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S-T携砂助抽器在吐哈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KS-T携砂助抽器的技术特点、选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携砂助抽器在吐哈油田应用后,平均单井增产6.12m3/d。提高泵效15.5%。实践证明,该助抽器对提高有杆泵采油井的单井产量和泵效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连油田有32%的抽油机井泵效低于30%,为此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增抽扶正器配套工艺.增抽扶正器具有减少冲程损失、减少漏失、抽油杆扶正以及实现分段举升,减轻抽油杆的疲劳负荷等功能.现场试验9口井,冲程损失均有所减少,6口井增液效果明显,平均增液42.8 t/d,增油4.5 t/d.通过对应用效果分析认为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减少冲程损失、提高泵效;应用井供液能力是影响泵效提高效果的关键因素;该工艺对供液能力比较强的油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于斌  崔卫冠等 《石油机械》2002,30(C00):63-64
针对文南油田机采井低产能低泵效问题,采用液压充油泵与φ44mm以下管式抽油泵配套使用,收到了显著的增液效果。该液压充油泵充分利用抽油泵上油管静液柱压力得以储能,提高了泵进油口压力;与普通泵相比,进、排油阀阻力减小,从而提高泵效并达到增液之目的。结合文南油田的特点采用改进后的液压充油泵先后施工7井次,均正常生产,已累计增液1517t,增油631t,平均兴面下降347m,平均单井泵效提高7%以上,平均检泵周期190d。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渗透率为0.96~2.90mD,孔隙度为11.00%~13.25%,孔隙以小孔、细喉为主,地饱压差值仅为2.94~3.66MPa,油层供液能力差,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储集层,此为油井低产的主要地质因素。胶结物中酸敏性矿物含量高(6.19%),是常规酸处理工艺造成储集层伤害的潜在因素。地层水矿化度高达89850mg/L,严重的油层结垢是造成单井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在安塞油田实施暂堵压裂16口井,平均单井目增油1.85t,平均有效期84.1d;泡沫清洗1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3t,平均有效期52.8d;酸处理99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0t,平均有效期128.9d;清防垢处理18口井,平均单井目增油1.90t,平均有效期330d。分析认为,清防垢施工处理半径较大是结垢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有效增大油层压裂和酸处理半径是进一步提高压裂和酸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图2表5参7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文南油田高油气比井泵效低的问题,引进了二级采油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的二级采油工具,充分利用油井高油气比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泵效的目的。文南油田30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应用后,平均单井泵效提高6%以上,平均单井视动液面下降739m,累积增油7560t。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采泵效提高了24.47%,油四厂在板808-7、港365-1两口井应用液气混抽射流增效技术初见成效,平均日增油5.6t。  相似文献   

7.
文留油田油层脱气严重,气体对有杆泵的影响很大。据1992年统计,在开井生产的249口井中,有31.7%的井受气体影响处于低效开采状态,平均系效仅有19.2%,气体影响特别严重的井就有30口。为克服气体对有杆泵的影响,推广应用了玻璃钢抽油杆深抽、负压采油、小直径气锚及防气泵等多项防气措施,提高了抽油泵效,延长了检泵周期,达到了一定的增油效果。本文分析了几种措施的防气原理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两年共创经济效益3530.6万元。  相似文献   

8.
由于抽油机井受井下砂、蜡以及泵挂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泵漏失严重,冲程损失大.因而泵效低.据统计沈三区有1/4-1/3抽油机井泵效低于30%,其中不含供液不足井,而且检泵周期短,最短2个月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油井的生产潜力,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引进抽油机井增抽扶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现场共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12 t/d,日增油1.3t/d,泵效平均提高23.6%.油井增抽扶正器既有对抽油杆柱的扶正作用,又能起到增产和提高泵效的作用.它适用于潜力油井提液增产,应用于泵漏失严重的油井可延长其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在纯梁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与普通抽油杆相比具有质量轻、弹性好、抗腐蚀、耐疲劳等优点。纯梁油田针对有杆泵采油井动液面深以及传统有杆泵采油工艺的不足(如泵挂浅、泵效低等),提出应用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来加深泵挂,达到提高泵效、降低能耗的目的。该油田10口油井应用了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其中6口老井的应用情况表明,泵挂得到了加深,抽油机悬点载荷平均下降47.5%。电机电流平均减少34%,累计增油6324t。  相似文献   

