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猕猴桃胚乳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猕猴桃及硬毛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在MS+Zeatin 3 ppm+2,4-D0.5ppm+CH 400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Zeatin 1 ppm+CH 400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产生胚状体和长成完整小植株。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发育成苗。猕猴桃胚乳属于细胞型胚乳,它的这种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的发生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胚状体发生于愈伤组织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小叶杨与美杨种间杂交的胚胎发育和杂种胚珠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观察了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和美杨(Populus pyramidalis Borkh.)人工杂交后从花粉粒萌发至胚分化完成的发育过程:1.大多数美杨花粉粒可以在小叶杨的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在花柱中正常地生长并通过珠孔进入胚囊,于授粉后4—7天发生双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和合子。胚乳的发育正常或不正常,后者表现为在游离核阶段的败育或胚乳细胞发育不良。胚在各个发育阶段尤其是球形胚和心形胚阶段,都可能败育,也可以正常发育成为分化完全的有效胚。2.将授粉后19天、22天、26天和29天含有不同发育阶段(心形期、鱼雷期、子叶伸长期)未成熟的杂种胚珠接种于人工培养基上,结果表明:1.M110培养基(1/2 MS+IAA 0.01毫克/升+BA 0.1毫克/升+蔗糖2%)是选用培养基中效果最好的;2.不同发育阶段杂种胚的胚珠可以离体培养成生长正常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3.
植物名称:甜茶(Rubus suavissimus)。材料类别:嫩茎和实生苗。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实生苗的培养基不加任何激素;分化培养基附加 BA0.5—1.0mg/l(单位下同),GA_31.0;继代培养附加BA0.2—0.5,GA_3 1.0:诱导生根为1/2MS+IBA0.25—0.50。白糖3%,琼脂0.5%,pH为5.8。培养温度25±2℃;每天照光9—10小时,光照度约2000lx。生长和分化:实生苗培养:种子经消毒,破口  相似文献   

4.
远缘杂交工作中,杂种胚败育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如胚的发育不良,提供营养的胚乳不能正常发育等。我们在萝卜(Raphanus sativus)×甘蓝(Brassica olerecea)和萝卜×白菜(Brassicapekinenis Rupr)的杂交中,都遇到了这种幼胚早期败育的现象,以至很难得到或根本得不到种子。我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将败育之前  相似文献   

