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的疗效,并观察其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服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西药组予以左氧氟沙星入液静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WBC、GR%、CRP、NAP积分、TNF-α。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近;两组单项症状和各项炎性指标治疗均有显著,而改善程度相近。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能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51例,对照组予规范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疗效证候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疗效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显著下降(P <0.05),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 <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低(P <0.05)。结论 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指标,较快改善症状,起到保护肝、肾、心脏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VA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2组均治疗2周。比较3组血清Nrf2、MDA水平以及VAS评分,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Nrf2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MDA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Nrf2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rf2、VAS评分、血清MDA改善程度明显(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戴乐凤 《新中医》2018,50(1):41-4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成人CAP痰热蕴肺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白细胞计数(WBC)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4~+/CD8~+的变化,记录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RP、GR、WB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咯痰、发热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成人CAP痰热蕴肺证,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 (Cys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d.比较2组临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治疗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重症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液、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鼻饲麻杏石甘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乳酸(Lac)含量、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对照组为73.3%(1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9)。2组MAP[治疗组:(102.4±11.9)mmHg比(70.4±6.4)mmHg,t=12.972,P=0.000;对照组:(101.2±12.5)mmHg比(69.8±6.6)mmHg,t=12.1672,P=0.000]、PaO2/FiO2[治疗组:(265.4±19.7)mmHg比(78.6±10.5)mmHg,t=45.833,P=0.000;对照组:(124.8±13.4)mmHg比(79.1±11.1)mmHg,t=14.385, P=0.000]均显著高于治疗前,La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04±0.42)mmol/L比(6.37±2.27)mmol/L, t=12.65,P=0.000;对照组:(3.88±1.45)mmol/L比(6.39±2.32)mmol/L,t=5.025,P=0.000];治疗组Lac(t=10.304,P=0.000)和 PaO2/FiO2(t=32.323,P=0.000)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PIS[治疗组:(2.2±1.5)分比(6.7±1.7)分,t=10.872,P=0.000;对照组:(4.5±2.7)分比(6.8±1.8)分,t=3.882, P=0.000]和APACHEⅡ[治疗组:(5.3±2.1)分比(13.8±3.8)分,t=10.723,P=0.000;对照组:(9.3±3.5)分比(13.7±3.5)分,t=4.869,P=0.00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CPIS(t=4.079, P=0.000)和APACHEⅡ(t=5.368,P=0.000)下降情况优于照组。结论麻杏石甘汤对痰热壅盛型重症肺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治疗痰热壅肺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 (以下简称慢支 )急性发作期 ,表现为痰热壅肺之候者 ,以其痰与热相互胶结为患 ,治疗较困难。笔者自 1995年 2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 80例 ,以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疗效满意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3 8~ 67岁 ,5 0岁以上者 60例 ;病史 3~ 2 3年 ;既往有吸烟嗜好者 5 2例 ;全部病例X线胸片提示慢支并感染 ,伴有肺气肿者 2 4例 ,白细胞及中性增高者 61例 ,肺部听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湿性罗音 ,呼吸音相对减弱者 1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广东省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8.
周永霞  陈可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3-733,767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的疗效.方法将 60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结果 治疗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 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疗效较之单纯西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9.
刘永瑞  于晶  詹少锋 《新中医》2019,51(8):78-81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运用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经验及思路。方法:选取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白细胞数值(WBC)、血降钙素原(PCT)水平,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2组血WBC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2组血PCT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邪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2],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3]。CAP目前已经成为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影响的肺部疾病之一[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微观指标、病情进展影响性,为重症肺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12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2组均连续治疗2周(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Pa CO_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 MMF)、氧合指数(IO)。微观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WD)、血小板分布宽度(PWD)、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病情变化指标: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结果: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RR、FVC、FEV1、ma MMF、IO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观察组RWD、PWD、HMGB1、TNF-α、PCT、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30 d内死亡4例,死亡率7. 14%,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12. 5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辅助西药化裁治疗重症肺炎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呼吸功能,减缓病情进展,更具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药14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收集各实验组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法对各实验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进行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检测,运用LEf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高热、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等症状,造模成功。模型组对比正常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菌落丰富度增加,梭菌属、Odoribacter、乳酸菌属菌群减少,萨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副拟杆菌属菌群显著增加。麻杏石甘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高热、喘促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菌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菌群中的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减少,副拟杆菌属显著增加。另发现与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 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组成紊乱,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改善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达到有效治疗邪热壅肺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体积及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感染、止咳祛痰、退热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炎性反应因子(WBC、PCT、CRP、TNF-α)、前白蛋白、RDW、MCV、HMGB1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肺功能(PImax、PEmax、MMF、PEF)、前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清炎性反应因子(WBC、PCT、CRP、TNF-α)水平、RDW、MCV、HMGB1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41%)明显高于对照组(6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重症肺炎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前白蛋白、HMGB1水平,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体积,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中医辨证属风热或痰热闭肺范畴,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内服;B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结果: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治疗肺炎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B在体温下降时间、依从性方面与治疗组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肺炎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汤对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静脉滴注痰热清、雾化吸入氨溴索等对症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研究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10、IL-17、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L-10、IL-17、TGF-β1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能力,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内服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分析个人心得。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A组给予西药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观察B组给予中药麻杏石甘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IL-17、TNF-α、Ig E、CRP、PCT变化及一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B组血清IL-17、TNF-α水平、外周静脉血Ig E水平、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B组一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炎性指标,调节肺炎免疫机制,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桑白皮汤加味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组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血清CRP、LDH、PCT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疗组血清CRP、LDH、PCT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桑白皮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大叶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清化方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化方治疗,分别于5、1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5 d后,两组炎症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炎症指标、CPIS评分、SOFA评分、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钙素原(PCT)、APACH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与治疗5 d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结论清化方对重症肺炎实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调整脏器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辨治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优势,探讨其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儿均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对症处理、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结束治疗后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 2组患儿治疗前WBC、CRP、ESR、IL-10、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2) 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P 0. 05),而CD8+值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 0. 05)。3)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5) 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抑制炎性反应,缩短病程,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幼龄小鼠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接受肺炎克雷伯菌混悬液滴入鼻腔,空白组小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滴鼻,24 h中药组小鼠接受麻杏石甘汤灌胃,1剂/d,共干预7 d。比较3组小鼠一般活动情况、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多核粒细胞激素(PM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等相关阳性症状,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MN、IL-6及IL-8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错乱、肺泡大小不一,各级支气管周围、小叶间及肺泡间隔等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纤维增生。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明显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137表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炎有明显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