10.
欢喜岭油田目前有稀油油藏含油面积168.5m^2,地质储量17628×10^4t,日产油987t。其中:低渗透油藏含油面积83.8km^2,地质储量7038X10^47,占39.93%;日产油686t,占产量69.50%:平均单井日产液5.6t,日产油16t。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是:①渗透率低联通性差;②泥质和有机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和蒙脱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2.
按照能从套管防盗气、能保证油套连通以确保油套压平衡和可洗井等3项功能要求,研制了油套连通式可洗井防盗气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本体、单向阀和单向密封胶筒等组成,可以实现井口套压为零,达到了防盗气目的,并有效地消除了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使地层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套压的合理自动控制,使系统始终处于动平衡过程,有利于提高机抽效率;还可以直接进行反洗井作业。该防盗气装置已在28口井上应用,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8.3t上升至32.1t,日产油由2.5t上升至3.2t,泵效由30.2%上升至41.7%,平均开井时率由92.1%提高到98.2%。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人工井底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DX-1空心结构人工井底技术的结构、原理以及在东辛油区的现场应用情况,该技术在东辛油区施工7口井,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71.4%,目前日产液139.2m^3,日产油56.2t,已累计增油14778.2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因泵效较低导致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较低的状况,引进了增油短节配套工艺。增油短节具有减少冲程损失、减少漏失、显著提高泵效以及实现分段举升,减轻抽油杆的疲劳载荷等功能。将该工艺在现场试验2口井,其中产液量9.8t/d的龙29-17井效果较好,系统效率提高了12%,日产油增幅25%,泵效提高幅度133.9%。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稠油气顶气窜严重影响泵效的问题,进行了长冲程稠油防气泵及其系列化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游动凡尔系统结构,扩大了其流道面积。经现场应用23井次,取得了单井增油5.06t/d.提高泵效8.93个百分点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油机械》2017,(1):95-97
针对注气井CO_2气窜而造成生产井气油比上升,常规管式泵游动阀打不开而导致的"气锁"问题,研制了CO_2驱中空强制拉杆式防气泵。该泵的游动阀装置采用强制拉杆式结构,从而保证了无论上冲程还是下冲程阀球与阀座都能及时打开和关闭。泵筒部分采用气液交换腔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下冲程时"液击"现象的发生。该泵在苏北台兴油田现场试验2口井,措施后的台7井日增油1.67 t,油井泵效提高8.65%;台8井的日产液稳定在12.1 t,日产油1.12 t,泵效由作业前的8.0%提高到目前的34.3%。该技术达到了提高CO_2驱高气油比油井泵效和原油产量的目的,为提高苏北油田CO_2驱整体开发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抽油杆助抽扶正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抽油杆助抽扶正器是一种新型井下采油辅助工具 ,它位于抽油泵上部 ,安装在抽油杆与抽油杆接箍间的连接处。下冲程时 ,上活动阀在液流冲击力和油管壁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轴杆上移 ,打开液流通道 ;上冲程时 ,上活动阀在油压和油管壁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轴杆下移 ,压紧下固定阀相互密封对方液流通道 ,同时随抽油杆柱提升上部液柱 ,分担部分抽油泵承受的液柱载荷。现场试验 2 7口井 ,有效率 77 8% ,平均泵效提高 4 5 %。应用结果证明 ,这种助抽扶正器能提高泵效 ,可起扶正抽油杆柱并防偏磨的作用 ,在油田提液措施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陆梁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提出了机采系统“降杆速”的生产思路,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现场实施242井,平均杆速由18.4m/min降到13.0 m/min;系统效率由21.94%提高至31.21%,吨液单耗由7.38 kWh/t降低为5.54 kWh/t,节能率24.93%。同时针对油田含水逐年上升的开发趋势,在“低杆速”的原则下,优选“潜力井”实施升级泵径提液增油的措施,现场实施38井,增液1354.6 t/d,增油85.4 t/d,历时6个月累计增液253218 t、累计增油17355 t。经现场实践,形成了一套“降杆速、保产量”的大泵提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借助砂粒在流体(水和油)中沉降实验,研究了砂粒在流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确立了砂粒沉降速度与井筒流体平均速度间的相关关系式,提出了一套有杆泵抽油井在携砂生产条件下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开发了配套优化应用软件,在孤东油田现场应用50口井次,准确率达81.0%,平均泵效提高7.3%,优化油井携砂能力有明显提高;同时,对油井生产过程砂粒沉降附量和泵内砂柱高有较好预测性.为孤东油田油井管柱设计,参数优化,安全关井及检泵周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吉林油田垢物成分及其结垢原因.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吉林油田解堵的复合泡沫酸解堵配方体系。并对其解堵性能进行了评价.还对其解堵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到目前为止。复合泡沫酸解堵工艺技术在吉林油田现场已累计应用58口井,成功率100%.有效井50口.有效率86.2%.累计增油8237t.平均单井增油142t.平均有效天数123d.平均日增油1.15t。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