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对急诊病区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静态与动态情况下,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 静态环境下,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开机作用60 min,清创室与换药室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分别达到100.00%、90.44%;动态环境下开机消毒作用60 min,清创室与换药室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分别达到95.99%、86.68%,且空气中细菌数随消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 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消毒和净化功能,可用于动态情况下急诊病区室内空气的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氧化氯气体发生机对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细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该消毒设备进行相关定量杀菌试验。结果二氧化氯气体发生机通电开机消毒1、2、4、6h,对人工涂染于硬质表面上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分别为99.83%、99.99%、100.0%、100.0%。将二氧化氯气体发生机置20m3密闭房间,开机消毒1、2h,空气自然菌的消亡杀灭率分别为89.9%、95.5%。结论该二氧化氯气体发生机可定量吹出二氧化氯气体,对室内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细菌都有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医院环境表面细菌污染状况开展调查,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2014年6月某院ICU发生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疑似暴发,采用无菌棉签进行环境和物体表面涂抹采样,现场接种麦康凯、厌氧营养琼脂平板,典型菌落采用MALDI-TOF MS技术鉴定。结果采集环境与物体表面样本121份,其中93份表面有菌生长,细菌检出率为76.9%;医护办(站)和卫生更衣区域的物体表面细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94.7%和93.3%,患者和诊疗室区域物体表面的细菌检出率则明显低于上述两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1,P0.05);ICU环境和物体表面共鉴定出细菌种类19科、47种、247株,鉴定出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1属11种100株)占40.5%、微球菌属(1属2种67株)占27.1%和假单胞菌属(1属5种20株)占8.1%。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细菌种类,且人力与耗材成本较低,能在较短时间内为采取感染暴发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疗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生化鉴定仪WalkaWay 40s1及微量生化管进行CNS的分离与鉴定,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耐药基因mec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结果采集物体表面标本478份,医护人员手标本363份,共培养分离CNS 63株,检出率7.49%;其中15株CNS分离自物体表面,38株分离自护士手,10株分离自医生手。24株(38.09%)CNS具有mecA基因,为耐甲氧西林CNS(MRCNS),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2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瓦氏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1株);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瓦氏葡萄球菌分别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头孢唑林、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7.50%以上,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20.83%~45.83%。结论医疗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携带的CNS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引起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对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在动态情况下,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对现场实验和实际运行中空气菌落总数进行监测。结果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连续消毒1-2 h后,较消毒前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分别下降55.64%-75.94%,空气细菌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降低;4季各区细菌平均菌落数均低于安装前,3区和4区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分别为73.0%-82.3%和44.5%-76.3%。结论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用于医院室内空气消毒,可以在有人条件下持续运行,其借助中央空调强劲的气流循环,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其连续空气消毒功能。  相似文献   

7.
苦参提取物杀菌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苦参为植物源,利用丙酮热回流法提取其活性成分,加入乳化剂TX-10,制备植物源消毒剂,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杀菌活性测定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空气现场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的方法.结果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组(消毒剂浓度为40 g/L)作用30 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99.9%;空气消毒实验结果表明,用消毒剂浓度15 g/L按30 ml/m~3超低容量喷雾消毒空气60 min,自然菌的消亡率为93.10%~95.06%;物体表面消毒结果表明,用消毒剂浓度30 g/L按100 mL/m~3容量消毒桌面3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99.9%.结论 苦参提取物加入乳化剂TX-10配成植物源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空气自然菌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能达到规定的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荣成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发现医院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方法采取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荣成市149家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49家医疗单位(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总合格率为65.77%,物体表面总合格率为91.44%,医务人员手总合格率为80.63%,消毒液总合格率为99.55%,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均合格。镇级综合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综合医疗单位和镇级综合医疗单位室内空气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荣成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高,部分消毒项目(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菌落总数)存在问题,尤其是镇级综合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消毒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试一种掺杂铁离子的改性纳米TiO_2光触媒对甲醛的降解效果。方法在试制的实验舱中,分别以黑光灯和日光灯作为激发光源照射喷涂在玻璃板载体上的纳米TiO_2光触媒,测试光源种类、光照强度、甲醛初始浓度对纳米TiO_2光触媒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黑光灯和日光灯作为照射光源时,黑光灯对甲醛的降解效果好于日光灯,降解率分别达到94.13%和73.02%;在测试的甲醛气体浓度范围内,纳米TiO_2光触媒对初始浓度高的甲醛气体的降解效果好于初始浓度低的甲醛气体;降低黑光灯的光照强度,甲醛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也随之降低,但可以通过延长光催化反应时间,提高对甲醛的降解效果。结论为了提高对可见光源的利用率,测试的纳米TiO_2光触媒采用铁离子非均匀掺杂的方式进行了改性,以黑光灯和日光灯作为照射光源时,均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甲醛。  相似文献   

10.
过氧乙酸消毒液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氧乙酸消毒液现场和模拟现场杀菌效果、为防制疾病传播,合理使用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模拟现场杀菌试验和现场杀菌试验。结果模拟现场,50、25、10mg/L三种浓度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ml/m3用量喷雾,作用20min,空气中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95%~100%、98.74%~99.30%、85.05%~86.73%;过氧乙酸水溶液最低有效作用浓度为50mg/L。现场杀菌试验,2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用气溶胶喷雾器按8ml/m3用量喷雾,作用30min,消亡率为95.52%~99.36%。结论合理使用过氧乙酸空气消毒剂,可以减少空气消毒剂对消毒物体刺激和损坏,并可节省消毒成本。  相似文献   