5.
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幼嫩胚乳接种于MS+NAA 5ppm+6-BA 1ppm和MS+NAA 1ppm+6-BA 0.5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6-BA 1ppm+NAA 0.5ppm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30天后即可形成胚状体,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或近表层的单个胚性细胞。在胚状体发生的早期阶段,观察到与柳叶菜型和藜型胚胎发育大致相似的细胞分裂方式,从而出现了T型或线型的四个细胞的原胚。在多细胞原胚及球形胚期具有单列或不规则排列的多细胞胚柄。石刁柏胚乳愈伤组织中的胚胎发生是不同步的,在同一块愈伤组织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胚状体。在外形上还可以观察到一个子叶、两个子叶或四个子叶等多种不同形态的胚状体。一部份胚状体能发育成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6.
三七为五加科的重要药用植物。以三七的种胚为材料接种于MS 补加2,4-D、IAA、NAA 各1 mg/L的培养基上。接种后约二个月,在MS 补加IAA 或NAA 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体细胞胚;在MS 加2,4-D 的培养基上只产生愈伤组织而无器官分化。体细胞胚在MS+IAA 0.5 mg/L+GA_3 1 mg/L 培养基上可发育成小植株。体细胞胚用4%海藻酸钠和2%氯化钙进行人工种皮包埋后,在无菌条件下,人工种子可转换成苗,转换率达89.7%。三七的体细胞胚起源于愈伤组织内或近表层的单个胚性细胞。体细胞胚经球形、心型、鱼雷形及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植株。通过PAS 法染色发现,胚性细胞、球形胚、早心形胚阶段有明显地淀粉积累,淀粉颗粒大而密集;到晚心形胚及子叶期体胚,淀粉颗粒小而少或消失。淀粉消长变化的规律与体细胞胚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金沙江一号)×天兰冰草远缘杂交结实率较高,可达30.5%。但是,由于种子的胚乳发育不良而不能萌发,未获得杂种F_1实生苗,授粉12天后再把幼胚接种于WG附加2,4—D2mg/l、NAA0.5mg、K70.1mg/l培养基中,30—60%的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WG附加NAA0.5mg/l、KT0.5mg/l、Ad100mg/l、CH500mg/l的分化培养基后逐渐分化出丛生绿苗。这些绿苗经分根培养后移栽成活。正交和反交的杂种F_1再生植株形态呈中间类型,并且都表现了自交不孕等杂种特性。实验还比较了正交和反交的结实率及幼胚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讨论了细胞质因子对杂种F_1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芍药幼胚离体培养,可以有效缩短芍药的育种周期。本文以‘粉玉奴’、‘朱砂判’、‘团叶红’三个芍药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胚发育时期、不同外殖体类型、消毒方式及启动培养基配方对芍药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朱砂判’和‘团叶红’较适合胚培养成苗的发育时期分别为花后50和70 d;‘朱砂判’的合子胚相比于带胚乳胚,更适于启动和成苗培养;外殖体消毒的最佳方法为将心皮用70%酒精处理30~60 s,再用2%NaClO消毒20 min,之后取出胚珠用2%NaClO处理10 min;适宜的启动培养基配方为1/2MS+1.0mg·L~(-1)IAA+0.5 mg·L~(-1)GA_3。  相似文献   

9.
我们观察了小麦与大麦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雌蕊各个组成部分发生的淀粉积累和转移的动态。结果如下: 1.胚乳和杂种胚早期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和胚囊中淀粉的积累和动态的趋势与其他学者所作小麦自交的情况基本相同。2.当胚乳细胞充满胚囊而胚没有分化时,子房壁中的淀粉已极少,当胚乳解体时,子房壁中淀粉已几乎消失。可见,子房壁中淀粉的迅速消失与胚乳的迅速败育是平行的。3.胚囊发育的停滞与败育跟子房壁组织中淀粉的积累及对胚囊营养的正常供应有密切关系。4.花柱、珠被、珠心组织及胚囊中的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整个杂种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始终不存在淀粉粒。助细胞胚亦和助细胞一样,无淀粉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我们观察了小麦与大麦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雌蕊各个组成部分发生的淀粉积累和转移的动态。结果如下: 1.胚乳和杂种胚早期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和胚囊中淀粉的积累和动态的趋势与其他学者所作小麦自交的情况基本相同。2.当胚乳细胞充满胚囊而胚没有分化时,子房壁中的淀粉已极少,当胚乳解体时,子房壁中淀粉已几乎消失。可见,子房壁中淀粉的迅速消失与胚乳的迅速败育是平行的。3.胚囊发育的停滞与败育跟子房壁组织中淀粉的积累及对胚囊营养的正常供应有密切关系。4.花柱、珠被、珠心组织及胚囊中的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整个杂种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始终不存在淀粉粒。助细胞胚亦和助细胞一样,无淀粉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黄花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PEG方法以2%的频率诱导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经IOA失活的枸杞原生体融合。在获得的250块愈伤组织中,有5块为形态上与枸杞愈伤组织类似。对这5块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2块(记作Hy2和Hy5)为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其它3块为不对称核杂种或细胞质杂种。细胞学观察指出,Hy2和Hy5的平均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2和59.3。此外,两个杂种的几乎所有中期细胞均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以小麦r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Hy2和Hy5均含有双亲DNA特异片段。从Hy5再生出了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的小苗。对再生苗叶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指出,这些小苗含有双亲的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12.
二种薏苡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谷和薏苡的核型极为相似,2n=20=18m(2SAT)+2sm,属较为对称的核型。它们的C-带带型也极为相似,多数为端带,少数为弱近端带,没有着丝点带,薏苡的带比川谷的带要丰富些。川谷的C_-带带型可表示为:2n=20=6T_++2T_+~++2T_+S+10,薏苡的C_-带带型为:2n=20=6T_++6T~++6T_+~++2S。  相似文献   

