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颗粒掺入混凝土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通过对橡胶颗粒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树脂改性的效果最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橡胶混凝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其次为氰基丙烯酸酯改性,乳液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改性虽然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使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NaOH溶液预处理橡胶颗粒的浓度和时间对橡胶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将橡胶颗粒浸泡在不同改性浓度(质量浓度)NaOH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改性时间的预处理,然后测定了橡胶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总体均随改性浓度的增大和改性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一定改性浓度和改性时间范围内,NaOH预处理能提高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其中,抗压强度变化幅度显著大于抗折强度,两者受改性时间的影响显著强于改性浓度;当改性浓度为4%、改性时间为12 h时,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橡胶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国内外的研究报告相对来说比较少,不同取代率的橡胶和改性方式对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本试验采用NaOH溶液及Na2SO4溶液对橡胶颗粒改性,通过试验探究橡胶改性方式、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橡胶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伴随橡胶含量的增多而下降;Na2SO4溶液和NaOH溶液改性橡胶对橡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NaOH溶液改性更利于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变学理论评价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黏弹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对基质沥青、改性沥青、不同添加剂下的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干法橡胶颗粒及工厂化橡胶沥青进行滞回环试验,从残余变形、弹性贮能、耗散能、弹性比例和复合弹性模量等指标进行评价改性剂对橡胶沥青的复合改性作用及黏弹性能影响,并对试样进行应变扫描、温度扫描、频率扫描和时间扫描等常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性能明显优于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不同改性剂对橡胶沥青复合改性明显,其中PE改性剂可以提高橡胶沥青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但是抗疲劳特性较差,岩沥青可以增加橡胶沥青的刚度、黏性流动和抗疲劳性能;脱硫胶粉与改性剂的溶胀作用明显;工厂化橡胶沥青和干法橡胶颗粒的抗疲劳特性明显,应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为了响应绿色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橡胶作为新型环保材料被广泛使用,但橡胶颗粒的加入会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对橡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性后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碳化、抗渗、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混凝土性能找出最佳的橡胶掺量及改性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拓宽环氧树脂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提供一种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的新途径,对橡胶颗粒改性大空隙率环氧树脂冷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以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破坏应变、紫外老化前后飞散损失衰减率等指标进行优选,研究了环氧树脂、橡胶颗粒以及碳黑的最优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高温性能、低温韧性、水稳定性和抗紫外线老化性能,适宜的橡胶颗粒改性大空隙率环氧树脂冷拌混凝土的配合比为:环氧树脂5%、橡胶颗粒取代5%细集料、碳黑2%。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废橡胶颗粒品质对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对改性剂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改性前,掺加外胎橡胶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低,而掺加内胎和杂制品橡胶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橡胶颗粒经NaOH溶液和KH570改性后,掺加外胎橡胶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幅较大,而掺加内胎和杂制品橡胶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却大幅下降;对外胎橡胶颗粒而言,NaOH改性溶液的较优浓度为1%~20%,KH570的较优用量为0.5%~1.5%。  相似文献   

8.
橡胶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不仅具有优秀的透水性能,同时也能够回收利用废旧橡胶,但其主要缺陷在于强度较低,不能承受较重交通荷载。使用硅烷偶联剂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改性处理,制作试件对材料的7 d立方体抗压强度、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28 d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进行测试,对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废旧橡胶颗粒的加入会极大地降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降幅超过50%;使用硅烷偶联剂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改性处理,材料的强度降低较少,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利用司盘40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橡胶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检测技术,从研究改性橡胶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本质出发,以改性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2谱等参数为依据,同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BT-1800动态图像颗粒试验、亲水性试验和环境扫描电镜试验等技术手段对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对比和论证.结果表明:改性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提高,改性剂改善了橡胶颗粒的亲水性和圆形度;核磁共振T2谱3个峰值向小孔隙方向移动,改性橡胶轻骨料孔隙度降低了11%.  相似文献   

10.
对橡胶颗粒进行了预处理,用掺20%速凝剂的水泥覆裹在浸泡完全的橡胶颗粒上,并对其养护使其硬化。处理后的橡胶颗粒密度增大,颗粒表面被水泥完全包裹,外观形如小石子,晃动有砂石之声,暂名"石化法"。再将橡胶体积掺量0%、5%、10%、15%的橡胶混凝土分成两个批次,一批次用普通橡胶颗粒掺入,另一批次用处理后的橡胶颗粒掺入。通过立方体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研究了改性橡胶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橡胶掺量的橡胶混凝土,石化法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较普通橡胶混凝土,石化法橡胶混凝土在剖面上颗粒分布均匀,制作过程中试块密实度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