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两大数字化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设备和方法:从100例DR和CR摄影系统所摄得的正位胸片中.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在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的外形、功能使用特点、机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结果:DR和CR提高了图像质量.减低了被检者所受X线照射量.通过缩短检查和发报告的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DR较之CR更具优势结论:DR与CR相比DR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病人吸收剂量均明显优于C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线平板探测器技术在实现基层医院放射科数字X线(DR)的应用价值、优势、发展以及普及前景。方法:利用柯达公司的无线平板探测器及相关技术对基层医院现有传统X线摄影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并在图像质量、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及医院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线平板探测器技术能更有效的实现基层医院放射科的DR,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了检查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结论:利用无线平板探测器技术在实现基层医院传统X线摄影数字化改造中更具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各类因素。方法对工作中曾出现过的109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CR图像质量的因素有:(1)摄影技术;(2)后处理技术;(3)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影。结论要想获得一幅满意的CR图像,就要提高摄影技术和后处理技术,并要尽量避免各类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数字X线影像的特点和优点。从100例GE公司DR摄得的影像中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在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方面的优势。从100例图像分析来看,达到满意的占99,5%。X线数字图像分辨率高、灰阶度广、获取信息量大,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受检者接受的辐射量小。可减少物料消耗,节约成本,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CR)与传统X线摄影两者在重症新生儿胸部床片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保证CR的图像质量,提高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优质片比例。并与传统X线新生儿床片摄影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新生儿CR床片胸片和常规床片胸片各500张年龄0~28天的婴幼儿,经集体读片将其评估分为Ⅰ~Ⅳ级,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结果:CR胸片:Ⅰ级片(优)470张、Ⅱ级片(良)20张、Ⅲ级片(差)6张、Ⅳ级片(废)4张,常规胸片:Ⅰ级片(优)238张、Ⅱ级片(良)206张、Ⅲ级片(差)32张、Ⅳ级片(废)24张,统计学比较X2=77.45,p<0.01,差别显著。曝光剂量约降低一半。经CR系统后处理调节后与屏/胶片系统进行对照。结论:CR系统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提高了影像质量,基本消除了废片,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己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由于CR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影像数字化,人们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晶体管制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研制了DR,从而完成了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数字X线摄影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蓓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48-1549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Digital radiography)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近半年来DR检查的X线影像照片,并对照片质量进行质量分析。结果DR所得的数字X线影像照片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屏/片组合所得。结论DR由于具有采集时间短、成像清晰、及时显示、且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能有效提高放射科的照片质量,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尽快开展数字X线摄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以及两种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CR照片和两种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照片各500份,由我科五位主治医师及一位副主任医师对照片进行分析,并根据三种设备摄影技术的操作方便程度、成像速度、摄影条件大小、照片质量清晰度、对比度和噪声、设备质量和设备购置成本、性价比等进行打分,并另请两位摄影技师对设备性能进行评分.结果:CR照片甲级片率71%,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摄影设备甲级片率82%,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摄影设备甲级片率85%.CR综合得分89分,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摄影设备综合得分92分,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摄影设备综合得分94分.结论:DR设备照片质量、工作效率、成像速度明显优于CR.但CR技术灵活,能配合床边机、普通X线机、普通口腔全景X线机、普通钼靶X线机使用.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摄影设备U型臂使用灵活、方便,对室内温度要求较高,容易故障.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单纯悬吊臂摄影设备转换立卧位使用欠灵活,照片质量、照片层次感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的实践,探讨保障床旁X线影像质量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小照射野、适宜摆位、标准曝光。结果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合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控制照射野等综合措施可以提高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乳腺钼靶摄影计算机放射成像技术(C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乳腺片进行技术统计及比较分析,其中屏-片系统乳腺片200例,CR系统乳腺片200例,对两者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CR系统所摄取的乳腺片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屏-片系统的乳腺片。