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竹与中国文化黄元裕竹,自古以来,倍受我国人民的青睐,它挺拔坚劲,多姿可爱,清秀高雅,使人不俗。苏轼曾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赞。我国是盛产竹的国家,产地遍布大江南北,品种繁多,如今已有三百余...  相似文献   

2.
朱昌颜 《职业圈》2014,(21):105-105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过程中,永安发电公司近年来结合企业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公司结合永安“笋竹之乡”的浓郁地域特色,从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国竹文化”中汲取精华,挖掘竹子之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积极进取、虚怀若谷、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通过“铸竹魂、修竹德、展竹艺、丰竹韵”,大力开展了“绿竹文化”建设,成功地为公司二次创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竹文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  相似文献   

4.
小阿 《生态文化》2007,(1):36-36
李莉编著的《中国传统松柏文化》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以史为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史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松柏文化做了系统、详尽的论述。该书分为历史上分布广泛的松柏资源、历史上对松柏的利用、历史上因林造景中的松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松柏等7个章节,全面展示了中国松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竹内实先生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北京日本学中心主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及中国问题研究,著述有《中国的思想》、《现代中国的思想》、《毛泽东》等多种。人民中国杂志社金丹实同志受本刊编辑部之托访问了竹内实。在两个小时的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竹内先生回顾了自己的中国研究历程,坦言对中国现实的新认识,提出了对向外报道中国的希望。这里发表的是由金丹实同志整理的竹内先生谈话的全文。  相似文献   

6.
正二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乞丐史》出版,著名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在题为《开拓补缺,亦庄亦谐——读〈中国乞丐史〉》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本补缺的书,一本别致的书,一本颇富价值的书……有益于对整个社会文化作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表明我国社会文化专史的研究,明显地拓展到江湖下层社会了。”紧跟着引出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出版,一时受到相关学术领域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何至于此?当有两点。一是自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程杰 《文化学刊》2010,(6):104-106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笔者曾就《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宋词》、《古今图书集成》、《佩文斋咏物诗选》、《佩文斋题画诗类》、《历代赋汇》等书所收植物题材作品综合统计,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竹、梅、杨柳、松柏与莲荷。如果我们就植物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进行考察,由此建构一个展示其价值地位和符号意义的"文化丛林",那么上述五物无疑是这一"丛林"中的5强。而在上述5种植物中,梅花是名列前茅的。梅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是梅的生物种性与社会应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生物性、历史性、普遍性、思想性、民族性5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8.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在《中国心灵》中对中国文化作了全方位的解读与传播,他摒弃了民族、国度、地域文化的偏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从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建筑学等多学科对中国文化作了详尽而又具诗意的描述、严谨而又富有哲理的阐释,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观照,使这部著作成为引导欧洲人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欧与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媒介。本文对其《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建筑文化从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解读、考论。  相似文献   

9.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在《中国心灵》中对中国文化作了全方位的解读与传播,他摒弃了民族、国度、地域文化的偏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从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建筑学等多学科对中国文化作了详尽而又具诗意的描述、严谨而又富有哲理的阐释,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观照,使这部著作成为引导欧洲人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欧与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媒介。本文对其《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建筑文化从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解读、考论。  相似文献   

10.
易传是解读理解《易经》的重要文献。易传的系辞传(下)中有一部分,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描述涉及到木材和木材制品,反映了中国木文化早期非常成熟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人群,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进城成为重要的社会现实。对此,关注这个题材的优秀作品老舍《骆驼祥子》和贾平凹《高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相同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两部小说主人公逃离乡村、进入城市,最终被城市拒绝的悲剧历程,全面反思城乡文化的隔膜,批判城乡二元体制和权力主导下的社会发展模式,期望通过"人本"、"平等"来化解城乡文化沟壑,实现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权利和义务失衡,至今影响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隐私的认知和研究。通过对《红楼梦》中隐私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18世纪的中国文化中已经广泛存在隐私,且类别全面、表现多样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隐私具有普遍性、功利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中国大运河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走廊。在这条走廊里,交流是双向的:早期,主要是中国文化输出;后半期,则是外国先进文化输入。大运河的输出在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1254-1324)描述了他看到的  相似文献   

14.
相辈有一批古字画传到我的手中,尽管我把它作为心爱之物妥善珍藏,但总未有暇细览和品味。 去年偶然翻阅刘光祖所著的《写竹百家》书,遴选中国自五代到现代画竹名家百人,邑人画家林兰八主其内,可想见其画竹技艺已非一般。读了此书,忽然想剑我所珍藏的字画中似乎也有林兰作品。于是赶忙回家检索家传旧藏,竟发现有品相完好的一组林兰的《墨竹四条屏》。画中,林兰将谦谦君子之形画得栩棚如生,无论是晴竹、雨竹、风竹、新黛,均墨色饱满酣畅,笔势灵动遒劲,尽得文与可和郑板桥之遗风。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2,(1):4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突出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更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传》《泰》等作品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  相似文献   

17.
张岱年 1909年生,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是我国杰出的哲学家、哲学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玄儒评林》、《真与善的探索》、《文化与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思想·文化·道德》及《张岱年文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科院、北大、北师大、北语等院校的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共同撰写的《中国生肖文化丛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学术角度全面系统地描写、研究中国生肖动物文化的大型丛书,共分12本,每册集中研讨一种生肖动物。丛书的内容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9.
业界信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启动全球发行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文化工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全球发行工程2007年1月12日在北京启动。  相似文献   

20.
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世界化进程中应对全球化冲击、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的基本因子,是国家和城市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坚实基础。以武汉市竹韵堂竹雕博物馆为代表的私人博物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和产品开发上具有其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依托于武汉竹韵堂竹雕博物馆馆藏竹雕艺术品,进行竹艺术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对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博物馆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