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0+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 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 细胞数,CD34 CXCR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并将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天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表明,经过14天的培养,脐血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扩增,TNC数,CD3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于7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而CFU数,CD34 CXCR4 细胞数于第10天达高峰.在移植6周后,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和人源性CD45 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1.39±0.63)%,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31.25%和(0.73±0.16)%,亦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扩增脐血移植组有6只NOD/SCID小鼠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7-10天可能是收获细胞的最佳时机;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扩增7天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NOD/SCID小鼠,其植入水平优于未扩增的脐血;上调脐血造血细胞上CXCR4,CD49d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4.
无血清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但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扩增条件至今仍未确立。本课题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使用TPO,IL-3,SCF,IL-6等细胞因子进行不同的组合,在培养的0,6,10,14天进行MNC、CD41^ 细胞及CFU-MK数的检测。以寻找最佳的细胞因子组合及最佳的收获时机。结果表明:无血清条件下TPO与IL-3,SCF,IL-6等细胞因子联用可实现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有效的体外扩增,各因子组中以TPO IL-3 SCF IL-6组扩增效果为最佳。其CFU-MK数于第10天最多,扩增达6.8倍,CD41^ 细胞扩增达8.8倍。结论:在人脐血MNC无血清培养条件下。TPO IL-3 SCF IL-6组为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较佳的因子组合。由于TPO IL-3 SCF IL-6组的CFU-MK数于第10天最多,CD41^ 细胞数亦为同期最高,故培养后收获时间宜控制在其体外培养的第10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细胞组;F组为单用细胞因子组;SF组为联合使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组。在第0,6,10及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结果表明:各时间点SF组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除了第14天外,SF组在第6、10天时CD133+细胞数、CFU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对延缓造血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细胞,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于临床移植要求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细胞组;F组为单用细胞因子组;SF组为联合使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组.在第0,6,10及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结果表明:各时间点SF组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除了第14天外,SF组在第6、10天时CD133+细胞数、CFU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对延缓造血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细胞,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于临床移植要求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CD34^+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及对CD34^+细胞表面标志、归巢黏附分子、集落形成能力等干细胞特征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磁珠法从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用MSC饲养层(feeder)制备经^137Cs照射的间充质干细胞饲养细胞(MSC feeder cells)。将CD34^+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实验分为3组:HSPC+CK组为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组合(SCF、FL和TPO),HSPC+MSC组为CD34^+细胞接种在MSC feeder上,HSPC+MSC+CK组同时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MSC饲养细胞。培养后4、7、10、14天计数有核细胞总数(MNC),计算细胞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间CD34^+细胞及亚群免疫表型、归巢黏附分子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2周的培养时间里,3组MNC和CD34^+细胞均明显增加,MNC扩增数依次HSPC+MSC+CK组〉HSPC+CK组〉HSPC+MSC组。体外扩增10天内HSPC+MSC+CK组MNC得到大量的扩增,同时CD34^+细胞的扩增亦较高。培养4天3组细胞CD34^+比例较0天有明显下降(P〈0.01);扩增后CD34^+细胞比例:HSPC+MSC组〉HSPC+MSC+CK组〉HSPC+CK组(P〈0.01);各组CD34^+细胞亚型细胞比例有所不同,HSPC+CK组4天时CD34^+CD38^-细胞有一过性升高(62.71%),之后迅速降低,7天时为0.05%;HSPC+MSC组7天时CD34^+CD38^-细胞比例为18.92%,与HSPC+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集落形成分析结果看出:MSC、细胞因子混合组扩增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不同时间点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7天)下,MSC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同时使CD34^+细胞得到明显的扩增并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以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8天,在第0、7、10、14及18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34+、CDl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和(G2+M+S)期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①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但不表达CD34和CD133;②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脐血源间充质下细胞均支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组效果最好,在第10天上述榆测指标达到峰值,分别为第0天的(6.91±1.91)、(7.75±1.24)、(6.49±1.33)、(15.62±1.29)和(28.26±6.58)倍,且维持造血至少18天.结论 ①从脐血巾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下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②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允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检测脐血(CB)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DNA损伤情况,以探讨体外培养的最佳收获时机。脐血MNC分别接种于含细胞因子无血清培养体系并进行集落接种,分别在0、7、14及21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及CD133+细胞数,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培养后不同时间点脐血造血细胞及集落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体外短期培养(14天内)时,脐血CD34+及CD133+细胞数最多,脐血细胞DNA损伤率均低于5.0%,21天时CD34+及CD133+细胞数降到低于0天的比例,细胞DNA损伤率为28.2%,DNA损伤率比0天时高(p=0.000),损伤细胞彗星尾长度明显大于0天(p=0.000);而其余各培养时间点(7天和14天)损伤细胞彗星尾长度与培养0天组损伤细胞的彗星尾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及p=0.253);集落培养细胞DNA损伤率均低于5.0%。结论:利用本方法进行脐血造血细胞短期(14天)培养DNA损伤率均低于5.0%,但超过14天时DNA损伤明显增加,体外培养的最佳收获时机应在14天内。