11.
陈璐  胡廷皓  凃敏  陈茜  张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61-1765
目的 了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环境表面和空气的污染情况,探讨现场消毒人员的消毒效果,为落实科学、有效的消毒提供依据和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分析69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消毒前后环境表面和空气的自然菌菌落数及杀灭率情况。结果 消毒前菌落数≤10.0 CFU/cm2的环境表面数占消毒前监测总数的96.69%(1 870/1 934);消毒后环境表面菌落数合格率为99.69%(1 958/1 964),自然菌杀灭合格率为94.42%(1 826/1 934),细菌杀灭效果较差(杀灭合格率低于90%)的环境表面主要为电视遥控器、电话、空调遥控器、床头柜。空气监测结果显示,空气消毒前平均菌落数≤4.0 CFU/(皿·5min)的房间数占比85.64%(155/181),消毒后菌落数合格率为96.77%(180/186),自然菌杀灭合格率为82.32%(149/181)。结论 部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环境消毒效果不达标,仍需继续加强对现场消毒人员的监督和指导,持续关注对高频接触环境表面的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光催化去除连续流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效果。方法设定4种不同流速水流25,65,110,190ml/min。采用4种方式进行处理通O3(经臭氧发生器后产生的气体,流量为0.6L/min);紫外光(uv)照射;UV照射同时通O3;UV同时通空气。在有光催化剂纳米(TiO2)和无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光解实验,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去除率。结果TiO2能够促进DBP迅速光解,流速在190ml/min时,DBP去除率也可达到88.8%。通空气对UV光降解效果不大。甚至降低去除率。紫外光和臭氧共同处理对DBP的降解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应用光催化在连续流水中可有效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医院环境质量,指导医院相关科室正确、合理的开展消毒、灭菌工作,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潜山县一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等22家单位环境质量及消毒效果开展抽样检测分析。结果检测各类样品403份,总合格率为94.3%,其中空气合格率77.3%,物体表面合格率95.9%,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5.1%,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95.8%,无菌物品合格率94.2%,透析液合格率100.0%。民营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与公立医疗机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结论 22家医疗卫生单位消毒、灭菌质量总体合格率比较高。3家民营医院消毒效果欠佳,应重点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内大型综合医院的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后清洁状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内4家大型综合医院重点科室诊疗工作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其菌落总数。结果4家医院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1.67%和75.00%,物体表面在Ⅱ类环境ICU合格率为87.50%,Ⅲ类环境中血液透析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的合格率分别为90.00%、97.50%;医务人员手在Ⅱ类环境ICU合格率为81.25%,Ⅲ类环境血液透析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的合格率分别为68.75%、75.00%,不同科室物体表面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消毒方式消毒物体表面的合格率为91.89%,不同消毒方式间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家综合医院重点科室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有待提高,仍需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定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做好监控记录,加强规范的落实与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环境监测的细菌种类、存在方式与数量,分析与医院感染病原菌之间的同源性。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室环境细菌学检测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并录入WHONET软件。应用WHONET软件分析与临床典型病原菌间的耐药谱同源性。结果 共收集到环境监测标本1 450例,检出细菌396例,检出率27.3%。存在方式主要集于医务人员手,医疗物体表面。临床标本2 018例,检出菌株987株,检出率48.9%。分离数前5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约占总数的65%。环境监测来源的菌株耐药率普遍低于临床菌株。环境菌株耐药谱与在临床菌株耐药谱基本吻合,临床标本菌株耐药谱更为多样化。结论 环境菌株与临床菌株存在高比例的耐药谱同源性。手与物表环境应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环节。医疗环境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对侵入性治疗的危急症患者应进行接触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幼儿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儿童保健门诊抽取120名满1周岁的幼儿家庭,通过自拟《儿童家庭安全环境评估表》及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推荐的5S家居用品安全检查原则,以医务人员入户访视的方式对幼儿居家环境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指导干预。结果 75项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干预前有53项被检出,检出率为0.92%~78.90%之间;其中危险因素检出率在50%以上的有“房门未使用安全门卡或门挡(78.90%)”、“电话机旁无急救电话卡(64.22%)”、“未使用的电源插座无防护(54.13%)”和“非烹饪时灶上放锅(50.46%)”。“房门未使用安全门卡或门挡”等11项环境指标的危险因素在干预前后检出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环境指标赋值结果显示,干预前平均评估得分(67.9±4.4)分,干预后平均得分(72.9±2.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2,P<0.001)。干预期间幼儿居家伤害发生率为3.67%。结论 通过医务人员上门实施幼儿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能有效减少幼儿居家伤害发生。预防幼儿居家伤害要加强居家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厨房、卫生间的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开展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及其教育效果评价,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医学院校四种专业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435人开展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其后开展一个月的环境意识教育,并对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为68.4%;环境态度的合格率为33.0%;环境行为的合格率为35.4%。不同专业的环境知识知晓率有差异,预防医学、药学专业的环境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环境行为合格率有差异,城市学生的合格率高于农村。男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医学生在接受环境知识的教育后,临床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四种专业的医学生环境保护的态度均得以改善,除药学专业外,其他三个专业的环境行为合格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相对较差。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家庭所在地对其环境意识水平有一定影响。环境教育可提升医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据此提出"大一环境课程教育,大二环保活动参与,大三环保实践和调研,大四环保生产实习"的校园环境意识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聊城市市辖医院2009-2012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聊城市2009~2012年市辖32家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2009-2012年共检测各类样品1343份,合格样品1214份,合格率为90.39%。2009~2012年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1.37%、96.96%、82.i0%、87.33%(P〈0.01)。样品合格率,使用中消毒液、口腔器械乙肝表面抗原均为100.00%,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内镜腔面及冲洗水合格率为66.18%、88.14%、92.13%、89.74%(P〈0.01);市直医院、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分别为90.44%、89.76%、93.75%(P〉0.05)。结论聊城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总体合格率偏低并且不稳定,物体表面、内镜腔面及冲洗水和空气合格率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