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Su HF  Zhang XB  Fang M  He QC  Li WF  Wu SX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19-3222
目的 比较复发鼻咽癌(rNPC)和初发鼻咽癌(pNPC)相关蛋白质磷酸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行放疗的4例复发鼻咽癌和4例初发鼻咽癌的总蛋白,应用磷酸化抗体蛋白质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蛋白质磷酸化表达水平,筛选差异磷酸化蛋白并进行聚类.PhosphoSite plus在线磷酸化蛋白数据库分析磷酸化位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差异磷酸化蛋白.结果 复发组鼻咽癌和初发组的蛋白质磷酸化表达不同,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KIT、ATP1A1、Synapsin、SEK1及Histone H2AX磷酸化水平在复发组上调(P=0.007 ~0.048),而c-Jun下调(P =0.030).复发组H2AX磷酸化表达0.390(0.175)高于初发组0.290(0.155),复发组c-Jun磷酸化表达0.625(0.145)低于初发组0.725(0.178),(均P<0.05).其中c-Jun、H2AX、SEK1及KIT蛋白质磷酸化涉及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抑制凋亡及致瘤能力增强,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 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鼻咽癌复发机制有关,为临床上放射治疗失败提供全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肌动蛋白细丝桥梁蛋白(Girdin)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无功能垂体瘤样本各2例,以及正常垂体样本1例.分别提取各样本组织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样本中Girdin的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通过过表达和RNA干扰Girdin分别构建Girdin过表达和敲低的大鼠垂体瘤细胞系GH3细胞模型.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irdin过表达或敲低的GH3细胞中的Girdin和Ak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研究Girdin在垂体瘤中的功能和生物学行为.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表达最高,生长激素腺瘤次之;免疫荧光实验也验证了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的高表达.过表达和RNA干扰实验分别提高和敲低了GH3细胞中Girdin的表达水平,Akt的磷酸化水平也发生同样变化.此外,Girdin的过表达能够促进GH3细胞增殖.结论 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Akt磷酸化水平促进垂体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电磁辐射环境对大鼠小脑普肯耶细胞谷氨酸受体2(GluR2)及其磷酸化蛋白质定位表达的影响特点和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给予平均功率密度为5mW/cm2的电磁波全身均匀辐射30min/d,连续7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脑普肯耶细胞上GluR2及其磷酸化蛋白质的定位表达水平。结果电磁辐射后各时相点大鼠小脑GluR2及其磷酸化蛋白质的定位表达水平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短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磁辐射可能不会影响小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GluR2的磷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肺癌死亡率居肿瘤相关疾病死因的首位。肿瘤组织中血管异常增生,与肿瘤的分级、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文中利用体内外血管生成模型评价肺癌细胞不同miR-21表达水平肺癌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培美曲塞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划痕实验研究不同miR-21表达水平肺癌细胞培养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Luminex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不同miR-21表达水平肺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亦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及磷酸化VEGFR2蛋白在不同miR-21表达水平肺癌实体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划痕实验表明,miR-21高表达的人肺癌A549(A549-21H)细胞划痕修复能力明显强于miR-21低表达的人肺癌A549(A549-21L)细胞,表现为划痕直径明显缩小。Luminex检测VEGF在不同miR-21表达水平肺癌细胞培养上清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A549-21H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显著高于A549-21L。采用IHC法检测裸鼠肺癌移植瘤中CD31、VEGFR2及磷酸化VEGFR2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549-21H瘤体CD31表达明显高于A549-21L(P<0.01),A549-21H瘤体VEGFR2表达与A549-21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549-21H瘤体Tyr951磷酸化VEGFR2表达明显高于A549-21L(P<0.01)。结论 miR-21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及VEGFR2磷酸化水平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培美曲塞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对Akt蛋白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echaride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LPS攻击RAW 264.7细胞,检测不同时相点细胞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小鼠腹腔注射LPS 6h后检测肺组织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LPS攻击RAW264.7细胞,细胞Akt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磷酸化水平增加.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磷酸化作用不同,体外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但内毒素血症小鼠体内出现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方法.方法:分离人新鲜外周血白细胞,并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裂解细胞,用Bradford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利用亲和层析富集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SDS-PAGE分离磷酸化蛋白质,采用Scion Image软件分析电泳结果.结果:①电泳图谱显示每条泳道中蛋白质条带清晰,其相对分子量主要介于26~36kDa以及47~65kDa之间.②EGF刺激后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条带的增减或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条带灰度的增强或减弱.结论: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GRK相关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动态的分析,其方法较简便、结果可信,可为细胞信息传递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膜联蛋白A7(ANXA7)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筛选、鉴定ANXA7的相互作用分子,探讨ANXA7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8对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多种肝和肝癌细胞株中ANXA7表达量的差异,并通过肝癌细胞ANXA7过表达及特异性干扰抑制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筛选与ANXA7发生结合的蛋白,并以点突变法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了ANXA7对肝癌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ANXA7在肝癌组织与肝癌细胞中均呈下调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能与ANXA7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且IGFBP2上的RGD序列是两者结合的关键位点.肝癌细胞中ANXA7表达上调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并能使IGFBP2介导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下调ANXA7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1),磷酸化ERK1/2的水平升高.结论 ANXA7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介导IGFBP2对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参与对肝癌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LPS攻击RAW264.7细胞,检测不同时相点细胞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小鼠腹腔注射LPS 6 h 后检测肺组织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LPS攻击RAW264.7细胞,细胞Akt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磷酸化水平增加.而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Akt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磷酸化水平减低.结论 LPS在体内外对Akt蛋白磷酸化作用不同,体外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但在内毒素血症小鼠体内出现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减低.  相似文献   