13.
色木槭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92,12(3):229-234
色木槭(Aeer mono Maxim.)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变异极大的种。本文报道了7个亚种:色木槭(原亚种)(subsp.mono);海岛色木槭(亚种)(subsp.marmoraturn(Nichols.)T.Z.Hsu);毛萼色木槭(亚种)(subsp.glabrum(Levl.et Vant.)T.Z.Hsu);里光色木槭(亚种)(subsp.trichobasis(Nakai)T.Z.Hsu);金沙色木槭(亚种)(subsp.tricuspis(Rehd.)T.Z.Hsu);弯翅色木槭(亚种)(subsp.incurvaturn(Fang et P.L.Chiu)T.Z.Hsu);粉绿色木槭(亚种)(subsp.glaucum(Koidz.)T.Z.Hsu),讨论了其变异式样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川芎,抚芎与藁本的花粉形态及其亲缘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讨论了我国传统中药伞形科藁本届Ligusticum L.植物藁本L. sinense、川芎L. sinense cv. Chuanxiong、抚芎L. sinense cv. Fuxiong的花粉形态及其相关性状,我们认为:川芎和抚芎与藁本相比,花粉形状变异很大,展示出明显的差异,但却仍然保留了藁本属矩形花粉类型的特征。其相关性状亦有不少相似性。因此,赞同将川芎、抚芎作为藁本的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15.
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136个成分(羌活78个成分、宽叶羌活58个成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鉴定率分别达到94.90%和91.41%。  相似文献   

16.
菊科蒿属Artemisia的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共有26种8变种,为亚洲特有植物。前主产我国西南中、高海拔地区;后主产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少数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也有分布。除泰国艾A.boreali-siamensis外,其余国内均产。它们在蒿属蒿亚属中进化程度较高,且与其它组有明显的区别。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艾组为外类群。在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形态演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及其差异性.方法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与人肺上皮细胞共同作用,经革兰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结果念珠菌粘附的肺上皮细胞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关系.菌液浓度在5×103CFU/ml至5×107CFU/ml范围内,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随念珠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比热带念珠菌的粘附数要高.来自痰、尿标本的同一种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是一种特异性的粘附,临床标本来源的白色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的能力比热带念珠菌强.  相似文献   

18.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繁殖后,将来源相同、状态较为一致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O型或E型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该体系,对两条离体再生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形成之前,RNA合成首先被激活,随后DNA、蛋白质合成加速;而球形胚形成期间,先是DNA合成的加快,接着RNA、蛋白质的合成高峰出现,在不定芽形成期间却正好相反;(2)可溶性蛋白组分发生规律性变化;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都有-153.6kD多肽出现,一些多肽分子在分化早期逐渐消失,而随芽原基或球形胚的形成又重新合成;与形态发生相对应,两种再生体系都有作为各自分子标记的特异多肽(84.9kD、46.3kD和44kD、36.2kD)的表达。此外,还对两种离体再生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检查了模式标本之后,认为小叶蓝丁香(变种)Syringa meyeri var.spontanea的叶片较小,近圆形,具掌状五出脉;小枝圆柱形,具较密的毛。与蓝丁香(原变种)S.meyeri var.meyeri有较大的差异,应提升为种,即山丁香S.spontanea(M.C. Chang)X.K.Qin。  相似文献   

20.
山楂和山楂叶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山楂和山楂叶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山楂叶中氨基酸的总含量高达10.3%,山楂中约含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