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诱导时间的秋水仙素,采用混培法和覆棉法对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mb) Berit]进行离体和活体的多倍体诱导,以期建立荆半夏多倍体的化学诱变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混培法对荆半夏进行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d,成活率为48.7%,诱导率28.53%;采用覆棉法进行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6d,诱导率为60.91%,成活率为31.83%;经倍性鉴定,获得了荆半夏多倍体植株(2n=16x=208),其多倍体植株叶片大而肥厚、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紧凑、粗壮,且叶片的气孔变大、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艹念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艹念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艹念多倍体的外部形态和叶片气孔特征。[结果]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对地艹念处理14 d的诱导率达28%,明显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对地艹念染色体的加倍率影响显著。采用不定芽技术切取变异株顶芽继代5次后,可得到纯合四倍体地艹念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56。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地艹念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巨大型特征。[结论]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艹念试管苗丛芽21 d,可获得最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蒸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菍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菍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菍多倍体的外部形态和叶片气孔特征.[结果]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对地菍处理14 d的诱导率达28%,明显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对地菍染色体的加倍率影响显著.采用不定芽技术切取变异株顶芽继代5次后,可得到纯合四倍体地菍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56.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地菍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巨大型特征.[结论]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菍试管苗丛芽21 d,可获得最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秋水仙素诱导后的草木樨的倍性。[方法]以草木樨萌动种子为试材,秋水仙素溶液为处理试剂,进行了秋水仙素诱导草木樨的研究。[结果]用浓度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木樨能使草木樨诱导加倍,草木樨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具有的相应特征,整体显示出巨大性。[结论]草木樨为加倍成功的多倍体。  相似文献   

5.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单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0.2%秋水仙素与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混用对山东桔梗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用0.2%秋水仙素和2%DMSO浸泡山东桔梗愈伤组织16h,多倍体诱导率最高,达43.3%。桔梗多倍体植株叶颜色深、有皱褶,叶片大且厚,茎秆粗壮,节间距长。经显微鉴定,多倍体叶气孔增大,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6.
秋水仙素处理杜仲种子诱导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杜仲成熟种子为试材,借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的秋水仙素对杜仲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48 h,其多倍体的诱导率高于其它处理方法,可达13%.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再进行试管萌发处理,其多倍体的诱导率高于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直接进行试管萌发的处理.试验共获得杜仲多倍体植株43株.气孔大小及密度可以作为鉴定杜仲多倍体的可靠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诱导黑白杨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对黑白杨多倍体诱导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黑白杨二倍体腋芽诱导不同时间,观察黑白杨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多倍体鉴定。[结果]在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2d组培苗多倍体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10%。[结论]在试验范围内,黑白杨多倍体诱导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处理时间下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norii (Swingle)C.Jeffrey]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死亡率增加,变异植株细胞诱导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有所升高,但秋水仙素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变异植株细胞诱导率则下降,以0.5 g/L秋水仙素处理48 h最佳,对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程度小.获得的变异材料与正常植株相比,叶片变大,生长减缓,气孔变化不明显,通过染色体分析初步鉴定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9.