9.
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起介导细胞外信号由整合素向细胞内转导的作用,FAK的磷酸化激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下游蛋白质的磷酸化,是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相互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关键环节,参与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的调节过程。研究显示,黏着斑激酶表达及活化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紫花牡荆素(canstin,CAS)抑制人小细胞肺癌 H446细胞系肺癌干细胞样细胞球形成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降低 Akt 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方法:肿瘤球形成法获得 H446细胞系第2代球形成细胞,并检定 CAS、及与 LY294002合用对肿瘤球形成率的影响。Western blot 分析 p-Akt、Akt 蛋白表达。结果:CAS以浓度依赖方式降低 H446细胞系第2代球形成细胞肿瘤球形成率和 Akt 蛋白磷酸化水平。LY294002(5.0μmol/L)增强 CAS 抑制球形成以及下调 p-Akt 蛋白表达作用。结论:CAS 具有抑制 H446细胞系干细胞样细胞球形成作用;Akt 特异性抑制剂有效增强 CAS 抑制肺癌干细胞样细胞球形成与 Akt 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11.
Apoptosis after global o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ediating cell death.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the time point expression of physiologic events involving apoptosis regulatory proteins after photochemically-induce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Sprague-Dawley rats. Protein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at days 1, 3, and 7 by Western blot. Bcl-2, Bax, caspase-3, and phosphorylated Akt (pAkt) activity markedly increased in the ischemic hemisphere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not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caspase-3 was dramatically changed around day 3, whereas changes in pAkt expression occurred at day 1. Differential elevation of these apoptosis regulatory proteins at various time points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modes of cell death occur in photochemically-induce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a rat brain.  相似文献   

12.
谢馨  陈艳  何志旭  黄佩  陈青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4):1779-1789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具有侵袭、浸润和转移的基本生物学特征。WASP家族作为一类新型的肌动蛋白调节蛋白,是参与维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基本形态的关键成分,在维持细胞基础结构、细胞运动、细胞信号传导等在内的各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介导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了WASP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提示WASP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对于WASP家族在各种肿瘤中的机制研究、预后预测、甚至治疗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The role of estrogen i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ovarian cancer cells is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cell-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i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after estrogen treatmen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strogen in ovarian cancers.MethodsTwo ovaria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the first, OC-117-VGH, was deficient in estrogen receptors (ER)α and ERβ, and the second, OVCAR3, was positive for ERα and ERβ. Serial concentrations of estroge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strogen on the survival of ovarian cancer cells. The cell-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including cyclin D1, cyclin E, p16/INK4a, and p27/KIP1, were used to check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n estrogen effect on survival of the cancer cell line.ResultsEstrogen 0.01–1.0 μM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oth cell line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cyclin D1 and E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cell lines after estrogen treatment, but the expression of p16/INK4a and p27/KIP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C-1170-VGH cell line than in the OVCAR3 cell line.ConclusionAlthough the ER-positive and ER-negative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were inhibited by estrogen, the influence of cell-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suggesting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strogen o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might be mediated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相似文献   

14.
信号调节蛋白(SIRPs)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一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跨膜糖蛋白。SIRPs在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接触中发挥信号转导的作用,它对白细胞、神经细胞和各种癌症细胞的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肿瘤中可能作为一种抑癌蛋白发挥作用。SIRPs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从而发挥抑制癌症发展的作用。因此,SIRPs将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的表达.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有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p16、CyclinD1、pRb的总异常率为90.6%(29/32),其中p16和pRb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CyclinD1过表达为34.4%(11/32).p16与pRb呈负相关性(P<0.01).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总异常无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p16、CyclinD1和pRb两两之间无相关性 p16、pRb的表达组与失活组端粒酶活性值无统计学差异,CyclinD1的正常表达组和过表达组端粒酶活性值无差异 但按照p16、CyclinD1和pRb表达不同将32例标本分成八组后,分析发现p16+/pRb-/CyclinD1过表达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高于其它组,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化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16/CyclinD1/pRb通路异常与HNS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头颈部鳞癌中端粒酶活性与p16、CyclinD1和pRb的确切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肌球蛋白作为一种超家族蛋白质,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调节因子对其轻链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节,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细胞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晰,对肌球蛋白轻链的调节及其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与其主要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并在肿瘤细胞的黏附、浸润、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组织和血液中的OPN表达量也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OPN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很好的肿瘤转移标志物,OPN是诊断与治疗肿瘤的新靶点。在此结合OPN的一般生物学特点,就近年来OPN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转移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Moesin是ERM(Ezrin/Radixin/Moesin)家族蛋白的成员之一。它是细胞膜与细胞骨架的连接蛋白,能够稳定细胞膜结构,参与调控细胞形态的改变,并且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和极化过程。Moes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它通过细胞骨架和细胞信号转导,在肿瘤进程的多个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在临床样本中,Moesin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深入阐述了Moesin促进肿瘤侵袭转移、EMT过程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并且总结了以Moesin为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19.
p53在DNA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衰老、自噬及代谢等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M2和MDM4是p53的关键负调控因子,其抑制剂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7个MDM2抑制剂(RG7112,MI-77301,RG7388,AMG232,CGM097,MK-8242及DS-3032b)和1个MDM2/MDM4双重抑制剂(ALRN-6924)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重点从分子发现过程、药理活性、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进入临床研究的MDM2抑制剂进行综述,此外,还重点介绍MDM2/MDM4双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脂代谢紊乱是前列腺癌(PCa)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节细胞脂类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能够调控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SREBPs可能是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总结了SREBPs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靶向SREBPs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