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紫草油外治慢性剥脱性唇炎客观皮损症状及自觉疼痛/瘙痒症状程度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按照2:2:1的比例分组,经病例脱落后,最终纳入观察组(n=52)、对照组(n=48)和安慰剂组(n=24),共计124例。观察组给予外涂复方紫草油,对照组给予外涂康复新液,安慰剂组给予外涂普通麻油,观察受试者的客观皮损症状(面积、灼热、糜烂、鳞屑、结痂、皲裂)和主观疼痛/瘙痒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于客观皮损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高于对照组的58.40%和安慰剂组的37.50%(P<0.05)。对于主观疼痛/瘙痒症状,观察组有效率为80.80%,高于对照组的60.40%和安慰剂组的66.6%(P>0.05)。结论:复方紫草油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的客观皮损症状和主观疼痛/瘙痒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2.
血精症是男科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男性疾病,生殖系、下泌尿系及全身疾病均可导致其发病。卢太坤教授治疗血精症首先查明病因以辨病治疗,进而辨证论治,同时强调生活方式及排精时间选择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病案进一步阐释了卢太坤教授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血精症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总生存率未有显著提高,耐药性及不良反应严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有“治未病”的独特优势。文章探讨了徐力教授“三段六辨”理论治疗结肠癌的经验。徐力教授认为结肠癌为脾肾亏虚,肠道虚弱或湿热瘀毒阻于肠道,久而成癌,其核心病理因素为湿、热、虚、瘀。结肠癌病程长,病情复杂,易于复发转移,故徐力教授通过辅助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带瘤生存期三个阶段将其分为不同时期以辨证论治,运用“六辨”手段实现精准用药。此外,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徐力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机体寒热失调,湿热痰瘀阻于肠道,兼有气机郁滞,治以清热利湿,祛瘀散结,辅以理气行滞,逆转癌前病变。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理论论治结肠癌,强调中西医并重,病证结合,防治同步,达到病未成时逆转癌前病变,病已成时增效减毒,扶正抑癌,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延长无症状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疾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王耀献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热在慢性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感受湿热之邪或湿热之邪缠绵不去,常常是病情反复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从三焦、脏腑、经络、季节论治湿热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以“湿热瘀滞”及“气津两伤”为病机演变特点,急性损伤期治以清热利湿、化瘀通滞为主,方处茵陈蒿汤加减;慢性恢复期治以清余热、养气津、和脾胃为要,方处竹叶石膏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病理类型。陈志强教授认为,脾肾两虚、湿瘀互结是该病的主体病机,此为该疾病从始至终的病理要素,脾肾两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湿、瘀二邪既是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三方相互影响,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为此行健脾补肾利水、祛湿化瘀通络之法。在本病的进程中,因个体差异、感受六淫之邪、或激素的运用等客体因素,可出现相应客体病症,需要针对客体因素辨证论治。本文对陈教授围绕主体病机为治疗核心辨病论治,兼顾客体病机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思想及用药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其临床辨治思维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柱整体辨证治疗思想指导下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整体辨证治疗方法辨治,观察治疗前后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6个月(6~15个月),优:19例(31.7%),良:34例(56.7%),中:5例(8.3%),差:2例(3.3%)。总优良率为88.4%。71.7%(43例)的患者经首次治疗后JOA评分改善≥75%,随访期内未见复发者。结论:脊柱整体辨证治疗思想指导下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效快捷,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9.
王琦教授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和多年诊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肤-体相关论”。他重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与个体体质的相关性,同时强调引入现代医学评价体系,对患者就诊前后进行疗效对比。在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他以“肤-体相关论”为指导,通过体质辨识,发现体质与证候、疾病之间的关系,肤体同治,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初病湿热在经”探讨运用解毒通利方辨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键阶段,逆转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属于湿热疫毒,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从清热利湿角度、湿热阶段论治。解毒通利方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剂,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兰东教授认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系机体退化,肝肾渐衰,脾失健运,营血虚滞,血虚生风,风胜则燥,风燥之邪久郁肌肤,肌肤失养,形成肝肾阴虚、血虚风燥之证,肝血亏虚、肝风内动,系根本原因。兰东教授指出,风邪有内外,外风常引动内风,内风又常招致外风,外风宜散,内风宣熄,依据生风之血虚、血燥而养血熄风、平肝熄风、滋阴润燥等,强调养血祛风还应注重安神止痒,治以养血润肤,疏风止痒。创立归参止痒方(当归20g,苦参15g,钩藤6g,珍珠粉1.5g,何首乌15g,赤芍12g,白芍15g,防风、荆芥穗各9g,白鲜皮15g,白蒺藜10g,甘草9),祛内风重用当归、赤芍、白芍养血柔肝熄风,钩藤、珍珠粉等平肝、镇静熄风;白藓皮、白蒺藜、防风、荆芥穗祛外风,内外风兼顾;珍珠粉镇心安神。附瘾疹(血虚风燥,慢性人工性荨麻疹)、痒风(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老年瘙痒症)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12.
任督冲三脉同起于胞中,又同出于会阴而异行,故被称作“一源三岐”。督脉经筋主要走行于人体背部脊柱上,任脉行于人体腹部正中,冲脉行于脊内,经脉之经筋受邪时会出现经筋病症。一源三岐理论指导在针刀治疗腰痹病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寻找、刺激、治疗任、督、冲三条经脉经筋结点,可以对腰痹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将运用机理及临床验案总结如下,以飨读者,并为针刀治疗腰痹病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实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伴随有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治疗颇为棘手。林吉品主任中医师擅长结合胃镜下病理表现,运用"症-因-脉"三阶梯法的辨治思路来选方用药,值得学习与借鉴。其运用"症-因-脉"三阶梯法模式,以症、镜下病理变化为辨证要素,审证求因,平脉辨证,重视脉诊,组合应用,临证思路明晰,理法方药一体,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睡眠中常见的呼吸暂停事件,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为主,依从性差是造成其疗效不佳以及难以推广运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药在治疗该病中逐渐显示出优势。严桂珍教授强调本病病变脏腑在脾,认为该病的病机为脾气亏虚为本,痰湿、瘀血内阻为标,运用益气健脾、豁痰通窍、行气散瘀之法,自拟"鼾症一号方"经验方,从脾辨治该病,并以该方为基础临证加减,疗效卓著,最后附验案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