己性。“三违”是利己主义行为。通过“三违”谋求利益,表现为工作中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以获得短期较舒服的休息或“荣誉”。“三违”行为是个人主义的一种“物化”过程,也是利欲…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金马奖”?为什么要评选企业“金马奖”? “金马奖”正式名称叫“优秀企业奖”,这是对企业而言。由于奖品是一匹马踏飞燕的金色骏马,所以大家习惯上都称它“金马奖”。我们也经常用这种叫法。  相似文献   

11.
该行业标准的名称叫“动力配煤导则”。“导则”的涵义是“指南”、“准则”、“指导原则”、“指导方针”等。因此,该行业标准是对“动力配煤”作原则上的指导。1动力配煤用的原料煤“动力配煤”属“洁净煤技术”范畴内的一种工艺技术。动力配煤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性质不同的煤炭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从而产生所谓的新煤种,又称动力配煤产品,以满足各种指定锅炉或窑炉的使用要求。也就是说,配合煤的煤质基本达到发电煤粉锅炉或工业锅炉的设计煤种的煤质要求。因此,使用动力配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及改善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动…  相似文献   

12.
问 如何差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作调查”与“做调查”,“作报告”与“做报告”,“作文章”与“做文章”等等,要考虑哪个对就举棋不定,字典、词典上一般也未列出或未列尽,这就很难办。  相似文献   

13.
老侃 《当代矿工》2001,(3):16-16
结婚、寿诞、子女入高等学府、小孩子过百日等,自然都是喜庆事。可是每当红色请柬降临,我却怎么也喜庆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因这喜庆事儿现如今已发展成了“红色产业”,许多有权有势者恰恰是瞧准了“红色产业”的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纷纷为自己“捏事”、“造势”,一时间,请柬漫天飞落,被众人谑称为“红色罚单”。被请者则是慑于权势、碍于情面,饱尝了“被强制执行”的惨痛与无奈。  相似文献   

14.
甄德远 《煤矿安全》2000,31(11):19-21
“三违”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 ,杜绝“三违” ,首先要从“三违”的形成原因分析入手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本文对“三违”的行为心理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施工中不发生事故,“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傅丛 《煤质技术》2009,(4):58-58
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已于2009年6月30日结束。200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其各项活动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相似文献   

17.
刘长林 《当代矿工》2010,(11):23-23
事实证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两个直接原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比,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的不安全行为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行为。据统计,“三违”行为造成了80%以上的煤矿事故,有些“三违”行为虽然没有直接造成事故,但却给煤矿安全埋下了隐患。“三违”行为是煤矿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如果说屡禁不止的“三违”行为是威胁煤矿安全的潜在杀手,绝非为人耸听。  相似文献   

18.
<正> “三违”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是煤矿造成事故的主要根源。要降低百万吨死亡率,首先要降低“三违”发生率。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常抓常有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三违”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实践告诉我们:抓安全不反“三违”不行,反“三违”不抓教育不行。认  相似文献   

19.
华夏大地,矿业开了历史悠久,也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国家。 在古代,煤有许多名称,如“石炭”、“黑石头”、“石墨”、“黑土”、“矿炭”、“乌金”等。最早的名称叫“石涅”,《山海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矿工是煤矿安全的最直接受益者。煤矿工人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应该做到四“慎”。一是要做到“慎始”。所谓慎始,就是谨慎于事故发生之前,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综观所有违章人员无不是刚开始谨谨慎慎按章作业,但时间长了,便放松了思想防线,有了第一次违章,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有了惯性……直到事故发生。二是要做到“慎微”。慎微就是对细小之事要警惕、谨慎,防微杜渐。安全生产需要每一位员工管得住自己,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好,及时发现“小缺陷”,立足于先期防范,严肃对待工作过程的“小过失”,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