结论:选用高频乳腺X线钼靶摄影CR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乳腺片的质量,降低X线照射量,从而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CR系统在床边胸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CR系统在床边胸部X线摄影实际工作的应用及特性研究。方法 利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摄影,GE公司CR系统处理机,AGFA激光打印机,摄取床边胸片100例。结果 (1)应用IP板和后处理技术增加了影像的调整宽容度,大幅度地提高了成像质量,采用激光相机打印照片合格率基本达到100%;(2)影像信息可以永久存档和随时查询。讨论 (1)IP板的性能和注意点;(2)后处理参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拍摄胸片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床旁DR摄影系统的优势。[方法]采用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随机拍摄床旁DR胸片300张,与之前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拍摄的胸片300张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摄影系统的甲级片、乙级片、废片及曝光量差异,并对其拍摄质量进行直观分析,评价其摄像质量差异。[结果]与CR胸片拍摄相比,床旁DR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重拍率,降低了辐射剂量,可提供更加优良的影像信息。[结论]床旁DR胸部摄影较CR胸部摄影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昌永  马彪 《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30-30,34
文中介绍了CR摄影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做法,目的是保证CR摄影的图像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艾英 《工企医刊》2014,27(1):570-571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DR)在手舟状骨(蝶位片)摄影中较传统X线摄影的优势.方法 对100例行舟状骨蝶位DR检查,同时对其中30例进行普通X线摄影,对手舟状骨骨折的显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DR摄影组30例手舟状骨影像确诊骨折18例,X线平片发现骨折11例,疑似2例,漏诊5例.DR摄影组的图像质量显示率及骨折检出率高.结论 DR摄影比普通X线影像更能提高手舟状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辐射防护意识的逐渐提高,数字X线摄影参数优化及辐射防护措施的改进成为当今科学研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1995年平板探测器(fiat panel detector,FPD)数字X线摄影系统(direct radiology,DR)诞生,并迅速在临床上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态势.DR以其优异的成像性能及先进的后处理技术,在儿科检查中较传统X线摄影更能有效地减少X线照射量,提高了病变检出率[1-2].同时儿童接受DR摄影的频率逐渐增加,并且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辐射非常敏感,正处在身体器官发育的旺盛时期,潜在的辐射损伤效应对儿童危害十分严重[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与普通X线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别,以及对胸部重叠部位病灶检出率的不同,说明DR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80例DR胸部影像中发现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X线摄影,分析两种摄影方法成像质量的差别和对胸部病灶显示率的不同。结果:两种摄影方法对胸部各细微结构和对病灶边缘结构的显示情况各异,DR的图像质量明显比普通胸片好,对重叠部位的病灶显示率高于普通X线摄影的影像。结论:在胸部病变的诊断中,DR提供了更高的影像质量,能更清楚显示和发现胸部病变,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X线摄影在群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琴  孙睿  李莹娟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109-109,111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在群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字化X线影像设备DR、CR系统对批量急诊患者进行各种位置的投照。结果:影像质量明显提高,拍片一次性成功率达100%,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降低了辐射剂量。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在群伤中的应用,比传统屏—片系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临床及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片与普通X线片图像质量的优劣。方法对200张胸部CR片与200张胸部普通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CR片与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以及废片的百分比。结果 CR的甲级片率为80%,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率为62.0%;CR的乙级片、丙级片、废片率均低于普通X线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R的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片,有利于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磊 《医疗装备》2006,19(12):9-11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已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3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由于CR技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影像数字化,人们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晶体管制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研制了DR,从而完成了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金建威 《工企医刊》2005,18(6):32-32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被广泛引入临床应用,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传统的普通X线摄片尤其是床边X线摄片,由于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影像质量难以保证,一旦摄影完成,其影像质量很难改善,反照率极高,严重影响诊断。CR成像技术充分发挥图像后处理的优越性,在充分保证信息量的前提下,不但大大提高了成功率,而且影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