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类被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和潜在重建造血能力的细胞.脐血是造血干/祖细胞的重要来源.通常人们应用高浓度的细胞因子刺激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但导致其多向分化潜能及移植后造血重建能力下降.近来,Cheng等研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周期特性发现,两种不同的Cip/Kip家族成员p21和p27可分别特异性地负向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增殖池的大小,p21可阻滞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而p27可限制祖细胞的增殖周期.这为体外操纵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良好途径.我们以pSilencer1.0-U6构建p27 siRNA表达载体转染脐血CD34+细胞,以去除p27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一种不同于既往细胞因子刺激的方式,试图为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后表面标志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其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重组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长期培养脐血造血细胞,并对其表面标志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脐血中CD3^+细胞、CD4^+/CD45RO^+和CD8^+/CD45RO^+细胞培养3d稍有增加,培养7d达高峰,14d显下降,培养21d时处于更低水平。CD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体外扩增对脐血(UCB)造血干/祖细胞(HSPC)原有粘附功能的影响。将从新鲜UCB标本中纯化的CD34^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的悬浮扩增体系,分别于培养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从扩增产物中再次纯化CD34^ 细胞,比较扩增前后CD34^ 细胞表面VLA—4(CD49d)、VLA—5(CD49e)、LFA—l(CDlla)、L-selecin(CD62L)、PECAM—l(CD3l)、ICAM—l(CD54)和HCAM(CD44)等归巢相关粘附分子(SAMs)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 细胞与纤连蛋白(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基质细胞来源因子—l(SDF—1)诱导粘附率。①在第14天的培养扩增中,表达上述CAMs的各CD34^ 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15~72倍)的扩增;②扩增后CD34^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CD11a、CD49e和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 细胞持平或高于培养开时水平,而CD62L、CD54和CD31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下调;③在前10d的扩增中,CD34^ 细胞与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SDF—l诱导粘附率均呈上升趋势。所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支持表达重要CAMs的UCB CD34^ 细胞亚群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的HSPC总体上保持原有的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 ,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各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 1周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并进行甲基纤维素法半固体培养 2周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集落产率。结果 在FL、SCF、IL 3、GM CSF、EPO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下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得以扩增 ,以IL 3+SCF +FL +EPO组的扩增效率最高 ,其有核细胞数、CD3 4+ 细胞及CFU GM、BFU E集落分别扩增 46 2± 175、3.47± 1.6 4、2 6 4± 10 5和 12 8± 6 7倍。结论 FL对扩增CD+ 3 4细胞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可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ly applicable conditions that support substantial expansion of both primitive and more mature hematopoietic cell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for transplantation in adults, enriched CD34+ cells from 8 fresh UCB samples and 4 expanded UCB products were cultured in defined serum-free medium (QBSF-60) in the presence of a cytokine combination of SCF, Flt-3-ligand (FL), thrombopoietin (TPO), IL-3 for up to 2 weeks. Fresh medium with cytokines was supplemented or exchanged at day 4, day 7, and day 10.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was assessed at day 7, day 10, and day 14 by evaluating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nucleated cell (NC), clonogenic progenitors (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 [CFU-GM], burst-forming unit-erythrocyte [BFU-E], CFU-GEMM, and high-proliferative potential colony-forming cell [HPP-CFC]), immunophenotypes (CD34+ cells and CD34+ subpopulations), and LTCIC. Simultaneously numerical expansion of various stem/progenitor cells, including primitive CD34+CD38-HLA-DR- subpopulation and LTCIC, CD34+ cells, and clonogenic progenitors to mature nucleated cells, were continuously observed during the culture. An average 103.32 +/- 71.37 x 10(6) CD34+ cells (range 10.12 x 10(6)-317.9 x 10(6)) could be obtained from initial 1.72 +/- 1.13 x 10(6) UCB CD34+ cells after 10-14 days cultured under the described conditions. Sufficient CD34+ cells (>50.0 x 10(6)) for transplantation in adults would be available in all but one UCB collections after 10-14 days expansion. The expanded CD34+ cells sustained most of the in vitro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 unmanipulated CD34+ cells, including clonogenic efficiency (of both primitive and committed progenitors), the proportion of CD34+CD38-HLA-DR- subpopulation, and the expansion potential. Initial addition of IL-3 to the cocktail of SCF + FL + TPO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xpansion of both primitive and, especially, the more mature hematopoietic cells. It accelerated the expansion speed and shortened the optimal culture time from 14 days to 10 day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ur proposed short-term culture system, consisting of QBSF-60 serum-free medium with a simple early acting cytokine combination of SCF + FL + TPO, could substantially support simultaneous expansion of various stem/progenitor cell populations involved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engraftment. It would be a clinically applicable protocol for ex vivo expansion of CD34+ UCB cells.  相似文献   

16.