黄色马蹄莲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秋水仙素诱导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以黄色马蹄莲奇妙Zantedeschia elliottian‘Black Magic’球茎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诱导愈合组织并产生芽点.放入0.2,0.5及1.0g·L^-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浸泡24,48和72h,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结果显示:秋水仙素能成功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其最佳处理是使用0.5g·L^-1秋水仙素浸泡芽点48h.四倍体诱导率13.3%。四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64。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比较,外部形态特征、气孔特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植株强健,叶片变大增厚,保卫细胞增大,叶绿体数目增多.气孔密度减少等特点.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秋水仙素对山东丹参丛生芽诱导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方法诱导山东丹参丛生芽。[结果]添加12mg/L秋水仙素时,多倍体诱导率最高(36.6%),存活率只有16.7%;添加8 mg/L秋水仙素时,多倍体诱导率为15.9%,成活率最高(40.0%)。多倍体山东丹参的植株粗壮,叶片大而厚,颜色深,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密度小,长度长。[结论]秋水仙素能有效诱导丛生芽,并获得了丹参多倍体育种材料,为缩短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欢  张旋  张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67-11068,11089
[目的]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多倍体诱导的最优条件。[方法]选取秋水仙素浓度、光照时间和根尖长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紫穗槐多倍体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紫穗槐根尖诱导的最佳条件为:秋水仙素的浓度为0.050%,无光照,根尖长度为0~4mm。[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紫穗槐多倍体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秋水仙素对山东丹参丛生芽诱导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方法诱导山东丹参丛生芽。[结果]添加12mg/L秋水仙素时,多倍体诱导率最高(36.6%),存活率只有16.7%;添加8mg/L秋水仙素时,多倍体诱导率为15.9%,成活率最高(40.0%)。多倍体山东丹参的植株粗壮,叶片大而厚,颜色深,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密度小,长度长。[结论]秋水仙素能有效诱导丛生芽,并获得了丹参多倍体育种材料,为缩短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秋水仙素诱导阔叶风铃草多倍体的最佳方法。[方法]以阔叶风铃草成熟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处理方法对风铃草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幼苗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16 h后,其多倍体的诱导率为16.0%,高于其他处理方法。[结论]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对阔叶风铃草的变异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瓜幼苗多倍体诱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西瓜多倍体,并提高西瓜多倍体的诱变率。[方法]对3个二倍体西瓜种质进行秋水仙素滴苗、不同苗态摘心、低温等综合处理诱变多倍体。[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对各个单因素进行试验,初步确定了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秋水仙素浓度为0.2%~0.4%,处理低温分别为12、15、18℃,苗态处理为1叶,2叶,3叶1心摘心处理,处理时间为4~6 d时,提高西瓜多倍体的诱变率效果较好。[结论]对西瓜幼苗进行摘心处理诱变能显著提高多倍体的诱变率。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碱诱导山杨异源多倍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综合倍性育种和杂交优势的多倍体育种培育山杨优良新品种。[方法]以中国山杨及其杂交品种中关山杨为母本,山杨和新疆杨为父本,进行树上杂交与切枝水培杂交,对授粉后的雌花序施加秋水仙碱进行多倍体诱导,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植株倍性。[结果]切枝水培杂交,授粉48h后,以浓度0.3%秋水仙碱持续处理24h,诱导三倍体效果最佳;授粉96h后,以浓度0.3%秋水仙碱持续处理24h,诱导四倍体效果最佳。另外树上杂交,授粉96h后,以浓度0.1%秋水仙碱持续处理48h,诱导三倍体效果最佳;授粉120h后,以浓度0.1%秋水仙碱持续处理48h,诱导四倍体效果最佳。[结论]对山杨、中美山杨授粉后施加秋水仙碱处理,成功获得了三倍体与四倍体,结果表明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山杨多倍体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桑树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性比的规律,为广西桑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1000多份桑种质资源及人工授粉组配的165份杂交组合F1代的性比进行田间调查,研究不同材料植株的性比特点.[结果]在199份广西地方品种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0.3%、41.7%,雌雄同株占5.0%,6份为不明花性.在474份四倍体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9.3%、31.0%,雌雄同株占8.0%,雌雄同穗1.7%.在173份四倍体杂交F1代材料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42.2%、49.7%,雌雄同株占8.1%.在67份鲁桑、白桑与广东类型桑杂交选育的中间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28.3%、64.2%,雌雄同株占7.5%.2011~2012年对165份杂交组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中雄株占57.7%~58.5%,雌株占39.8%~41.8%,雌雄同株占0.5%~1.7%.广西常规种植的桑树二倍体超高产杂交组合沙2×伦109的雄株比率(约60.0%)明显高于雌株(低于20.0%),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的雄株比率略高于雌株;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3个三倍体的雌株比率(高于60.0%)明显高于雄株比率.[结论]不同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之间的性比表现不同,同一类型种质资源的性比相对稳定;不同年份组配的同一杂交组合的性比较稳定,不受组配时间和调查年份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紫穗槐多倍体的诱导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秋水仙素对植物进行多倍体诱导是人工诱导的方法之一,为了探究诱导紫穗槐多倍体的最优化条件,选取秋水仙碱,根长以及光照情况3个影响因素,对紫穗槐根尖进行涂抹处理诱导多倍体。并对其形态学和细胞学的2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碱浓度为0.1%、根长为0.8-1.5㎝、半光照的条件下,其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