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rhIL 11对小鼠巨核系造血干 /祖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 rhIL 112 5 0μg·kg-1·d-1或联合rhG CSF 2 5 0 μg·kg-1·d-1给C5 7BL/ 6小鼠皮下注射 1~ 7d ,观察用药前和用药第 3,5 ,7,9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CD34 +细胞比例 ,CFU GM、CFU MK、CFU E的数量变化。结果 单用rhIL 11或与rhG CSF联合使用时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CD34 +细胞比例及各种造血细胞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在含有IL 11的实验组中 ,CFU MK明显高于rhG CSF组 (P <0 .0 1)。结论 rhIL 11可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 ,同时增加外周血CD34 +细胞的比例 ,提高粒、红、巨核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 ,特别是对CFU MK作用较强 ;与rhG CSF联合使用对动员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进入外周血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脐血干/祖细胞用于成人脐血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从10份新鲜的脐血标本中纯化的CD34^+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的悬 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由SCF、Flt-3Ligand(FL)与IL-1β、IL-3、IL-6、G-CSF、Epo(合称136GE)组成的3组细胞因子(A组:136GE+FL;B组:SCF+136GE;C组:FL+SCF+13  相似文献   

18.
脐血CD34+细胞迁移能力在体外扩增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扩增前、后脐血 (CB)CD34 细胞在体外的迁移能力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从新鲜CB标本中纯化的CD34 细胞接种于已建立的扩增体系 ,分别于培养 7,10和 14d从扩增产物中再纯化CD34 细胞 ,检测培养不同时间CD34 细胞的自发迁移率和SDF 1诱导迁移率以及CD34 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结果 ①原代和扩增不同时间CD34 细胞的SDF 1诱导迁移率均高于自发迁移率 ;②扩增 7d时CD34 细胞的自发迁移率和SDF 1诱导迁移率与原代CD34 细胞相当 ,但在第 2周的培养中 ,CD34 细胞的两种迁移率均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5 ) ;③扩增后CD34 CXCR4 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 ,但CXCR4在CD34 细胞上的表达呈下降趋势 ,14d时显著低于原代细胞的表达水平 (P <0 .0 5 )。结论 CB造血干 祖细胞 (HSPC)在已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中扩增 1周可保持原有的迁移功能 ,但持续扩增则可能对HSPC的归巢潜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含有比骨髓细胞更原始更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群。移植后所引起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都比骨髓及外周血要低,但其相应的GVL效应也较低,容易复发。单份脐血所含有的造血细胞量仅可以满足一定体重以下的儿童患者需求,对需移植的大部分成人患者则要进行体外扩增。脐血体外扩增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设想和尝试,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是决定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重建造血与免疫、以及平衡GVHD和GVL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 细胞的可能性,本实验无菌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并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用IMDM培养液培养14天。在培养0、3、7、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含量。结果表明,与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相比,所有细胞因子SCF,IL3,IL6,IL7,IL2组合组别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所有细胞因子组合组别均能显著增加脐血中的CD34 细胞比例,使其含量从新鲜脐血中的1.6%升高到最高D组的11.9%。第7天时CD34 细胞平均增加10至50倍不等。新鲜脐血中CD3 T细胞平均为(18.7±4.3)%,在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中CD3 T细胞下降明显,而在含细胞因子的组别中CD3 T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扩增最高的组别中CD3 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在新鲜脐血中含(3.6±1.9)?56 细胞。CD56 细胞数量仅在含细胞因子IL2的组别中有显著增加,其它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脐血中T细胞、NK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干/祖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